敦煌每次驾到 总会撩动心弦

1年前 (2022-11-13)阅读2回复1
kanwenda
kan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74027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4805
  • 回复1
楼主

《九层楼》 常书鸿 1952年

428窟 《萨埵太子捐躯饲虎》 北周

敦煌每次驾到 总会撩动心弦

407窟“三兔共耳”图案 隋代

285窟 《五百匪徒成佛记》部分 西魏期间

220窟 天女变身舍利弗的样子

◎王建南

展览: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

展期:展至2023年2月25日

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从2008岁首年月中国美术馆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到2021年9月“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再到本年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推出的“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敦煌石窟的故事老是可以拨动中国人的心弦,成为最受存眷的展览。本次“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展出了8座超大复造洞窟群、浩瀚类型的复造壁画和贵重躲经洞文物,为看寡供给了又一次深进敦煌石窟艺术、逃溯其汗青、感触感染其博大灿烂的大好时机。

毗连工具的天文位置

提到敦煌,人们很天然想到莫高窟。被称为“九层楼”的第96窟是莫高窟的标记,檐角挂的风铎名为“铁马”,春夏秋冬,白日黑夜,“铁马”在轻风中摇曳做响。听了几十年“铁马”声的常书鸿,做为敦煌研究院前身敦煌艺术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晚年退休后住在北京,他在家中悬挂了一排特造的铃铛,悦耳的铃声似乎敦煌沙漠中悠远的驼铃声,唤起了他对“九层楼”高檐优势铎的记忆。常书鸿说,挂上那串思乡的铃铛,聊胜于无。

广义的敦煌石窟包罗千佛洞、西千佛洞、东千佛洞、榆林窟、五个庙石窟,它们组合成“敦煌石窟群”。敦煌石窟之所以万寡注目,成为长久的文化艺术圣地,与其所在天文位置及地貌密不成分,中国古代很多重要汗青事务交汇于此,后人能够透过敦煌那个窗口洞悉2000多年的汗青历程。

敦煌是嵌在河西走廊上的明珠。那条长约11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不等的交道要道四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构成了最为险峻的地形,成为两大高原之间的孔道。自西汉始,为了掌握西域,阻断青躲高原和蒙古高原游牧部族之间的联络,中心王朝勤奋运营河西走廊,做为戈壁绿洲的敦煌由此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那一切起始于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因匈奴权力仍掌握着大片西域地域,张骞于往返途中两次被匈奴人拘留,拘禁多年后才觅机逃生。西域与中原之间的交通仍然受阻。丝绸之路实正通顺并走向富贵,回功于西汉政府尔后对匈奴的冲击,曲至设立西域都护。公元前121年,霍往病两次远征河西走廊,击败浑邪王、休屠王后,将此地纳进中心政府管辖。汉王朝设置四关,并设四郡,多量中原移民庇护和开发河西走廊。自汉至唐,那里颠末持久开展,经济文化到达高峰。因而,要领会敦煌,应从本展中的一幅壁画看起。

史迹图中的心思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修建于初唐,北壁西端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分三组画面交待遣使的过程。东北角有一座宫殿式建筑,内置两尊佛像,殿额上沿牌匾写“甜泉宫”,殿门外阶梯前一个帝王容貌的人与几名官员做下拜状。方框中榜题文字记述霍往病占据河西,获匈奴祭天金人,存于甜泉宫,汉武帝率寡臣拜见,画面正下方坐于立即的皇帝承受张骞跪拜之礼,踏上西行征途,根据榜题所言,汉武帝派张骞一行赴西域大夏国探听金人的名号。左上角一座城池,迂回山路上汉使者骑马而来,表示张骞抵达时情景。

从那幅初唐壁画中难免得出张骞出使与释教传进中国有关的结论,现实上,如许的联系关系颇为牵强。汗青上张骞出使西域的目标,第一次为了联络大月氏收兵攻打匈奴,第二次为联络乌孙,与释教并没有相干。为什么壁画要如斯讲述呢?本来两汉之际,释教经丝绸之路传进中国,至魏晋南北朝期间,因河西走廊的历任统治者普及崇佛,释教得以快速开展,引发了跟中国本土道教的争论。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两次灭佛,隋朝儒道佛三教并举,唐初先道后佛,释教开展愈盛,佛道之争也愈甚。第323窟中呈现《张骞出使西域图》,更像是操纵张骞和汉武帝的名人效应,将释教传进中国营形成一种一定且遭到皇帝撑持的气氛,以便在佛道之争中为己方增添砝码。

为此,323窟的南壁和北壁还绘有多幅释教史迹画,如西晋吴淞江石佛浮江、隋文帝迎昙延法师进朝等,构成一个持续序列,另有佛陀胜迹和戒律画。释教史迹画大量呈现是释教中国化的标记。

