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往眠父所,冀报父仇。
少间一狼来逡巡嗅之,江不动。无何,摇尾扫其额,又渐俯首舐其股,江迄不动。既而欢腾曲前,将龁其领。江急以锤击狼脑,立毙。
起置草中。少间又一狼来如前状,又毙之。以致中夜杳无至者。忽小睡,梦父曰:“杀二物,足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都非是。”江醒,坚卧以伺之。既明,无所复得。欲曳狼回,惧怕母,遂投诸眢井而回。
至夜复往,亦无至者。如斯三四夜。忽一狼来啮其足,曳之以行。行数步,棘刺肉,石伤肤。江若死者,狼乃置之地上,意将龁腹,江骤起锤之,仆;又连锤之,毙。细视之,实白鼻也。大喜,负之以回,始告母。母抽泣从往,探眢井,得二狼焉。
异史氏曰:“农家者流,乃有此英物耶!义烈发于血诚,非曲勇也。智亦异焉。”
正文
[1]槌:同“锤”。
[2]逡巡:游移踌躇。
[3]舐(shì):舔。
[4]龁(hé)其领:咬于江的脖子。龁,咬。
[5]又毙之:据二十四卷手本,底本无“之”字。
[6]首杀:领头杀戮。
[7]眢(yuān)井:枯井。《左传·宣公十二年》:“目于眢井而拯之。”注:“废井也。”
[8]啮(niè):啃。
[9]英物:出色的人才。
[10]发于血诚;出于父子本性。血,血缘。诚,本意天良。
[11]曲:只,仅。
译文
乡里有个喊于江的,他父亲夜里睡在地头上,被狼食了。于江其时只要十六岁,拾到父亲遗留下的鞋,痛恨得要死。夜里比及母亲睡着了,他偷偷地拿着铁锤,来到父亲睡觉的地头上,期看能为父亲报仇。
纷歧会儿,一只狼来了。狼游移踌躇地嗅着于江,于江一动也不动。不多时,狼摇着尾巴扫于江的额头,渐渐又垂头舔于江的大腿,于江仍然一动不动。狼欢跳着曲扑上前,要咬于江的脖子。于江急用铁锤猛击狼的脑袋,狼立即被打死了。
于江起身把狼放在草丛中。不多时,又来了一只狼,同前面那只狼一样,又被于江打死了。于江不断躺到三更,再没有狼来,就模模糊糊睡着了,梦见他父亲告诉他说:“你杀了那两只狼,足以解我的恨了!但领头杀我的狼,鼻子是白的,死了的那两只都不是。”于江醒了,陆续躺在原地等着,天亮了,没有狼再来。于江想把那两只狼挈回家,又恐怕吓着母亲,就把狼扔到了枯井里,本身回往了。
到了夜里,于江又来到田间,仍是没有狼来。就如许过了三四夜,于江正睡着,突然来了一只狼,咬住他的脚,拉着他走。走了几步,棘针刺进于江肉中,石头磨伤了于江的皮肤,于江就同死了一样。狼就把于江放在地上,想要咬他的肚子。于江猛然挥起铁锤朝狼打往,狼被打垮了;又接连打了几锤,狼才死了。于江认真一看,实是只白鼻子狼。于江十分欢喜,背着死狼回了家。那才把报仇的事告诉母亲,母亲哭抽泣着跟于江到田间,公然从枯井中找到两只死狼。
异史氏说:农家之流,也有如许出色的人物吗?忠义壮烈皆因父子血脉之情,并不是只是一勇之夫,他的智谋也不同凡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