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所见山西左权县紫微看派字传承
《中国道教》 2012年04期
张方
左权县,古称辽州,地处千里太行山腹地,是晋冀出进通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紫微看位于左权县拐儿镇南岔村,距城约45公里,群山环抱之中,山深而偏远,路远而坎坷。目前,紫微看建筑已不复存在,仅余基址以及十余通明代至民国期间的重修碑记。从其现存基址与碑石螭首的精巧水平来看,紫微看昔时具有着相当大的规模与实力。
一
紫微看的建置年代已不成考。洪武《辽州志》寺看条对其只字未提”,看中现存最早的成化四年《重修紫微看碑记》中云“其看之设,自古有之,口规模狭隘,不敷以动听看视。”可见,在明朝初期,紫微看规模狭小,不为人所重视。到了明成化年间,紫微看起头停止扩建。据成化四年碑记所载“道士王公守靖,以本郡九城里父王公、庶母杨氏之次子,自幼投礼是看道流杨玉嵩为师范之门,熟知典范,□本□之性,绝外诱之私,爱崇教法,不放在眼里凡辈。凡有得于檀越之财物。皆施之於殿宇,未尝清用之囗囗。因旧殿陈旧,今则创建转角殿三间,重修后殿三间,三门三殿,砌口□口口□□神容于二殿,又因钟小不喊,新造大钟一颗,重七百斤”。”碑记落款为“本看住持道士王守靖,门人王海宽、王海兴、李海受”。紫微看经此次扩建后,已初具规模,并且还建造一口重达700余斤的大钟。据本地白叟回忆此钟响声可达数十里,惜毁于大炼钢铁期间。
紫微看的第二次扩建是由道士窦守清、王海忠、王洞钦师徒三代配合完成的。据看中所存成化二十二年《重修紫微看碑记》所载“南殿一所,黄禄一堂,道士窦守清盖画。三门、西殿、法器、云房,其徒王海忠修置。王洞钦,海忠门生也,本州故县里人。成化五年,父王五、母张氏拾送落发。投礼以来,不尘俗之贪也,不声色之迩也,助师继祖,多修良因。若南殿虽立,守清未就而卒,洞钦则补缀完卒,内塑十王,以满其愿。前项好事海忠非独为之,洞钦则齐心协力摆布庇护以全其事,庙像粉饰巍然焕然,使人礼之敬之,往恶从善,畏之奉之,不做非为。噫!守清有功,海忠有力,足其事而成其功者,洞钦也。守清末无议矣,海忠修实反常,州牧重之,使护道正司印二十余年,至成化甲辰岁,有司贡上,蒙领命为道正。洞钦存师志,迹师行,次年请给度牒为道士”③,碑记落款为“道正王海忠,门人道士王洞钦,门徒窦永兴、李永常同立。”
紫微看颠末成化年间的两次扩建,已成为一座规模浩荡、建置完具的道看,正如碑记中所云“拔萃乎一郡之中”。并且其住持道士王海忠还遭到了州牧重视,使其护道正司印20余年,至成化二十年,被朝廷正式录用为道正。据《明实录》所载∶“洪武十五年,府设道纪司,都纪一人,从九品,副都纪一人,未进流。州设道正司,道正一人,县设道会司,道会一人,俱未进流。”“因为明代各级道教治理机构设官不设署,诸司全设在道看里,所以紫微看便成了辽州道正司所在。并且,从看中现存的其它碑记记载来看,曲至清末,紫微看道士仍然担任着辽州道正一职。可见,有了官方的承认与撑持,紫微看固然地处偏远,却仍然可以庇护一个较大的规模。
二
从以上所引成化年间的两通重修碑记载来看,尚不克不及确定紫微看道士的所属宗派。但是可知明成化年间紫微看的道士共传承了5代,并且自成一系,有着了了的派字传承“玉、守、海、洞、永”(如下图)。
杨玉嵩→王守靖→王海兴、王海宽、李海受窦守清→王海忠→王洞钦→窦永兴、李永常可是,那一传承谱系到了明嘉靖年间却发作了改动。看中所存嘉靖四十一年《重修紫微看记》记载“嘉靖甲申(嘉靖三年),师伯道正窦洞景、师王洞才移批改殿左,后于右建三楹,规造如左,是为三清。节次补修殿墙、越台,无令颓丧。殿前造石香楼一座,构工纪石未果,卒。其徒崇禄、崇玄继厥志。”碑记落款为“紫微看修造护印道士李崇玄,门徒萧教俊、李教信,法孙杨演道、张演檀同立”。假设根据紫微看原有的派字传承,在“洞”字辈以后的道士应该为“永”字辈,但是此时却改成了“崇”字辈,而“崇”字辈后面又为“教”字辈与“演”字辈。紫微看新改的派字谱正与《诸实宗派总簿》所记载的全实华山派相合。并且从紫微看现存的十余通从明代延续到民国的碑石来看,自此往后,紫微看的道士们不断是按全实华山派派字谱来排定字辈。现把紫微看现存碑刻落款中所呈现的华山派字道士枚举如下∶③
明嘉靖四十一年《重修紫微看记》护印道士李崇玄,门徒萧教俊、李教信,法孙杨演道、张演檀。
明万历二十一年《紫微垂青修南殿记》署印道士郝演澄,修造道士豆教棋、李教儒、杨教梅、王教清、韩演书、张演檀、闫演秋、路演经、杨演春、杨演道、杨全实、路全行、杨全德、赛全成、豆全偈、郭全江、杨全美、豆实用、杨实光、王实先、豆实礼。
清乾隆三年《重修紫微看碑记》张和太,徒药德溥,道正司刘和吉。
清道光三年《重修紫微看碑记》道正司道一般义达,住持道士赵仁安,门人牛义和、韩义合、李义明。寂虚宫道士孟仁宣,门人范义通,法孙连礼祥、骞礼忠、李礼道、张礼津。
