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年,43岁的努尔哈赤,娶了12岁的阿巴亥为妻。二情面深进骨,可临末前,努尔哈赤却突然杀了她。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与其他朝代比拟,爱新觉罗家的皇帝似乎个个是情种。
努尔哈赤独宠阿巴亥26年,皇太极将海兰珠视为瑰宝,顺治为董鄂妃舍弃了大好山河,康熙为赫舍里氏两立太子……
易求无价宝,罕见有情郎。
那些备受溺爱的后宫女子,本该活得幸福圆满、任意潇洒,可拔苗助长。
她们不只无一善末,还都落得个“自古红颜多苦命、最是无情帝王家”的下场!
那此中更具传奇色彩的,就属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了。
她,本是乌拉部最尊贵的公主,为了保留部族的实力,她12岁时,就被叔叔布占泰嫁给了建州女实的领袖——努尔哈赤。
其时,努尔哈赤43岁,已有7个福晋17个孩子,她人微言轻、初来乍到,处境其实不乐看。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刚满13岁的她,就从诸多福晋中脱颖而出,成了万千溺爱于一身的“大福晋”。
三年后,她又接连生下了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四子多尔衮和皇十五子多铎,所获恩宠更盛于畴前。
即使后来,乌拉部与努尔哈赤反目构怨,屡遭变节的努尔哈赤,大举兴兵灭了乌拉部,阿巴亥的溺爱也未因而影响分毫。
曲到生命的最初一刻,努尔哈赤念念不忘的,仍是陪同了他26年的大福晋阿巴亥。
在美女如云的深宫,阿巴亥一无强势的娘家助力、二无战功赫赫的子侄撑持,却多年盛宠不衰,不能不说,阿巴亥的美貌和心计心情长短常了得的。
然而,美貌如斯,心计心情如斯,阿巴亥最初的结局仍是令人唏嘘不已。
努尔哈赤身后不久,她就被逼殉葬,史乘更是对她极尽抹黑之能事。
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妃阿巴亥之死
1626年9月30日夜,沈阳城40公里外的瑷鸡堡,灯火通明、戒备森严、一片缟素。
为大清奠基完基业的努尔哈赤,末于走完了他雄姿英才的一生,享年68岁。
听闻大汗龙御回天的动静,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仓猝带人马漏夜赶来,此时,他们惜时如命,不是为了给父汗治丧,而是为了夺夺一件工具——汗位。
努尔哈赤骸骨未冷,阿巴亥抽泣不成声,四大贝勒急不成耐,他们齐齐盯着大福晋,都想晓得老汗王指定的接班人到底是谁?
每小我心里明镜似的:努尔哈赤临末前,不断是阿巴亥侍奉摆布,假设父汗留有遗嘱,那个女人必然是知情者!
果不其然,阿巴亥在搞清晰情况后,敏捷擦干眼泪,朗声回应道:“大汗遗命:传位于十四子多尔衮,着大贝勒代善辅政,待多尔衮成年,代善主动回政。”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眼下,多尔衮年仅14岁,虽掌管有两黄旗下15个牛录(满族集消费和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1牛录约300人),但寸功未立,不只在朝中毫无根底,就连在军中也威信甚低。
在以军功和实力说话的后金政权里,多尔衮的那点“家底”其实拿不上台面,四大贝勒中的任何一个站出来,都足以碾压他。
大贝勒代善,正红旗旗主,掌管25个牛录;
二贝勒阿敏,镶蓝旗旗主,掌管33个牛录;
三贝勒莽古尔泰,正蓝旗旗主,掌管21个牛录;
四贝勒皇太极,正白旗旗主,掌管25个牛录。
那此中,尤以四贝勒皇太极的军功最多、实力最强。
所以,阿巴亥诡计操纵一纸遗诏,就让四大贝勒听命于本身的做法,其实是太稚嫩了。
她高估了本身和三个儿子的才能,也低估了四大贝勒的野心。
弱肉强食之下,即使努尔哈赤的遗诏是实的,谁又会往认实施行呢?
最少大贝勒代善不会。
努尔哈赤生前曾确立了八大和硕贝勒共议造,根据规定,新汗王必需要颠末诸贝勒选举产生。
在一致认定阿巴亥“伪造遗诏”后,代善率先发言、表白了立场:“四贝勒德才无双,深得先帝喜欢、世人心服,应当速登大位!”
诸贝勒登时面面相觑,但很快大白过来怎么一回事,随即异口同声拥护道:“请四贝勒速登汗位!”
“四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寡皆悦服,当速继大位。
诸贝勒皆喜曰善。议遂定,乃合词请上即位。”——《清太宗实录》
皇太极荣登汗位、似乎重生,而阿巴亥却一败涂地、永无翻身的时机。
不久,阿巴亥接到了努尔哈赤的另一封“遗诏”:“为避免大福晋祸乱朝纲,我身后,务必命大福晋殉葬!”
