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求官都向侄子低头,被侄子说“不知天高地厚”仍送上奉承诗

3周前 (11-13 13:13)阅读3回复0
找个小木屋
找个小木屋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0
  • 经验值8078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157
  • 回复0
楼主

开元十九年(731),31岁的李白带着“长安尚且无路,蜀中岂有坦途”的郁闷和对“世界那么大,我想往看看”的憧憬,分开长安起头浪游生活生计,他走遍梁宋、南阳、荆楚、太原、吴越各地,至开元二十八年(740)寓家东鲁,将近9年的游览才宣告完毕。

山川胜地吴越,是他此次遨游清单上的必往之地。早在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不久,既表达出对东越(越地东部,即杭州一带)及名刹天竺寺的憧憬,等待来年畅游杭州,“还闻天竺寺,梦想怀东越。⋯⋯待我明年行,相随浮溟渤。”比起赫赫有名的会稽和剡中(今浙江嵊州与新昌县一带,自汉晋以来,高人逸士多至此中,特殊是李白偶像谢灵运曾在剡中住过,留下“冥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岭”的诗句),那时的杭州,尚没有白堤、三潭印月、六和塔等光景名胜,只要几座风光新颖的庙宇,佛事昌隆,吸引很多游人和香客。所以开元十五年(727)仲夏,李白第一次“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进剡中”的越地行,从广陵(今扬州)搭船沿运河南下,只是经杭州至会稽(今绍兴),目标地在憧憬已久的剡中,不意因身体抱恙方案被打乱,李白只好回到扬州养病,流落于江浙一带(“吴会一浮云”)。

浙江杭州法镜寺

待他再次来到杭州,已是开元二十七年(739)的事了,适逢友人韦从军量移(官员因功贬谪远方后,遇赦酌情调迁至距京城较近处任职)东阳(今浙江金华),李白又传闻有个本家从侄李良在杭州当刺史,想前去投奔,便起头了短暂的杭州之旅。

李白与韦从军在长安了解,开元二十七年(739)夏,韦从军在岭南遇赦,移官至东阳,李白遨游吴地期间,与其会面,谈及放逐生活和相互心中苦闷,不觉泪眼相对(“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李白握着韦从军的手,殷殷相约,“他年一联袂,摇艇进新安”,待来年时来运转,联袂共游新安江。然后依依惜别,李白顺运河南下,赴杭州拜见从侄李良,心里策画着,或许我可从他那得到荐举,从此走上坦途。

然而世事不尽如人愿,李良带着他游了回天竺寺,李白写了首诗回赠,李良一看标题问题《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大不安适,对身边的人说道,“不外都姓李罢了,还把从侄冠在杭州刺史前,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不久便“携妓东山往”,带上两个歌妓游会稽往了。李白不事财产眼看侄子远往,又赠了首诗《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因他有求于李良,那种廉价的阿谀天然来得殷勤,李良能否有诗回赠,不得而知,李良任刺史期间,在杭州政绩若何也没留下记载。那两首诗倒成为李白留给他及杭州的礼品。

李良走后,李白在杭州待了半年,渡过秋天和冬季,到第二岁首年月才分开此地。固然逗留时间不长,李白却是玩遍杭州(如天竺寺、钱塘江等),其做品也成为我国诗人较早描画杭州风光的诗篇之一,笔录了其早期容貌。

0
回帖

李白为求官都向侄子低头,被侄子说“不知天高地厚”仍送上奉承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