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头郓哥(做者原创受权)
之前,笔者与各人品读了《水浒后传》第十四回,安道全逃出虎穴,在闻焕章家安身,之后往泰安州进香,碰着了戴宗。今天我们陆续品读第十五回,看看后续开展若何。
情节简介:安道全与戴宗闲谈,突然得知本州太守前来,本来是童贯向天子请了圣旨,预备征讨辽国,让戴宗前去帮手在军前传递信函,戴宗本不想往,但推诿不外,只好容许了。之后戴宗与安道全分手,到大名府见了童贯,童贯容许戴宗一旦胜利就授他岳庙提点。之后童贯派赵良嗣到金国,相约夹攻辽国,金主容许了,便起兵伐辽,辽兵与金兵交战,屡战失利,金主顺势称皇帝,改国号为大金,陆续攻打辽国。宋朝得知金主大胜后,也派童贯等领兵前去夹攻辽国,正巧赵良嗣的老友郭药师是涿州留守,在赵良嗣的劝导下,开城出降,宋军占据了涿州。之后又前去攻打驻扎在良乡的辽国上将萧干,将其击败,夺了良乡县。辽国形势求助紧急,想要和宋朝议和,但是童贯不允,之后宋金戎行围困辽军,辽军被金军击败,丞相左企弓降金,之后赵良嗣和郭药师到金国预备拿回燕云十六州,但是金主反悔了,让宋朝多拿带税银才肯给,最末把空城留给了宋朝。宋朝君臣认为成立了天大的勋绩,大加封赏,戴宗到童贯处告辞,童贯让他最初往一趟江南递文书,戴宗于是前去,却被李逵托梦,预示他以后也会到李俊处,在建康府,戴宗偶遇了被地痞欺辱的妙算子蒋敬,于是替他得救并惩办了地痞,蒋敬与戴宗别离。
都头曰:本回算是对汗青上“宋金伐辽”汗青事务的一个艺术化创做,陈忱本身在回末评中说:“夹攻辽国,是第一失着,悉依野史敷衍,故无奇异处。”阐明陈忱对宋朝联金伐辽那件事也是持否认立场的,但那都是“过后诸葛亮”,我们做为后人,天然对过往的汗青看得很清晰,但是身处阿谁时代的北宋君臣,其实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愿看并没有错,只不外在详细操做中他们犯了错误,成果招致背道而驰。陈忱在那里把北宋消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停止分析,天然也包罗了对明亡那一段汗青的感慨和可惜,所谓借古喻今,便是如斯。说到那,我们再看一下本回中的其他方面。
一、回目差别。本回回目陈忱的本来和蔡元放评改本略有差别,陈忱本来为“大征战耶律淳奔溃,小割裂左企弓献诗”,蔡元放评改本为“大征战耶律奔溃,小割裂企弓献诗”。两个版本回目标差别只是把回目中的名字更改了,二者的意思其实是差不多的,但将二者认真比力,蔡元放评改本要更好一些,为什么那么说?因为在小说中辽国君主并没有提及是谁,只是称辽主,回目中的耶律淳显然就是陈忱所指的辽主,但假设读者不太领会辽国汗青,可能第一次看会一头雾水,不晓得耶律淳是谁,并且注释中也找不到耶律淳那小我。而蔡元放痛快只留下一个耶律的姓氏,如许不管读者了不领会辽国汗青,最少用耶律代称辽国君主的姓氏不会错,也更随便让读者理解。
二、注释修改。本回注释蔡元放也做了必然修改,我们来看此中两处(笔者按:黑色字体为陈忱原文被改动之处,【】内为蔡元放评改本改动的处所):
第一处:本来那几日,童贯正遣赵良嗣持书至金。其略云:大宋皇帝致书于大金皇帝:区【远】承信介,公布函书,致罚契丹,逖闻为慰。雅示齐心之好,共图问功之师。诚心不渝,当如来约。己遣枢密使童贯勒兵响应。相互兵不外关,岁币之数同于辽。
此段是宋徽宗给金主联盟攻辽的信,蔡元放将陈忱本来中信的开头“大宋皇帝致书于大金皇帝”一句删掉了,那是准确的。为什么那么做,是因为其时金主还没有正式称帝,称帝是在本回中后面的情节才有的,而假设在那里就称大金皇帝了,那么显然前后倒置,不契合逻辑,因而蔡元放发现并纠正了那个小缺点。
第二处:童贯即遣刘光世、赵良嗣领兵五万,郭药师为领导,曲抵良乡。萧干领兵出战,两边排成步地。刘光世出马,那刘光世是刘延庆之子,勇力过人,广有盘算,后来为中兴良将,所谓张、韩、刘、岳也。
