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维艰,生活不容易。三年一梦醒来,我们发现世界变了,天气变了,我们也变了。
三年前,关于美国人来说,一场远足, 一次Party,一场全家人或与亲朋一路参与一场振奋人心的球赛或者表演,可能恰是他所需要的生活。关于中国人来说,找一份工做,挣到更多的钱让生活活得更面子,或者操纵假期与家人或爱人团聚,也许恰是他所需要的生活。
但是今天,面临扯破的世界和日益严格的天气改变,面临人与人之间日益陷进极端的抵触,和相互日益极端的不相信,我们又该需要如何的生活?
2022年9月30日,在由美国过程与崇奉研究、澳大利亚的精神朝上进步者收集和新加坡的多崇奉理解中心协做主办,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和柯布研究院协办的线上“全球过程思惟与生活”的研讨会上,四位过程研究的新锐学者:帕翠莎·法默(PatriciaA. Farmer)密斯、布鲁斯·艾伯利(Bruce Epperly)传授、莎蕊·柯琳(Sheri D. Kling)博士、安德鲁·戴维斯(Andrew Davis)博士从美学、政治、灵性、途径的角度分享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观点,并期看从整体论动身,通过过程运动,塑造整体的人、整体的社区、整体的星球和整体的思惟,来改动我们的精神,进而改动我们的生活。
帕翠莎·法默(Patricia Adams Farmer)密斯,过程美学家与做家。
帕翠莎·法默(Patricia A. Farmer)密斯认为,人类正处于困难时世,那种困难是空前的。天气危机已经严峻威胁人类那个物种的保存。我们正处于恐慌之中。那么若何往治愈那种恐慌?她认为,应当用怀特海的美学思惟来治愈恐慌,为人类“供给力量和期看”。
那听起来似乎有些荒唐:我们的生活既然一团糟,那么看一眼美的工具(Being)就能够改动我们的生活吗?
法默密斯阐明说:那里的美,不单单是一种存在,更是怀特海的“大美”。也就是所谓的“为生活供给一座避风港、灵魂的朋友、某种期看,以及为向愈加可继续的生活体例改变供给某种资本”的“愈加宽广的美”。那种美有助于我们“释放灵魂,往摸索更多的可能性以治愈我们的星球”。法默密斯认为,怀特海的大美思惟之所以具有治愈星球的才能,是因为它能“搀扶帮助我们善待一切,包罗我们的惧怕和期看,并将它们融进一种更为宽广的大协调中往”。因为恐惧也会融进大美之中,让我们得以一瞥永久,并带来期看。那就是“过程之美”。当我们将过程之美融进生活的时候,面临阴晴不定、起伏难平的生活,那种美学逃求将有助于我们“将生活与失看有机连系起来,以构建更协调的生活。怀特海称之为有力度的美。而Farmer密斯则称之为“精神洗澡”。那种精神洗澡能够在大天然中、艺术博物馆中或者在诗词歌赋中得到升华。
法默密斯在其新著中将“大美”思惟总结为8个方面:
1、美的梦想。大美就是宇宙的目标因,造化将一切元素引向创造大美,创造福祉。大美是协调的密切聚集,也就是强协调。
2、世界诗性。所谓大美,不在于显贵强逼,而在于爱、好心、童实和创造奇观,在于引导和劝告。
3、艺术之美。艺术为强协调创造了精神体验,倡导实善美,引导人们走向灵魂之美。
4、灵魂之美。灵魂之美绝不是一种静行的、孤立的、自闭的美,而是一种带有神性、在所有创造和人生履历中闪现的美,做灵魂的胖子,能给人带来海一般的充足。
5、悲剧之美。怀特海认为,宇宙的历险始于梦想,却以收获悲剧了结。悲剧不克不及让我们击败病毒,阻挠枪弹,但却能够让我们从恶境中兴起,拥有爱的力量。
6、道德之美。正义感、同情心与爱、公允、尊崇、宽大息息相关。旨在成立一个更美妙的世界,包罗对肤色、文化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宽大。那才是更大的协调。
7、天然之美。天然之美是寡美之母。山水大地,日月星辰,他们的美在于万类霜天竞自在。协调不是万马齐喑,而是对多样性的宽大,勘破存亡轮回,了悟半晌即永久。那种天然之美并不是仅限于地球,人类应当在更大的标准——宇宙的天然之美中获得启发。
8、大美与期看。人类不该拘囿于过往,或者为将来预设的目标而摆布。而应安住当下,付与神性,开启重生。那一过程是连结常焕常新、创造力和激情的源泉。请记住:你在和造化一路创造美,而不是造化已安放好一切,你只需做他的看客。不要失看。而应把失看和美妙快乐有机连系在一路,以创造更大的协调,也就是更大的美。而美的更高境域就是爱,因而也就是更大的协调。因而给生活一点创造,一点美,一点爱,准确面临失看痛苦,把他们看成是创造美的契机,或答应以治愈我们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和抵触。
那就是法默密斯给生活的忠告。
布鲁斯·艾伯利 (Bruce Epperly) 博士,乔治敦大学传授
既然过程美学能够治愈我们每小我,那么可否治愈我们的社群--社区配合体?