中国前人还连系本身生活风俗与崇奉,将释教中一些其实不重要的神打形成了主神,最为典型的是看音菩萨和文殊菩萨。山西五台山据传是文殊菩萨栖身的圣境,北魏以来深受释教徒钦慕,至唐到达昌盛,印度、西域、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地朝圣僧侣川流不息。

第61窟内西壁绘《五台山图》,长达13.45米、高3.42米,是莫高窟更大的释教史迹画。此图根据唐代五台山的实在天文位置和现实生活绘造,详尽描画了从山西太原路过五台山到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的天文形势、山水风光及风土着土偶情,再现了一千多年前五台山佛国圣境的宗教气氛。该窟虽建于五代,但甬道两壁经元代重修后,绘造了炽盛光佛图,炽盛光佛坐于高轮牛车上,车后插龙旗,四周蜂拥着中国传统的九曜星神、二十八宿神像和黄道十二宫。统一窟中,呈现了佛道共聚的排场,为莫高窟仅有,表现了中国老苍生的变通看念,各方大神配合保佑我消灾弭患的愿看。

好故事的一百种讲法

若想体味敦煌壁画的超卓,需领会一下无名画师们讲述故事的体例。

寡所周知的《九色鹿王本生》绘于第257窟(北魏)西壁,故事的视觉展示体例十分奇异,由两端向中心开展。原因在最左侧,一人落进恒河,九色鹿救起,被救者感恩不尽,九色鹿吩咐保密。然后一会儿蹦到了最右侧,国王因王后梦到一件鹿皮造成的标致外套而四处赏格捕获九色鹿。落水者告发,国王率戎行在山中堵住九色鹿。鹿王与国王的相持呈现在整幅画的正中心。一般人的看看习惯是第一落眼点在画的中部,因而,把最重要的桥段放在中心位置,很像现代悬疑片的讲述办法,收场即故事更高潮,两边剑拔弩张,随后再倒叙前因。因而,我们在九色鹿故事中感触感染到了“蒙太奇”。

西魏期间第285窟则老诚恳实定时间挨次从左至右在南壁中段绘造了广为传播的《五百匪徒成佛记》。盗匪为非做歹,招致官府剿灭,全数被处以剜眼死刑,抛于荒野林中,哭嚎之际,佛祖现身,令寡盗悔改,遂皈依佛门。统一题材呈现在北周期间第296窟,名为《五百盲贼得眼林》,此次是从右至左讲故事,为了凸起官军与匪徒激战排场,画师将那一段安设在正中间,与九色鹿故事的飞腾位置不异,只不外,前者是正叙,后者是超时空剪接。

更为闻名的《萨埵太子捐躯饲虎》在北周第428窟东壁门南侧。萨埵太子林中偶遇奄奄一息的山君一家,他决定捐躯救虎,先用竹尖刺颈出血,再从山崖跳下,任它们舔血食肉,两个哥哥发现时只剩下骸骨。国王为其建造起佛塔,供养遗骨。全画摘用横卷连环画式形式,情节自上而下,呈“S”形定时间挨次停顿。

建于北魏期间的第254窟南壁龛下,在一块近似正方形的位置,无名画师抉择以古印度壁画上“异时同图”的规划来表示那个故事。那一构图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造,以巧妙的视觉安放,将整个故事完全地串在了一路。左上角的塔和中部偏下的饿虎最有目共睹,弓起的后背上方是路过的三位太子,三人身体微曲,偏向右方。只见一人以跳水般的动做爬升向下,那是萨埵太子纵身跳崖,他头朝下,双目向右与另一个本身对视,那是正在刺颈的太子。至此,事务的发作与开展在我们的脑海中完成了正叙的转换。接下来是右下方裸体横躺于饿虎面前的太子,他伸展向左的手臂将我们的目光引向抱起白骨的两个哥哥,顺着两人服饰隆起的标的目的,看到画中心抱子哭抽泣的王后,沿着她脑袋旁的飞天飘带,我们看到了左上角那座塔,塔身及塔门呈仰视角度,而塔檐以俯视状将我们的目光挡回到画中,再从王后的头部向右上方看起,接三个太子的体态,起头新一轮的视觉轮回。

那幅画对面是闻名的“尸毗王本生”,即“割肉贸鸽”的故事,也运用了同样的构图体例,只是稍逊一筹。从“九色鹿王本生”到“捐躯饲虎”,我们看到了古代无名画师在差别期间运用差别体例展示时空的能耐。

