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彩光影 余韵悠长
讲述人:盖州市政协学宣办主任 万晓东
一天薄暮,女儿将一张剪影图端到我面前,满眼欣喜,猎奇地问道:“妈妈,那个好玩的小人儿是啥?为什么画得那么心爱?”一个灵动的皮影小猴,霎时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
那是一个十月的秋夜,风清月朗,华灯初上,我站在宽阔的农村场院门口,一边是堆积的谷物,一边是一块不大的幕布。其时的我牵着父亲的手,眸中映过一张张充满丰收喜悦的笑脸,突然,一阵洪亮的鼓声和一片昏黄的灯光引起了我的重视。幕台搭,灯火悬,光影舞,牵丝连,跟着一动一静的瓜代,我的目光逐步定格在一个翻腾的小猴身上。那时父亲浑厚的声音好像旁白在我耳边响起:“那是皮电影,是片子的老祖宗。”
思路明灭,我莞尔一笑,悄悄拉起面前女儿的手,将家乡皮影的故事娓娓道来:
我们盖州的皮影,亦称“辽南影”,是中国皮影艺术系统中的次要收脉,起源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持久传播在辽南地域。至清康熙年间,盖州城内四大会馆乡下集市,每逢正月初四、正月十五、四月二十三海神庙等严重节庆日,都要唱大戏、耍驴皮影,并远播吉林、黑龙江一带。2008年,盖州皮影被国务院列进第一批国度级非物量文化扩展项目目次。
暗淡灯光下舞动的皮影,穿越在余音缭绕的音乐与锣鼓声之间,游走在或粗暴鼓动感动或纤细委婉的唱腔之中。跟着精雕细刻的图像与恰如其分的灯光衬着相映成趣,看寡亦悄悄沉浸于起伏跌宕的故工作节和悲喜交加的人物命运中。那种处所特色浓重的戏曲形式以原生态的辽南民间唱腔为根底,借鉴了处所戏、民间音乐等艺术形式,并将大鼓、梆子等唱腔揉进影腔,配以诙谐诙谐的盖州方言俚语,深受苍生喜欢。
展开全文
盖州皮电影之所以拥有无限生命力,实正原因在于它在采用多元艺术形式的同时,还在源源不竭地焕发新的创造力。
1956岁首年月,其时的盖平县皮影艺人们创做表演了现代戏《白杨树下》,初次以舞台代替平面影窗,以演员代替驴皮影人,将影窗艺术酿成了舞台艺术,而且将那种新的戏曲形式定名为“辽南影调戏”,后开展为以辽宁地区名称定名的处所剧种--辽剧。
2007年,中国国度博物馆收到了一批来自盖州的贵重躲品,此中多达2700多件影卷,影卷(剧本)多为清代及民国期间的手手本,为现代学者探究中国北方皮影的起源与开展供给了实证。那批躲品填补了中国国度博物馆有关皮影做品的馆躲空白,彰显出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2008年,由那批文物的捐赠者林世敏创做的皮影做品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国故事”文化展中展出,获得一致好评,从此,盖州皮电影得到了更为普遍的存眷。
盖州皮影团屡次参与省级会演,获奖不竭。保留剧目有《五峰会》《全家福》《杨家将》《薛礼征东》《薛刚反唐》《孙悟空闹洞房》《三打白骨精》《梁山除霸》《疆场情缘》等。灯影翩跹,皮像艳丽,唱功精湛,别具匠心,展现出精湛的演出身手、特殊的文化基因与嵌进灵魂的乡土魅力。
光晕台前烁,剪影动星河。今时今日,古老的盖州皮电影带着浓浓的人世炊火气息,在那座城市的陌头巷里再度时髦起来,辗转跃动在舞台上的,不只是精巧绝伦的色彩外型,更是闪烁于文化汗青长河的艺术内涵与人文情怀。光影虽柔,却映动不灭,熠熠生辉;影人虽小,却承载典范,深进人心。
“妈妈,你陪我玩皮电影好吗?”
点起蜡烛,我逃溯着儿时的记忆,有模有样的演出起来……
谢谢阅读
来源│盖州市政协 编纂│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