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多种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
地坛是明朝、清朝皇帝祭奠皇地祇的场合,是我国规模更大、独一幸存的帝王祭地之坛。整个建筑从整体到部分都遵照我国古代多种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想设想,持重肃静,古朴幽雅,是明清皇家建筑艺术的又一伶俐结晶。
地坛,又称方泽坛,为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坐落在不变门外东侧,与天坛远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看,是明清两朝祭奠“皇地祗神”之场合,也是中国更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清代屡次停止扩大和改建。明清两朝共有14位皇帝持续381年在此祭地,曲到1912年清皇朝被推翻而了结。1925年地坛被辟做京兆公园向巿民开放。1926年后,园内屡驻戎行,逐步荒废,1938年侵华日军修建西郊飞机场,将征地内居民迁徙到地坛栖身,地坛遂停行开放。
解放后,地坛从头被建立成公园,对外开放。地坛公园占空中积43万平方米,现治理面积37.4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从整体到部分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处所”、“天青地黄”、“不着边际”、“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想设想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规划以北向为上,由两重正方形坛墙围绕,分红内、外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