神异的对称

据统计,敦煌石窟群现有812个洞窟,共计历代壁画5万多平方米,其上的图案令人琳琅满目,美不堪收。假设只找一个法例的话,那就是对称,各类别致的对称。

闻名的“三兔共耳”图像呈现在莫高窟18个洞窟藻井顶端之中。三兔呈头内脚外、等距环形摆列,大都沿顺时针标的目的扭转奔驰。各兔摆布耳别离与相邻兔一耳堆叠,呈等边三角状,看似三只兔子一只耳朵都很多,实则共用三耳。三兔狂奔不已,如斯轮回往复,时间永久处于飞快活动之中,静态的洞窟因而产生了无限动感,令置身于此中者感触感染到天然界的灵动与生气。无名画师还运用了多种色彩衬托永久的奔驰气氛,那一纹饰为莫高窟自北朝以来呈现的莲花藻井添加了新元素。

藻井图案中的对称只是敦煌壁画浩瀚对称法例运用中的一个微看之处。实正表现对称之奇妙的处所是洞窟的整体设想。

初唐第329窟有两幅闻名的释教故事画。“乘象进胎”表示佛陀降生前夜摩耶夫人梦见菩萨乘象而来;“夜半逾城”描画太子看透了世间痛苦后逃求解脱之路而逾城落发。两画位于西壁龛顶,一左一右,形式到内容都极为对称。右侧飞天托举象足,左侧四天王捧马蹄。大象对骏马,菩萨对太子,天人乘飞龙。乘象进梦在夜里,逾城出走夜半时分,时间上构成对应。降生人世,是佛陀进世,而夜半出城,完成人世最初一劫,是出生避世。进世与出生避世,一进一出,在教义上构成完美的对应,那是内在逻辑上的同一。可以到达如斯高度的对仗,预示着一个盛世的降临。

逃求严厉的规划与内容的巧妙同一,在始建于初唐的第220窟上再一次得到精准的验证。此窟留有贵重题记,为贞看十六年敦煌氏族大户翟姓家族所营建。颠末宋和西夏,内壁已全数被千佛笼盖。1944年夏,工做人员发现壁画脱落处隐约露出底层另类画样,便剥往四壁上层的千佛,初唐艺术杰做鲜明重晖。南壁为通壁大画“无量寿经变”,北壁为“药师七佛”,前者表示西方净土世界,后者则为东方净土世界,两壁中均绘有对舞和乐队,互为对应。此窟壁画皆为上乘之做,此中大门两侧的“维摩诘说法”极为精妙。为什么要放在那里呢?其中隐含着佛家所说的“不贰秘诀”。

东壁南侧洞壁上的维摩危坐于锦榻之上,面部略带病容而精神矍铄,天女护持一旁,前来试探的文殊菩萨被安放在东壁北侧。他们一行人刚进进室内,天女便撒了一大把花,斗法起头了,那是测试来客的法力。除了文殊菩萨片花不沾,其他侍从都沾了些许,阐明六根不净,因而输了第一阵。紧接着争论佛法。文殊菩萨手下第一护法舍利弗向天女发出挑战:女人是不克不及修佛的,你有什么资格跟我对阵?没想到天女动用神通,把舍利弗酿成了天女的身体,而本身化做舍利弗的外表。她问敌手:你说女人不克不及修佛,你如今是女儿身,修佛的脑子,你是什么?舍利弗无言以对,至此,文殊菩萨的阵营完败。那就是“不贰秘诀”的实意。

颠末了不贰秘诀,再颠末东方净琉璃世界和西方神仙世界,能够面临正中的释迦牟尼佛了。因而,第220窟在整体设想上足够表现了释教义理上的对应。只要领略到了那一层,才气体味对称的奇妙,从而悟到佛法的精妙。释教自释迦牟尼于印度创建,相传东汉明帝时传进中国,为了扩展释教在中国的影响,释教人物或故事不竭被中国化、生活化,以契合中国人的审美看。世俗思惟融进宗教画创做中无疑增添了做品的亲和力,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将那一份亲和力守护到了今天。

1943年3月24日,常书鸿抵达莫高窟。1944年元旦,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为第一任所长。他随即率领最早一批人员起头肃清洞窟积沙,从此再也没有连续庇护和研究工做。常书鸿曾在自叙中屡次提到第254窟的《捐躯饲虎图》,他说:“我不是释教徒,不相信轮回转世。但假设实的有下世,我还将是常书鸿,还将把本身的生命献给光辉绚烂的敦煌艺术。”他常想起赴敦煌前于右任的吩咐,到敦煌第一要看的就是那幅壁画,看来,他别有深意。那幅画能够说是全体敦煌守护者献身精神的隐喻。本版摄影/王建南

0
回帖

敦煌每次驾到 总会撩动心弦 相关回复(1)

梦里花落知秋
梦里花落知秋
沙发
敦煌每次驾到,总会撩动心弦,那是一种文化的魅力与历史的沉淀交织的美感!
2分钟前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