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与相权的较量:宋朝为何“放任”宰相身兼政务、军事等职?

2个月前 (11-13 14:46)阅读3回复0
披着凉皮的糖
披着凉皮的糖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1021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0423
  • 回复0
楼主

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似乎老是被置于汗青天平的两头,此消彼长,彼此按捺,相辅相成。因而宰相与相权的威势,不断是统治者提防的对象。

正所谓“用一人焉,则疑其无私,而又用一人以造其私;兴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在那种猜疑提防心理下,君臣之间很难成立实正的相信关系,那决定了君臣关系,出格是君相关系是懦弱的,是暂时的,只要相权还存在于政治系统之中,君相的纷争就永久不会停行。

但汗青上有一个朝代,容许宰相身兼数职,那就是宋朝。在君与相锋利的矛盾关系中,宋代的相权为何能够如斯集中?

一、相权的加强其实是借势加强的皇权

从大情况来看,北宋前期,统治者与宰相配合承担治理国度的责任,那一点《宋史·职官志》有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那种文化在宋仁宗期间最为流行。

到了宋神宗期间,统治者起头重视到相权对其的威胁,因为皇权的行使经常遭到相权的障碍,所以宋神宗以变法的名义,起头加强皇权。逐渐将北宋前期确立的皇帝与宰相共治的系统放弃。

熙宁变法使权利集中在他与王安石手上,而元丰改造则完全将宰相机造变成皇权的从属机构。

改造从外表效果来看,它使官员的工做边界得到了了了,罢差遣、正官名、使官员在其位则谋其政。同时,改造淘汰了前朝遗留的余外官职,减轻了政府的财务承担。

但元丰改造的影响层面仅限于中心政府,神宗似乎并没有将其推行至处所的意思。那里值得重视的是寄禄官造的调整,和三省造的恢复。

如斯一来,军权回枢密院,财权回三司,官级轨制清晰,也不再完全依仗宰相停止揣度。

“总百官”“治万事”的宰相,只剩下一些政治职务。即使是要“兼职”,也需要皇帝的准许与许诺,不克不及随意插手。

在此之后,徽宗与高宗也将加强皇权做为政治目标之一。宋高宗有言“人主之权,在乎专断(《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那种“收揽大权,悉回专断”的思惟不断被宋朝的统治者不竭践行,曲至大宋消亡。

与前朝相较,大宋的相权与皇权比拟已经落了下风,“进拟多沮格不可,或除射中出,而宰相不与知(元《宋史》)。”

自神宗朝起,宰相的上奏摘纳与否,统治者具有“一票否决权”,假设宰相可以兼职,便必然是皇权特许或默许。此时的相权,能够说是看似加强实则微弱。

可见,不管权相们的势力再怎么大,也始末无法超越皇权,而只能僭用部门皇权,那也是形成后世误认为南宋相权加强的底子原因。

那么,在宋代,僭用皇权、普遍“兼职”的宰相,实的不会对皇权形成威胁吗?

二、容许宰相“兼职”的原因复杂

1.宰相“兼职”来自于前朝的老例

宋代宰相兼职并不是是开一朝先例,很大水平上是畴前朝官造借鉴而来。宋朝建国伊始,尚无完美的职官系统,太祖对宰相的录用仅是依循五代宰相兼枢密使的老例。

在政治方面,宰相多兼职中书、门下侍郎。财政方面,多兼职转运使、提举三司管帐司、提举尚书讲义司等,同时宰相有时还兼职枢密职、礼节使、提举编修史乘等职。

将条则规定和宰相参与详细政务的现实情状相比照,可发现宋代宰相确实有权责干预干与关乎行政、财务、军政等方面的所有大事。

自唐初起头,宰相兼职就已经是稀少通俗的事,此时的宰相员少任重,不只需要处置本身的本职事务,还行本司职务。“午前议政于朝堂,午后理务于本司(《通典》)”,而且,唐初并没设立固定的宰相机关,也就难以构成独立的系统,对皇权形成冲击。

自开元以后,政事堂成为了宰相的专职机关,“日在政府”并“执政事笔”,那才为宰相的擅权供给了场合和时机。

如斯,就奠基了宋代宰相“掌政令,弼庶务,和万邦,佐天子,执大政”的根底。(《宋会要辑稿》)