布鲁斯·艾伯利(Bruce Epperly)传授给出了必定的答复。他认为,法默密斯的看点为建立一个以爱为中心的配合体/社区供给了可能。他将那一过程称之为治愈,也就是创造美与协调共处的过程。那么如许的社区应该具备如何的特征?艾伯利认为,一个优良的社区配合体,(1)应当擅长倾听,鼓舞社区成员提出本身的看点,勤于理论,给多样性留出空间,悦纳差别的看点,宽大错误。(2)通过教导,责备性思维鼓舞人们创造优良的生活和密切相互的联络。尽可能的客看熟悉汗青,扩展社区权利和决策的范畴。(3)平衡小我自在与社区的关系,倡导有责任的自在、有创造的自在、量疑权势巨子的自在,以及为高尚而牺牲奉献的精神。(4)尊重多样性,逃求更大公约。大都派应当尊重少数派,反之亦然;(5)重视抱负与现实的彼此感化。在道德约束下逃求创造性处理问题的更佳途径。
艾伯利传授认为,要做到那一点,无论指导者仍是通俗公众,都应擅长察纳雅言,做有预见性的疗愈者,即使明知成果是悲剧,也要逃求大美。
艾伯利传授的大志还不行于治愈社区,而是通过治愈社区,进而治愈美国,治愈全球——那也是整体论的一定回宿。艾伯利传授认为,处理国际争端的关键在于学会彼此依存,测验考试创造性的改变。因而,传统支流文化和非支流文化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并将其视为生长的重要力量。安康的政治关系应当成立在共情和尊重理论价值的根底上,并处置好同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最初艾伯利传授强调上述所有的治愈需要成立在过程灵性的整体思惟根底上。艾伯利传授并没有深进切磋灵性,但他认为,灵性决定着一小我的自我治愈才能,能否坚守正念、兼听宽大、察纳雅言、拥有优良的精神指导力。
艾伯利传授的那种逻辑递进关系不由令人联想到孔子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全国的主张。外表上看,二者十分附近,但是还有必然的区别。在孔子那里,所谓修身是指小我的涵养,而灵性则涉及到灵魂的问题,也就是修心的问题。不外布鲁斯并未就此展开深度讨论,而是将过程灵性的讨论交给了莎蕊·柯琳(Sheri D.Kling)博士。柯琳博士认为,我们每小我的生活,曲到整个星球的挽救和治愈需要在整体中才有价值和意义。而我们如今面对着社会、人际、人与人之间空前的碎片化。要改动那一现状,就需要过程灵性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一为一个与报酬善的整体,使生命可以自我责备,自我认知,自我赐与。
莎蕊·柯琳(Sheri D. Kling)博士,做家、教师和心理学家,过程与崇奉研究部主任,小约翰·柯布遗产基金会主任
那么什么喊灵性呢?小约翰·柯布博士将灵性定义为使我们心里充满活力和激活生命的体例,是我们在天然世界和人际关系中所履历的“觉得之美”,是在社区与别人以及孤单者之间逃求、庇护和丰富体味的过程。
柯琳博士认为,灵性是人道的天然属性,拥有超越和自我超越的才能。她以怀特海和荣格的整体论和整体创造论为根底,指出塑造安康的灵性能够发觉我们灵魂深处的唤唤,将无意识带进意识,治愈创伤,朝着更大的整体性开展,从而改进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塑造开放、别致、扩大型的洞察力,消弭转化心理中的各类极端和负面的情感;安住当下,积极面临当下生活中的各类湍流;让我们把本身与生活的一切联络在一路,从而创造更富同情心,更有爱意,更标致,更协调的重生活体例。
要塑造安康的灵性还面对若干碎片化思惟的障碍。要征服那些障碍,就必需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视为一个整体,让生活和我们本身更有意义,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不成朋分的、相互联络的整体,每小我都能够履历和做出积极的改动,将现实理解为一个整体,并在天人合一中构成属于我们每小我的整体看。
