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 年代的某天,同村雷家巷的雷济南乡兄赠给我一本他父亲雷步斗老先生的手手本。我翻阅之后,不由大喜过看,那个手手本为我们供给了一个久不为人知的史实,那就是在民国期间,合阳曾有过一个由乡下文人自觉构成的“罗山诗社”。
我把那个手手本送到书法家王德荣处,请他判定,因为他保留的处所文化材料极为丰富。一年多时间过往了,王教师按照诗的签名检索出六位诗社成员的姓名,但诗社的成员都有谁,什么时候成立,又是什么时候崩溃,都有些什么活动,没有一点线索可查。接着就由我来查询拜访手手本记载的六位诗社社员的情状。通过数年勤奋,颠末多种渠道搜觅,理出了一个大致的脉络。
雷雨亭(1869-1933 ),名丕晋,一名燕子,人称“老燕子”。坊镇和阳村人,宋名臣雷德骧之后。和阳村独一的前清举人。早年师从杭州夏灵峰夫子,后与同村史效丹等人结成“罗山诗社”。有二子,系孪生,长喊霄为名医,世称“雷半仙”;次为步斗,就读于西安北大街中山中学,供职于陕西省第一监狱,殁于肺结核。
史效丹(1881-1943 ),名万泰,又字明轩,号喊玄,前清廪膳生员,民国荐任县长。曾与灵泉村党晴梵等人一路受业于金家庄金子秀(一做紫岫,讳毓瑞,号壁生)门下。青年期间受“戊戌变法”影响,承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惟。辛亥革命后,倡议剪辫,鼓吹放足,鼓舞女子上学读书。袁世凯窃国称帝后,弃文从武,进杨虎城手下任书记官,后随靖国军活动于宜川、韩城一带,战事失利后回里,从此潜心教导,兴办灵泉村存希小学,在本村办私塾,办小学,让穷苦儿童免费进学。1924 年对族人晓以大义,将祖祠“省三堂”在牛庄的80 亩地捐献给合阳中学做为校产,传为美谈。1941 年主继续修《史氏族谱》。《合阳县教导志》有其小传。
李斗山,县城西街人,家在洞子巷南口西侧。末生执教,生卒年月不详。
马龙图,百良侯卒村人,前清生员。生卒年月不详。曾任合阳县商会会长。其子马捷登擅长书法。
赵山民,路井镇岱堡村人。在赵氏长分从兄弟中排行十五。名步瀛,字山民。进进民国后改名为潜。前清生员。曾三次前去杭州夏灵峰夫子处求道。主张研究学问应以“小学为进德门户,四书为学道根底,读诗则修养己之脾气,读书则扩大己之规模”(见其1938 年遗嘱)性格与人相异,“少喜谈兵,落落寡合,言过其实,自知甚明”,老年时家境萧条,往世后其妻携二子改嫁至灵泉村。我坊镇中学的校友,北王庄张大强与灵泉村有姻亲关系,设法为我索来遗嘱,那才对其出身有所领会。
遗憾的是曲至如今,对董少峰夫子的情状仍一无所知,我曾往南知堡等有董姓人家的村庄做过查询拜访,但一无所得,只好暂付阙如,或许某一天我们会找到那位老夫子的相关材料。
和历来的文人一样,诗社的社员们无不钟情于家乡的山山川水,因而在他们的笔下便有了许多颂扬家乡景物的诗篇。诗社名“罗山诗社”,自是对乳罗山那条合阳大地上的龙脉有着更深的豪情。雷雨亭有一首《奔放子》,诗曰:
重阳随上乳罗游,联步同登四看楼。
满眼秋光云雾里,敢从此际再昂头。
还有一首《金钗题句》:
古径苍苔过乳罗,斜风细雨小蹉跎。
松蓬鬓摘金钗尾,藓壁留题五字歌。
民间传说,昔时女诗人史夫人(雷敬儿)觅夫至乳罗山,用金钗在砖墙上刻下两句诗:“寺古钟声远,山荒风雨多。”古,一做野。雷雨亭与史夫人同为和阳村人,在斜风细雨中登临乳罗山,看着已被苔藓粉饰的诗句(也许民国期间那砖上的诗句还在),联想到史夫人悲惨的出身,必然会生出许多慨叹。
家在乳罗山之阳岱堡村的赵山民有一首“自咏诗”:
数椽草屋自萧闲,家在罗峰金水间。
破屋懒修为留月,短墙不筑怕遮山。
困难的保存情况让人唏嘘感慨,但安贫乐道的奔放精神却令人顿生敬意。
描述故土山川的诗还有雷雨亭的《枕看黄河》(二首)《断崖瀑布》《看瀑》《登福山》《游李家河》《河上吟》《看瀵》《看飞浮山》等。
《罗寺塔》 摄影 赵晓罡
关于其时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社会现状,在他们的诗中也有反映,好比《房屋二次被戎行侵吞》(做者不详):
又是一回虎逐羊,流行雷厉势仓皇。
嘱君莫尽噉无力,到底人世有卞庄。
噉,同啖,音d àn ,食、喂之意,又一层意思为拿利益诱惑人。卞庄,鲁医生,以勇著。手无缚鸡之力的墨客期看有勇力的人能使全国承平。还有一首《看秦事有感》(做者不详)则记述了其时陕西军阀混战的情状:
关陇年来战血烘,霸业兴王转眼空。
虎斗只成庄子计,蚌持反助渔人功。
汉高不起末屠狗,渭老何期梦飞熊。
凭吊三秦亡门生,腥薰满地抽泣西风。
