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上海图书馆曾办过一个“跳蚤书市”

2个月前 (11-13 21:27)阅读1回复0
猪脚
猪脚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10049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0098
  • 回复0
楼主

屈指算来,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不晓得现在还有几人记得那一段旧闻。1991年5月,《新民晚报》和上海藏书楼为了替一些学术册本处理滞销的困难,举办过一个“跳蚤书市”,招募做者把手上成堆的学术册本本身拿到那个书市往设摊销售。书市设在上图旧馆,即如今的南京西路上海汗青博物馆的大厅里。

我带往的是一摞诗集,滥竽凑数。我的第一本诗集《剪影》,承蒙《诗刊》编纂李细雨密斯喜爱编进“诗人丛书”,得以出书,得到稿费28元9角6分,外加自销书一千册。那像一千个“烫手山芋”,我尽量赠予亲友老友、同事指导。可是我没有一千小我脉,只得为剩下的几百本在市场上找知音。

参与那个书市的,记得有三十多位。他们(包罗我)都是墨客,到了那里就酿成了小摊贩。每人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围成一大圈。桌子、椅子堆了许多“自做自售”的商品(书)。如许的书市,史无前例,也与一些书展售书有所差别。故而开市头一天倒很热闹,来了主办的指导、新闻媒体以及一些顾客。我们摊主大多不会做生意,不会吆饮,不会花言巧语。只是静静地守在那儿——姜太公垂钓。

我的邻摊摊主是后来名噪一时的女做家王晓玉。她带来两种厚厚的专著。一是辞典,一是儿童文学理论方面高文。出了书,却要自销几百部,把钱还给出书社。她却大方地送了我一本。我则以那本售价为一元零五分的小诗集礼尚往来。王晓玉密斯后来以电视剧《田传授家的二十八个保母》和小说《紫荆花园》“二举成名”。

我还熟悉了一位摊主王毅先生,我以诗集和他交换了《世界公园安步》。他后来成为徽墨等文物收躲家。还有一个插曲,使我难忘。可能是第二天,一位小青年,到我的摊上拿起《剪影》翻翻,然后问我:“三毛钱,卖不卖?”我赶忙站起身说:“不要钱,不要钱,那本书送给你。”其实,我已经送出了二十来本,能以书会友,即是我的收获了。不意,在为期三天的“跳蚤书市”完毕后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了可能是晚报转来的一封信。写信人是上海师大的胡先生。信上说:“我的孩子把你的孩子(指《剪影》)杀价杀到做者身上,诗人头上,我心中不忍,欲哭无泪。孩子的爸爸向诗的爸爸致歉。寄奉1.05元(邮票),算是为孩子赎功。”

别的一个小插曲,发作在开市的当天上午。有三位越剧明星光临捧场。傅全香密斯在各摊位兜了一圈,对记者说:“今天我感应难受,想流泪。那些传授满腹经纶,却只能本身卖大字……”我看到那段报导后,于1991年6月23日的夜报“夜光杯”副刊上,颁发了一篇《跳蚤书市不相信眼泪》的小文。

老来多病,亦多时间。日常以看报看书,看手机看电视来消磨时间。近日,找出一些剪报和旧稿,回忆往事,像食零食一样咀嚼一番,觉得尚值得撰一小文,供目前关心册本出书事业的人士做为根究的素材。不知可否?(吴钧陶)

0
回帖

三十多年前,上海图书馆曾办过一个“跳蚤书市”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