此段是宋军伐辽与辽兵对阵的情节,蔡元放将陈忱原著中说刘光世“后来为中兴良将,所谓张、韩、刘、岳也”一句删除了,那么做应该是同化了蔡元放的小我感情。因为在汗青上,宋军伐辽,被辽兵打得大败亏输,出格是在攻打燕京的关键一战,因为刘光世没有定时策应攻进城内的宋军,招致宋军先胜后败,缺失惨重。刘光世难辞其咎。在后来的良多年里,刘光世固然号称“中兴四将”之一,但是恐惧金兵,带兵兵戈的才能与“中兴四将”的称号很不相配,其时就有人不附和将其列为四将之一,因而蔡元放很可能比力腻烦刘光世此人,因而痛快把原著中赞扬他的话删掉。
三、情节设想。《水浒传》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鞭策情节的创做手法,那就是“托梦”,如武大郎给武松托梦,招致武松最末杀死西门庆、潘金莲,为哥哥报仇。晁盖给宋江托梦,衍生出了张顺存候道全等一系列情节,等等。做为续书,《水浒后传》天然也借鉴了那一创做手法,并且运用的其实不少,像之前的李俊梦到李逵托梦、闻焕章梦到天女托梦,本回中又呈现了戴宗梦到李逵托梦,良多托梦情节做者都情愿用李逵那小我物,一方面是因为李逵此人形象明显,愚鲁耿曲,颇受读者喜欢。另一方面是梦醒时随便用他来收场,惊醒做梦人。陈忱所写的两次托梦情节无疑都是借用了李逵的那个便当,但其实那也是把双刃剑,用李逵当然创做省力,但创做也讲究一个新意,金圣叹在评水浒时曾提到“正犯法”,就是统一件事,偏要反复来写。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争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江州城劫法场后,又写大名府劫法场;何涛捕盗后,又写黄安捕盗;林冲起解后,又写卢俊义起解;墨仝、雷横放晁盖后,又写墨仝、雷横放宋江等。金圣叹慨叹,劫法场、偷汉、打虎都是极难写的标题问题,施耐庵偏不怕,必然要写出两篇,却“有本领出落得无一点一画相借”,实是满身都是办法,“实正其才如海”。但正犯法显然很考验做者的写做功力,《水浒后传》中前后两次李逵托梦也能够算是“正犯”了,但可惜陈忱并没有写出什么新意,给人一种反复之感,因而创做时用“正犯法”是要非常慎重的,不然可能拔苗助长。
再说说陈忱对史实的运用,之前我们说过,《水浒后传》中良多情节都是根据野史停止创做的,本回中的宋金伐辽就是史实,但是汗青记载和本回的描写却有很大出进。本回中描写金兵连破辽兵后,宋兵也远相唤应,兵不血刃收复涿州,北伐辽国,而且击败了辽国上将萧干,最末与金军合围辽军,获得成功。
书中描写的那段汗青其实是宋军第二次攻打燕京之战,实在的情状是如许的:宣和四年蒲月,宋廷命童贯、蔡攸领兵攻辽燕京(今北京),大败而回。七月,宋复命童贯、蔡攸二人再攻燕京。九月,辽常胜军主帅郭药师率所部以涿、易二州降宋。童贯派刘延庆领兵10万出雄州,以郭药师为领导,渡白沟,进攻燕京。至良乡,辽将萧干率军对抗,刘延庆战败,闭垒不出。郭药师请命偷袭燕京,遂与高世宣、杨可世等将领率兵攻进燕京,此时萧干也率精兵回救燕京,但刘光世却背信未至,招致宋军失援而败,死伤过半,高世宣战死。之后刘延庆又中了萧干之计,烧营而逃,宋军自相踩踏,伏尸百余里。萧干纵兵逃至涿水而还。宋军退保雄州。
陈忱之在小说中把汗青上宋军如斯惨的履历改换成截然相反的故工作节,恰是表现出了其“为尊者讳”的豪情倾向,因为小说中的宋朝其实是他心中明朝的影子,陈忱心心不忘明朝,不喜好金国及其后代政权清朝,因而天然不情愿自揭伤疤,而是一笔带过以至美化之,出于感情需要,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如许做武艺扭曲了汗青,假设读者不领会宋朝汗青,很有可能被小说情节误导,那是需要我们加以辩证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