手手本中不乏诗社成员之间的唱和、酬答之做,或祝寿,或问好,豪情真诚。董少峰有一首寄雷雨亭的诗:
搔首裁笺寄前人,绵袍虽旧最温身。
寒衣岁岁愁无絮,始信佣书不救贫。
又有一首为雷雨亭祝寿的诗:
雨亭同门士,天资最朗明。
趋庭承父志,函丈慰师情。
中岁颇求道,前途莫问程。
忽闻今孟子,绍介得良友。
志定书能话,神驰意自诚。
一联铭鼎座,不朽庆三生。
史效丹四十岁那年连遭不幸,父逝妻亡子夭,他的情感极为低落,怀着极为哀思的心绪,写下一首《元旦苦吟》:
浪掷韶华四十年,本年元旦徒凄然。
父亡魄慄荒郊雪,妻死魂飘蔓草烟。
字剪宜春怜幼女,身逢逆遇噪秋蝉。
悲伤更有悲伤事,周岁娇儿很多延。
董少峰夫子读到此诗后,写了一首《荅喊玄苦吟诗》安抚他:
人生最是悲伤事,偏教今岁集君身。
郊原雪满思亡父,帐幕风冷念室人。
幼女无娘知自励,娇儿失母竞殇辰。
似此除年除不得,心肠铁石亦沾巾。
写后似觉言犹未尽,遂再吟一首《再慰一首步原韵》:
四十韶华不惑年,悲伤太甚亦枉然。
父魄深躲封有雪,妻魂虽化尚留烟。
剪春幼女犹识字,读礼家帷暂学蝉。
慧业痴心同看处,他时儿女再年延。
同情之中又加进鼓舞,劝其兴起勇气,在困窘中看见光亮和期看。
史明轩在韩城战事失利,只身逃回家中,心灰意冷,赋《自慰诗》一首:“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时遇风云相会日,惊破小丑莫奚疑。”董少峰夫子写诗以示慰问:“头角养成须待时,鸿鹄志岂燕雀知。英雄自古遭俗眼,静听春雷向耳移。”此诗对抚平史明轩那颗伤痛的心无疑大有益处,我们今天读来,仍对他们之间的同病相怜之情非常钦佩。
他们之间只要配合的喜好和彼此的关心,而绝非一伙“喻于利”的小人;他们自嘲为臭味相投。李斗山有一首赠雷雨亭的诗:“一别芝眉后,秋风转瞬时。高标深予企,嘉惠愧先施。学与年俱进,德应树务滋。相知垂暮岁,臭味不差池。”雷雨亭家有一大果园,每当新果成熟,他都要请诸友尝鲜。有一年李斗山收到他捐赠的苹果后,赋诗一首称谢:“绿红相映珠离离,嘉贶年来愧屡施。玩得其中实臭味,与君原自不差池。”
罗山诗社的社员散居全县各地,碰头很不随便。马龙图的侯卒村与雷雨亭的和阳村隔一条徐水大沟,坡道一上一下十余里。有一次他往坊镇开会,会完毕后与和阳村保长秦复兴(字俊生,任保长多年,处事勇敢公允,对外能盯住门户,村民送其绰号“黑脸”),孝先(情状不明)结伴往拜见雷雨亭,不意雷出外,其子步斗安放客人食宿,次日回往。几天后托人捎来诗一首:
会罢回来访异人,路歧不遇暗伤神。
灵峰寄识闻新语,冯翊从公话夙因。
气宇沉着推淹雅,胸襟潇洒颂宽仁。
幼孙长揖家庭训,惹得同人笑语频。
固然没见上雷雨亭,却见到了夏灵峰先生的手迹,又感触感染到了雷家优良的家风,亦算不虚此行。碰头不容易,文友间的思念却是经常的,以至梦中相会,董少峰夫子梦见雷雨亭后,赋诗一首:“怜我哀残行我来,梦魂复与故人陪。相逢联袂统一笑,缁布方巾迎我回。”社员们其时都是花甲、古稀之龄,那时的交通,通信又不兴旺,他们是若何互通声气、诗酒唱和的呢?那个问题不断让我猜疑。有一次与百里坊百岁白叟杨琛(2004 年谢世,享年102 岁)白叟说起,白叟说:“那些人日常平凡很难聚在一路,假设有人来了兴致,便背个褡裢,一头拆书,一头拆几个馍,步行至友人家,盘桓数日再告辞拜见下一位,互通声气,那一出门即是十几天甚或一个月。至于有友人做东招饮,或相约同往夏阳游览之类的事,便要提早捎话或致函相约了。”
民国期间,合阳与全国一样,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灾荒比年,盗匪横行,保存情况非常困难,但罗山诗社的成员们没有忘记本身的责任,没有丢下本身的喜好,颂扬家乡,颂扬友情,赓续了合阳文脉,为我们留下了一份贵重的文史材料。虽然今天的我们对那些诗人的领会只是一些碎片,但通过那些有配合喜好的文报酬我们留下的精巧诗篇和一串文坛美谈,仍是会让今天的我们心生敬意,对生活在科学手艺高度兴旺的新时代的幸福有了更深切的感触感染。我们理应倍加爱护保重。以那些先贤为楷模,专心呵护文友间的情缘,相互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一路拥抱合阳文坛佳做迭出、百花竞艳、万紫千红的美妙明天。
2022.10.17-18 草成于和阳村雕虫斋南窗下
【做者简介】史耀增 ,合阳人,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理事,陕西省民俗学会第三届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