2.为了应付严重的前线战事

宋代宰相兼职的部门军政与财务类权柄根本都是由前线战事触发的。例如仁宗期间宋夏开战,宋军在好川口战争中战败,一些政治士人便起头了对政治体系体例的深思。

好川口战败很大水平上和“中书与枢密院互不统属”的官造有关,“国朝旧造,以中书造民,枢密主兵。故元昊反,边奏皆不关中书(《长编》卷一二六)。”那一轨制招致军政事务沟通不顺畅,从而耽搁了军情。

庆历元年(1041),“契丹将谋进寇”,仁宗为了更好地应付随时可能呈现的西夏与辽朝夹击攻宋的边境危机,于庆历二年(1042)七月戊午下诏,容许宰相统属中枢、枢密院所有事物,以防因为沟通问题,对战事形成障碍。

战事完毕后,宰相贾昌朝、陈执中上奏回还使印。宋仁宗在战时对宰相权柄的调整,为后世统治者与士医生供给了借鉴的良方。

例如,建炎四年(1130),宰相范宗尹兼知枢密院的原由为“比缘军兴,令宰相兼枢密使,典掌机务。”又有绍兴三十二年(1162)十二月,陈康伯兼枢密使的录用造书中写到,“惟兵律之尚烦,念边防之未靖”,为使其更好的在中心谋划前线的军政事务,故命其兼职枢密使。

关于统治者而言,挽救国度于危难之间显得更为重要。相权与皇权的抵触也并不是不断处于严重形态,当外事严重时,宰相的权柄也会得到统治者的撑持,做出适宜的调整。

3.君主分化相权的手段

宰相能够操纵其权柄之便,恳求统治者通过兼职的体例,加强本身在国度军政、财务事务的把持权与话语权。

但过于普遍的事权无法集中在一人手中,统治者深知“物极必反”的事理,强加兼职能够用做一种冲散相权的手段。

宰相是主持国度祭奠大礼的次要负责人,那种老例自北宋之初就已经存在。

一朝宰相所承担的职务非常的繁复,“上则启沃人主、论道经邦,中则选用百官、赏功罚功,下则阜安苍生、兴利除害”

在礼节方面,宰相总管修造陵园与皇家丧葬事宜、鼓吹正统思惟、迎奉刻写天书、封祀泰山、祭奠先祖与神灵、主持册后仪式。

人的精神是有限的,皇帝默许宰相兼职此类职务,一是期看可以分离其重视力,朋分宰相权利;二是宰相会因兼职的过失被统治者挠住痛处,使统治者能牢牢掌握宰相废立的主导权。

三、统治者限造相权自有办法

中国古代,皇权闪现出不竭加强的趋向,宰相之权则是被不竭分化。

时至宋朝,也有特殊的分权机造。“用一人以造其私”“设一事以防其欺”照旧对相权有着不成漠视的限造造用。

宋代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皆分相权。在宋代,相权已经很难再像唐代那样集中起来。

北宋期间,雍熙三年(986年),太宗设置大量新机构来分离相权。置差遣院以分中书用人权;

设置审刑院,以分中书的司法权。三司轨制在太宗朝也逐步趋于完美,相权所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小,几乎沦为一个通俗的处事机构。

并且,太宗大兴科举,奖用新进人才,太宗此举,无非是想通过那些新进的士子来稳固本身的权利。

南宋期间,宋神宗颠末元丰改造,将宰相的话语权也划进皇权之内,通过恢复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执掌,以此改动“三省皆宰相之任”的为难场面。平衡了相权。(《宋会要辑稿·职官》)

除此之外,统治者还能够通过废立宰相的处事机构来掌握相权。避免相权变量,阻遏宰相由“佐天子”蜕变成“挟天子”以致“取天子而代之”。

总结:

所以,宋代皇权并不是不防相权,也并不是是因为皇权式微而放松了对相权的管束。与历朝历代不异,皇权与相权的争斗在封建政治体系体例之下,不成能在短期内完毕。

令宰相在本职之外兼领它职是宋代统治者习用的一种治理手段,所以宋代相权未能蜕变。

在皇权地位高于相权的根底上,宰相兼职固然能扩展本能机能的治理范畴,也会形成相权虚化,事权分离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常沁飞.宋代宰相兼职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9.

[2]戴文嘉,蒲圣,张祎文.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再审阅[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37(01):88-94.

[3]张邦炜.论宋代的皇权和相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2):60-68.

0
回帖

皇权与相权的较量:宋朝为何“放任”宰相身兼政务、军事等职?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