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的逆反心理心理学实验设计?
要和学生成为同一伙人,从思想上让他们接受你这个老师作为他们的朋友,消除那种师生之间的隔阂,这个比较难,可以平时参与他们之间的活动,比喻乒乓球,羽毛球,篮球,一起过早,甚至是在食堂,在寝室,可以和他们开一些不太出格的玩笑.当他们吧你当他们吧你当半个朋友的时候,就可以和他们谈征服逆反心理和激励他们了.而且效果会比较好.
你知道哪些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哈哈,我贴一篇我的文章吧,一个很小的实验。
让大学生回答一张试卷,题目如下:
问题1:5台机器能在5分钟生产5个零件,那100台机器生产100个零件要多长时间?100分钟还是5分钟?
问题2:湖中的莲叶,以天天一倍的速度扩散。48天后就覆盖了整片湖,那么覆盖一半的面积要多长时间?24天还是47天?
答案在文尾
试卷是一样的。
不过一半印刷清楚,
另外一半印刷模糊,要费劲才能看清。
测试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清楚的试卷,只有10%的人全对,
模糊的试卷,竟有75%的人全对!
你没看错,模糊的,正确率更高!
这是为何呢?
清楚的不是更利于回答吗?
小编一脸懵逼!!
原来心理学认为,大脑有两套系统:
系统一:不费力且快速,自动运行。比如:开车娴熟后,系统一运行,无需费力开车。
系统二:较费力且缓慢,主动掌握。比如:刚学开车时,系统二运行,集中精神开车。
另外系统二很懒,日常系统一主导。
试卷清楚时,还是系统一主导,回答时不加防备,错误答案,脱口而出。
试卷模糊时,因要努力往辨认,就唤醒了系统二,变得谨慎,正确率就变高啦!
|更多趣味心理学知识,
|欢迎关注冰淇淋心理学喔!
真是太多了,比如恒河候相关的一系列实验。
对培育孩子挺有警醒意义的。对打开多元化思维,理解不同的人天赋、性格的差异,特殊有扶助,因为很多东西真的是基因决定的,无论暴力倾向还是抑郁神经质~所以比如说,要远离家暴的人,因为假如有人想改变基因表达,她得回到施暴者新生儿的时候才行。
因为恒河候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超过九成,所以经常用来做实验。
恒河猴的一生是这样的:①出生在母系猴群里,由生母抚养,有时生母的女性亲戚也会帮忙。②“婴儿阶段”,第一个月与生母寸步不离,从2个月大到6个月大时,会以生母为“安全基地”慢慢向外探索,研究环境或与其他猴子互动,探索完再回到母亲身边。③“上学阶段”,从6个月大到4岁性成熟,小猴子们会花大部分时间与同龄的伙伴玩耍。④“成年阶段”,性成熟后,母猴一直留在原生猴群里生养子女;公猴则离开原生猴群,先短暂地结成全是公猴的“纯男帮”,然后再陆陆续续分别加进其他母系猴群。这样的“留女不留男”策略,可以防止近亲交配。
恒河猴身上,存在着天生的“禀性”。
有猴进攻性强,有猴温顺谦恭,有猴乐于交际,有猴只喜欢一个猴静 *** 在墙角。
和人一样,恒河猴也有“高反应”和“低反应”。猴群里可能有20%的高反应恒河猴。先天基因让它们的交感神经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过度活跃,它们更惧怕新事物,在碰到陌生猴时,心跳更快,血液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浓度更高。高反应公猴往往会挈到岁数老大,才不情不愿地离开原生猴群,然后试探再三,才犹犹豫豫地加进新猴群。留在家里的高反应母猴则轻易因为惧怕和保守,导致对自己孩子照管不足。
另外,猴群里还有5-10%的“冲动型”(impulsive)猴。抽取脑脊液发现,冲动猴大脑里的血清素浓度不足。这让冲动猴们更焦虑,更酗酒,更难以调剂情绪,一时冲动就跟别的猴大打出手。冲动公猴经常还没到性成熟期,就被原生猴群赶出家门,然后往往离群独居,活不过5岁(恒河猴正常寿命可达25岁)。冲动母猴虽然不会被驱逐,但难以结交盟友,于是基本处于猴群里的最低等级,另外,她们往往对亲生孩子照管不足。
索米做的恒河猴实验里,最闻名的有两个:
一,没有母亲照顾,只有小伙伴依偎,小猴子会长成什么样?
这些小猴子一出生就被从母亲身边带走,跟同龄的其他小猴一起长到6个月“婴儿阶段”结束,然后 *** 猴群。
这些“同伴养大”猴,对同伴们有着极强的依恋。然而,由于幼年时,不成熟的同伴们无法及时地安抚彼此,导致了它们之间是一种不安全依恋。
比起“生母养大”猴,“同伴养大”猴更惧怕,更回避陌生猴。不止如此,它们的血清素浓度也不足,这让它们更冲动,更轻易落到猴群等级里的底部。被同伴养大的母猴,长大后更疏于照管亲生孩子。
它们,是“人造版高反应+冲动猴”。
二,天生的高反应猴,假如碰到了特殊有爱的母亲,又会怎样?
高反应有遗传因素。因此,专门杂交高反应猴子,就可以培植出“特殊高反应”的后代。这些“超高反应猴”和另外一些普通小猴一起,在出生4天内就被带离生母交给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