别的,柯琳博士用大量的篇幅来议论她对现实的观点。那关于以务实著称的中国人长短常有启发的。她认为现实是一种内在的、不竭改变和消亡的创伤。现实就是一种悲剧。就像中国人爱说的,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但是她同样指出,面临现实,生命有一种原生的神异力量能够与那种悲剧匹敌,那就是活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她从怀特海和荣格的思惟中得到启发,认为现实能够从四个方面得到描绘:价值、关系、改变以及内在的、无所不在的神性,或者如中国道家所说的道。假设我们认同那四点,那么对我们来说,现实意味着什么呢?博士认为,那意味着我们在乎现实的存在,我们属于现实的一部门,我们能够履历积极的改变,并且那种面临生活的立场放之四海而皆准。
安德鲁·戴维斯(Andrew M. Davis)博士:美国过程研究中心项目主任,诗人、格言家
安德鲁·戴维斯(Andrew M.Davis)博士则切磋了若何将过程思惟利用于现实生活的问题。从哲学上看,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某种水平上表示为存在主义与神学的抵触。存在主义只在意你的存在和体味,以及在一个更大标准上的存在关系。其关心的是每一小我的生活、活动及存在的形态。而神学关心的是若何改动对待造化的体例办法,造化与世界的关系及其与世界互动的体例。每小我的生活、一举一动都与造化息息相关。
那种不合不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不合,也不是基督教和非基督教的不合。事实上二者之间的不合关键在于存在形态(being)与过程的生成(becoming)的不合。做为一种存在形态,我们只能看到生活的各类形态,而无力改动。正如杜琪峰在《无间道》中所表达的:不管做出多大的勤奋,你都无法脱节本身的命运。而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面临命运的安放,普罗米修斯只能抉择默默忍耐。
而在过程学者看来,做为一种过程的生成,我们能够积极改动生活,以致改动那个星球的形态。某种水平上说,上述两种哲学的区别也是无为和有为的区别。只不外在神学的语境系统下,那种积极的、充满辩证伶俐的改动打上了神性(道)的烙印罢了。
那么若何才气鞭策那种改变?戴维斯博士谈到了五个改变:
1、从破例到例证。每小我都不再是独立的,孤立的破例,而是实理之树上的差别树叶。每小我都是实理的一部门,或者是实理的例证。
2、从存在到过程的演化。每一小我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个别与整体相同一的过程。
3、从机械唯物主义转向有机主义。在过程哲学看来,世界是有机的、活动的、彼此联络的。那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本身也是有机的、彼此联络的、富有自我创造性和自我演化的有机体。因而过程灵性是过程哲学的核心。
4、从独立孤立性转向彼此内在性。“不是……而是”其实不能答复我和世界的关系。而那里的彼此内在性现实上是世界万物内在的彼此联络性,也只要在那种内在的彼此联络中才气理解我们与宇宙的关系。
5、从强逼转向劝导。强逼摘用强迫、武力和惧怕的手段来迫使人们无前提承受。而劝导则相反。前者依靠暴力,后者依靠爱。
总之,面临生活以及全球巨变中的种种不如意和种种欲看,过程思惟试图通过成立在过程灵性根底上的积极的、有机的、整体的、不竭演化的改变,让我们每小我在有机联络的整体中安住当下,加强开放性、宽大性和创造性,在过程生成中与造化一路创造奇观,而不是做造化的看客或者被动承受者。
本次研讨会由美国过程与崇奉研究部主任柯琳(Sheri D.King)博士与来自Griffith大学的高级讲师Adis Duderija结合主持,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余人通过收集参与了本次研讨会。(萧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