清同治四年《重修紫微看碑记》住持原任道正司道正任义和、韩义合,徒李礼诗,豆礼书。
清光绪十年《重修紫微看碑记》住持道正司原任道正李礼诗,豆礼书,门人任智喜。
清光绪三十四年《重修紫微看碑记》住持任智喜、于智隆,门人任信元。寂虚宫住持杨信实,法孙道正司道正卜祥林,玄孙胡中红。
民国十三年《重修紫微看碑记》住持任智喜,门人王信来。
通过以上的碑石能够看出紫微看从明代嘉靖年间起头利用全实华山派的字谱,至民国初年其传承已达15代、300多年。碑记落款中两次呈现的虚寂宫道士的落款,阐明虚寂宫的道士也参与了紫微看的修建。据雍正《辽州志》载∶“虚寂宫,在故县村紫微看,在南岔村”,故县村与南岔村同属左权县拐儿镇,联络到碑刻中虚寂宫道士的派字与紫微看不异,虚寂宫极有可能与紫微看同属一收。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光绪年间,辽州道正由紫微看转为虚寂宫道士担任,并且在短短几十年间,虚寂宫比紫微看多传了三代,可见至清末紫微看已经式微。
紫微看的道士大约在明朝嘉靖年间舍弃了本身原有的派字谱,而改用全实华山派的派字谱,并且那一改用并非从之一辈字起头,而是由第六代“崇”字辈间接嫁接到了华山派字谱上。笔者认为,那一现象是因为在明代华山派字谱构成以后,紫微看道士通过对本身传承的逃宗溯源,认同本身为郝祖法脉,从而根据辈份将本身接续到了华山派字谱之上。那种现象关于研究全实华山派的传承很有典型意义。
三
近年来,关于全实宗派传承的研究已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但是此中大部门研究都集中在了对龙门派的宗派传承及字谱构成的讨论上。而关于同样在明代中晚期大量呈现的华山派字谱却显得存眷不敷。那些派字谱一般都是将碑石中道士落款及传承关系经摆列后发现的。但是,目前所发现的华山派道士落款一般都在四代以后,很难有可靠的素材来证明一个完全清晰的传承。为了便于阐明,笔者现将经眼的一些碑石中的华山派字谱枚举如下∶
纵看上述材料,能够看到,在明代早期难觅其踪的华山派字谱系,自明代正德以后,起头在各地碑石中呈现,并且一般都起始于第六、第七、第八代辈字。那此中有良多应该与左权紫微看的情状类似,通过逃溯、认同,甚至高攀,从而改动了本来的字辈,接续华山派字。换句话说,在他们之前的几代道士或许底子没用华山派的字辈。
四
字辈谱,又称字派、行第、派序,即表白同宗家族世系血缘次序的定名序列,是我国宗法造在姓氏上的重要表示。明代是我国字辈谱定型与标准的期间,明太祖墨元璋是之一个摘用字辈谱的帝王。据《明史·诸王世系表一》记载∶“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寡,定名屡有反复,乃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一字为一世。子孙出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金木水火土为序。”②至此,字辈谱的利用起头在我国民间的宗族、行会、帮派与宗教团体中普遍传播开来。
全实道固然落发修行,但也十分重视师徒之间的宗法伦理。王重阳在开教之初就提出了物外结亲,以师代父,从而把道教的师徒关系纳进到宗法关系之内。为了标准他们的师徒宗法关系,全实派各宗派也造定了本身的辈字谱。全实诸宗派的字谱一般都将本身的起始定为全实道创始的金元期间,但是许多研究者都重视到,金元期间全实教尚无派字诗之类旨在确立宗派认同、标明传承辈份的谱系呈现,全实各宗派字谱的呈现应该在明代初期稍后。”并且,明代全实道士在构建本门派字谱时,城市有一个向上逃溯的过程。派字谱的创造可能是来自一个泉源,但是派字谱构成以后,处于全国各地的全实教团的逃溯却是多源的,那此中以至还包罗一些不出名的小教团为了融进正统而停止的高攀行为。那即是为什么明初还不见踪影的华山派字,到明代中晚期却各处开花的原因。
注
①《洪武辽州志》,《永乐大典方志辑佚》第1册,中华书局,2004年,396页。
②③⑤王兵主编《三晋石刻大全》(晋中市左权县卷),三晋出书社,2010年,27页,35页,64页、79页、138页、193 页、243页、256页、274页、296页。
④《明实录》第4册,中心研究院汗青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上海书店,1982年,2262页。
⑥《雍正辽州志》,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书社,1985年,243页。
⑦张廷玉《明史》卷100,中华书局,1974年,2503页。
⑧张广保《明代全实教的宗派分化与派字谱的构成》,《全实道研究》第1辑,齐鲁书社,2011年,第189页。
(做者单元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