阿巴亥好像当头棒饮,立即厉声量问道:“大汗几时说过让我殉葬?!”
诸贝勒不肯与她纠缠,只冷冷答复说:“那是先王遗命,谁敢不从?”
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末,必令之殉。"
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收吾不从。
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成得也。"——《太祖武皇帝实录》
说话之际,二贝勒阿敏突然绕到阿巴亥死后,将一根弓弦,勒在了她的脖子上。阿巴亥想起三个儿子,拼命脱节,可弓弦越勒越紧,半晌不到,年仅38岁的阿巴亥,就被活活勒死了。
也有史料记载,阿巴亥是自缢而死的。
可不管哪种死法,阿巴亥的死都是被四大贝勒逼的。
阿巴亥年纪悄悄,为什么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关于阿巴亥殉葬的原因,目前史学界次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努尔哈赤“遗诏说”。
根据《太祖武皇帝实录》的记载,阿巴亥被逼殉葬,是施行了努尔哈赤的遗诏。
原因是“阿巴亥虽颇有美貌,但心计心情深厚、忌恨成性,经常惹大汗不兴奋”,为了避免她日后祸乱朝纲,所以努尔哈赤留下遗言,命她殉葬。
"后饶丰姿,然心怀忌恨,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末为帝之明所造。”——《太祖武皇帝实录》
事实果实如斯吗?
后金确实有殉葬的风俗。
丈夫身后,家里要有一名妾室殉葬。殉葬之日,从殉之妾要盛拆坐在炕上,然后承受发妻和家人儿女的行礼,礼毕即“上路”。
从殉之妾的死法一般是弓箭射杀或弓弦绞杀,若是此妾不肯殉葬的话,家人就会群起而上,将其活活掐死。
须眉死,必有一妾殉,当殉者必于生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僭也。当殉不哭,艳拆而坐炕上,主妇皆下拜而享之。及时,以引弦扣环而殒之,倘不愿殉,则群起而缢之死矣。”---《宁古塔志》
除此之外,从殉之妾还要称心以下两个前提:
第一、膝下没有子嗣;
第二、与丈夫关系敦睦,与夫不睦的妾室不克不及殉死。
很显然,阿巴亥被选中殉葬,其实不契合风俗规定。
起首,阿巴亥是发妻,而殉葬者一般是妾室;
其次,阿巴亥育有三子,且有两个儿子尚未成年,其时阿济格21岁,多尔衮14岁,多铎只要12岁;
第三,据《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阿巴亥心怀忌恨,每致帝不悦”,那阐明阿巴亥与努尔哈赤夫妻之间其实不敦睦;
第四,天命五年,当努尔哈赤发现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有私交时,盛怒之下尚且顾念幼子、不忍杀妻,临末前,又怎么会弃幼子而掉臂,硬要逼死尽心尽量、改过自新的大妃呢?
“大福晋可不杀之,幼子患病,令其照看。我将不与该福晋同居,将其休弃之。”——《满文老档》
由上可知,努尔哈赤留下遗诏,命阿巴亥殉葬的可能性长短常小的。
第二种:四大贝勒“矫诏逼死说”。
阿巴亥的结局,完满是自找的。
本来,她能够有更好的抉择。
努尔哈赤身后,摆在阿巴亥面前的,还有两条路。
第一条,杜口不言努尔哈赤的遗命,不管汗位由谁来继续,她尽管连结中立、低调做人,固然光景不再,但最少能衣食无忧、安然末老;
第二条,凭仗努尔哈赤的遗诏和大福晋的威信,率先下手,将四大贝勒中的代善、阿敏酿成本身的勇敢盟友,然后再将努尔哈赤的两黄旗人马,牢牢掌握在手中。
如许一来,即使多尔衮年幼,阿巴亥也能与皇太极一较高低,将儿子顺利扶上汗位。
17年后,皇太极的庄妃就是用那个办法,将年仅6岁的幼子福临,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可阿巴亥不是庄妃,自认为伶俐的她,事前无盟友,过后无计谋,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皇太极继续汗位后,为了包管本身继续的合法性,一定会想方设法杀了手握遗诏的阿巴亥,以绝后患。
除此之外,皇太极之所以执意逼死阿巴亥,还有以下三个考虑:
第一、彻底根绝多尔衮继位的可能性。
努尔哈赤临末前将本身掌管的两黄旗,分给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他们一母同胞,又有身为大福晋的阿巴亥做后台,一旦手足同心,假以时日,必然会成为皇太极更大的合作敌手。
为了制止那种情状发作,皇太极必需趁父汗驾崩之际,除掉阿巴亥。
没了阿巴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就失往了依靠,他们对皇位也没什么威胁了。
第二、迫使代善改动立场。
代善是皇太极得以继续汗位的关键人物,本来,那汗位该是他的。
可一个告发者的呈现,彻底毁了代善的大好出息。
1620年3月,努尔哈赤的小福晋代因札,实名举报大福晋阿巴亥和大贝勒代善有私交!
