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为何宋明之后就没发展?大团结之亲情会宋明
儒家文化为何宋明之后就没发展?
宋朝是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转折点,宋朝之前中国历朝统治者都是崇尚军事,汉朝甚至是一向以强硬著称,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威慑了世界并且也奠定了本民族永远的名字。
而起兵发家的明太祖赵匡胤却深知崇尚军武对自己地位的威胁,便开始了“重文抑武”的社会模式,在这背景下即便是宋朝后期采用了募兵制进一步开始对军事人才的培养,但是军武在当时还是不见丝毫起色,儒家倡导的尚武之谈就更加上不来台面了,一个学说思想最终的归宿还是为统治者服务, 六艺中的驭、射只能成为民间艺人谋取生计的杂耍内容。
自汉武帝时期,由董仲舒倡导实行了独尊儒术的思潮,难道汉朝时期不尚武吗?在之后的几个朝代儒家学说一直都是社会正统,但是到了宋朝文学之风的兴起和宋明理学的逐渐兴盛逐渐抑制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宋明理学的兴盛虽然在国家内部开启了忠君的风气,加强了内部的团结, 宋朝之后便没有哪个朝代是从内部崩塌,很好地维护了国内的稳定。国家稳定就昭示着人民能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宋朝确实是中国文化和经济都极为繁荣的时期。
但是获得这样稳定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宋明理学控制了当时民众的思想,宋明理学用迂腐的三纲五常压抑了人性,扼杀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并建立起一套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句话就能反映出当时妇女们的悲惨生活,当时的这种思想也一直遗留至今,直至今日很多人依旧对这样的思想信奉为神明。“明教罪人”也压死了很多立志改革的有志之士,那时候的文人逐渐变得迂腐,并且将礼节无限放大,严重拖慢了官员之间的行政速度。
儒家思想一直都是倡导积极入世,主场关怀和人性自由,并且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正义感和民族使命感,这虽然从大体上来说是好事,但是相比于理学的全面限制禁锢来说更难管理,连同一道的还有民间习武的全面禁止, 倘若说宋明理学是限制了思想,那此时统治者的禁令就完全断绝了儒家思想中的尚武文化流传。
在封建时期从来都是君权神授皇权独大,皇帝站在国家的最巅峰,历来思想文化的发扬都是为了君维护王的统治,得不到君主的支持,再怎么优秀的思想都难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