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辽东抗清金姓将领?
明朝末年辽东一带抵抗清军的将领中姓金的人只有金冠一人,他是觉化岛守军的参将,在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包括觉化岛在内)进行的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军战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不过在觉化岛战斗中金冠阵亡。
天启四年是公元多少年?
1624年
1624年,中国农历甲子年,生肖鼠年,属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1月,郑芝龙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接纳为通事,乘船离开日本前往台湾,、在中国军队的围逼下,于1624年8月26日,荷兰舰队司令官宋克(M.Sonck,1590—1625)下令拆毁澎湖城堡,并率所有船只和人员携带各种物品正式撤离澎湖,退守大员,占据台湾。[2]
1624年
天启四年是公元1624年。 因为,天启元年是1621年,所以,天启4年就是:1621+4-1=1624年。天启为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时的年号,明朝使用该年号7年。
1626年宰相?
顾秉谦,字益庵,明末昆山(今属江苏)人。1624年-1626年 任内阁首辅,是明朝天启末年的一任宰相,但是也是历史上一个遭人鄙视和唾骂的宰相。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编修,累官礼部右侍郎。天启元年晋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
第二年魏忠贤掌权,他率先趋附,史称为人“庸尘 *** ”,“曲奉忠贤,若奴役然”。
天启三年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五年正月晋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改建极殿。九月晋少师。叶向高、韩爌罢免后,他继任首辅。
七真祠背后的故事?
天麻峪在大峰山北麓,地极幽绝,峪深天阔,林木茂盛。据说,这里的土壤、水质、地温以及阳光透射度等自然条件最宜于天麻、人参等名贵药生长。因此,早年间山峪里长满了天麻。由于处在大峰山后的山峪里,时间长了就被人称为“天麻峪”了。而早期记录天麻峪的资料应是大明天启四(1624)年,肥城县东障庄秀才王世法所作的碑记,上面提到:“此山产有天麻,……名曰天麻峪。”
据张华松著的《长清的西南角》中介绍:“七真祠坐落在山峪中地势平衍处,据传,北宋乾德二年(964)就有道士构庐于此,明代辟为祠祀‘北七真人’的七真殿。”
王母庙后的七真祠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两旁是他的朋友铁拐李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
后院台基上有七真殿,又名吕祖殿。七真殿分前后两部。前为廊,阔15.6米,进深7.2米,通高5.3米,五间三柱七檩五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悬山顶。前檐柱圆形,后柱方形,施石鼓形柱础。后面 与前廊相连有殿3间,
王母庙后的七真祠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两旁是他的朋友铁拐李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
后院台基上有七真殿,又名吕祖殿。七真殿分前后两部。前为廊,阔15.6米,进深7.2米,通高5.3米,五间三柱七檩五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悬山顶。前檐柱圆形,后柱方形,施石鼓形柱础。后面 与前廊相连有殿3间,三柱七檩五架梁,前廊式,五脊筒瓦硬山顶,阔9.1米,进深 5.35米,通高6.8米。殿内原供明代彩塑吕洞宾、李铁拐、何仙姑及吕祖弟子柳树精、苗庆、焦成广、济霄堂等七真像,栩栩如生,素称名塑。
明朝和荷兰签订的条约?
明朝与荷兰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条约中规定:荷兰要赔偿明朝的战争损失;荷兰人不可以再来到中国东南沿海;中国与荷兰的一切贸易必须在大员岛进行。
1633年,明朝和荷兰的舰队在金门东海岸相遇,一场著名的料罗湾大海战就这样爆发了,最终荷兰战败,签下了不平等条约。
1624年荷兰侵略明朝的沿海地区,因此爆发了第一场战争,结果荷兰战败,同意明朝的贸易条约。
随着利益的不断加深,荷兰于1633年第二次发动战争,此时的崇祯皇帝,刚刚招安身为海盗的郑氏家族,为了投名状郑氏家族主动请缨出战,加之船坚炮利的明朝,再一次打的‘海上车马夫’荷兰老老实实的再也不敢有其他的想法,并签订双方的贸易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