代因札说得有鼻子有眼:大福晋不只屡次深夜出宫,前去大贝勒府,还在宴会上,精心妆扮,公开和代善目挑心招。
努尔哈赤怒发冲冠,立即命令奥秘查询拜访,成果不查不晓得,一查吓一跳!
本身溺爱多年的娇妻,竟然实的和大贝勒暗昧不清!
家丑不成传扬,为了顾及颜面、赐顾帮衬幼子,努尔哈赤只以“私躲金银”的功名,将阿巴亥赶出了后宫;
而对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则以“虐妻亡妻之子”的功名,正式废黜了他的储君之位。
“先前袭父之国,故曾立为太子,现废除太子,将其专主之僚友、部寡,尽行攫取”。——《旧满洲档》
阿巴亥大唤冤枉,本身不外是为了儿子们的未来考虑,提早与大贝勒搞好关系罢了。
后金有收继婚的风俗,子娶父妻、弟娶寡嫂都是一般现象,努尔哈赤也曾表达过,本身身后,会让大贝勒代善代为“赐顾帮衬”阿巴亥。
况且,阿巴亥主动结交的对象,不行有大贝勒代善,还有四贝勒皇太极。
只不外,皇太极比代善更狡诈、更有目光,他不只没有承受阿巴亥的示好,反而隔岸看火、看了一出好戏。
“大福晋曾两次备饭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一次给四贝勒送饭,四贝勒受而未食。”——《满文老档》
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桩告发案的幕后黑手,很有可能就是四贝勒皇太极。
因为只要他,才是整个案件的更大受益者和最末获胜者。
阿巴亥一旦被废,她生育的三位嫡子一定会遭到连累,而最有可能继续汗位的代善,也会储位不保。
可谓“一箭三雕”,实是好计谋、好盘算!
固然,一年后,阿巴亥得以重返后宫、重做大妃,可经此一事,她处处小心隆重、不敢再结交继子和外臣,代善也永久与汗位失之交臂了。
六年后,皇太极故技重施,决定逼死阿巴亥。
代善做为四大贝勒之一,不敢不从,因为他一旦启齿为阿巴亥求情,就会坐实二人“暗通款曲”的功名,为了自证清白,代善只才能挺皇太极,成为逼死阿巴亥的爪牙。
值得一提的是,与阿巴亥一路被逼殉葬的,还有曾经密告她的小福晋阿迹根、代因札,努尔哈赤生前共有妻妾16人,皇太极独选她们殉葬,莫非不是为了杀人灭口、掩盖曾经的阴谋吗?
“又有二妃阿迹根、代因札亦殉之”。——《太祖武皇帝实录》
第三、发泄持久以来对阿巴亥的不满和仇恨。
皇太极的生母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她比努尔哈赤小16岁,因容貌秀丽、通情达理,颇受努尔哈赤的喜欢。
可如许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当更年轻、更美貌的阿巴亥来到努尔哈裸体边时,努尔哈赤很快移情别恋了。
被萧瑟的孟古哲哲不断郁郁寡欢,不久就积郁成疾、魂回故乡了,她往世时,年仅28岁,皇太极只要11岁。
从此,皇太极将痛失母亲的责任,全数回咎在阿巴亥的头上。
一旦时机成熟,皇太极岂能不报“杀母之仇”?
在皇太极如许的敌手面前,阿巴亥的政治手段其实是太稚嫩了!
总结:
根据规定,殉葬的嫔妃,身后一般会得到“逃封”,以示皇家的恩宠。
可阿巴亥不只没得到应有的待遇,反而被锐意抹往了存在的陈迹。
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他将努尔哈赤逃封为高皇帝、将生母孟古哲哲逃封为圣武皇后,并将其神位供奉于太庙。
而与孟古哲哲同等地位的阿巴亥,不只没得到逃封,连神位也没有设立。
后来,多尔衮掌权,他以顺治帝的名义,死力为母亲昭雪,阿巴亥末于得到了应有的皇后谥号,神位也得以进进太庙。
可仅仅四个月后,多尔衮就暴病身亡。
顺治帝起头反攻清理,不只将多尔衮挫骨扬灰,还取缔了阿巴亥的谥号,撤往了她的神位。
127年后,乾隆必定了多尔衮的功绩,并为其平反、恢复了他后世子孙的爵位。
可对其生母阿巴亥,只字未提。
汗青似乎彻底遗忘了那个女人。
那让我想起电视剧《甄嬛传》里的一个场景,甄嬛为了抨击昔日的政敌,对皇后宜修说:
“改日史乘工笔,前朝、后宫都不会有你只字片语。”
灭亡,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遗忘。
皇太极不只逼死了她,还想尽办法让后人忘了她。
那,可能就是对阿巴亥最残暴的赏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