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必然境域,往往会变得“性好纯朴,不尚虚饰”。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纯朴称心:“木斫罢了,不加丹;墙圬罢了,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
他以素雅之量,创造出了一片空境,足以包容万物。
展开全文
《庄子·天道》有言:“素朴而全国莫能与之争美。”
确实,动人肺腑的美往往是纯朴的。怀有淳朴素朴的赤子之心,方能体悟纯朴的心爱、长久、有力。
纯朴是最长久,最不容易凋谢的美。或许它并非吸惹人眼球的亮点,但如清茶老酒般醒人。 世界上不是贫乏美,而是贫乏发现美的眼睛。
纯朴中蕴含普通的标致,如幽谷幽兰,深山百合,平静,恬澹。淡淡的开,淡淡的谢,一切天然而然。
老子说:“出其致远,其知弥少。”离尘世越近,离天然越远。离物量越近,离本实越远。更具纯朴美的,是那些实正懂得美、逃求美的人们。 人生的保存乐趣,不外是心无尘埃,活得天然,简单而快乐。
中国古贤讲究“乘物游心”,又崇尚“格物致知”之理,人们在对“物”的看照中明心见性,求索问道。
而纯朴之物,是最适君子之情的。纯朴到极致,竟只与苍松修竹为邻,以清风明月为友了。
于是,秉承素怀者,其透露之思惟、施展之艺事,皆自成一格。
现在人在富贵之世,若要觅一刻平静,自当以素物为伴。一把浑朴的陶壶,拆满辽远的山野之心;一尊简淡的泥炉,燃起幽幽的煮泉之趣;一件素净的茶杯,邀来久违的会心之友……
在素物的空境里,我们觅回了对生活的热情之心。
素非寡淡,而是一种虚怀内敛的姿势。一件不尚虚饰的器物,就好像一位不见圭角的君子,谦谦之态,人们愿与之交换。
器物是办事于生活的,当你想要泡一壶茶、焚一炷香的时候,它们便出来打声招唤。无用之时,那些器物只会静伫于角落,何须夺人目光。
幽幽素物,须以素心为之。美学各人宗白华先生曾论:“花开无言,人淡如菊,遇之自天,泠然希音,漠然明镜之素心,才会有空灵之文。”
做文如斯,造器亦当如是。 每一根线条,都是做者的姿势;每一处色泽,皆乃匠人的神气。此无捷径,唯有常怀素心。
图片:收集,版权回原做者所有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