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德义中间走 礼让站两旁

1个月前 (11-14 00:26)阅读1回复0
玛丽儿
玛丽儿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9510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9020
  • 回复0
楼主

桐城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存眷我们!

懿德流芳的牌楼高挺拔立,青黑的城墙透着汗青的厚重,绿树掩映下的六尺巷平静而平和。走过鹅卵石展就的百米长巷道,就来到了那首家喻户晓、家喻户晓的“让墙诗”前:“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昔时秦始皇”。那首镌刻在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内的“让墙”诗寥寥数语、寓意深长。它出自一段汗青典故。

据史料记载:清朝大学士张英室第旁有一小块空地,与吴家相邻,吴家建房时占用了张家的空地,张家人写信告诉了张英,张英看完家书后,其实不附和家报酬争夺地界而轰动官府的行为,于是,便提笔在家书上批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昔时秦始皇”。

于是,张家人向撤退退却让了三尺地基,吴家被张英的大度所冲动,也效仿张家向撤退退却让了三尺地基,就构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称之为“六尺巷”。

张英在朝为官数十年,深得康熙帝的相信,是第一位以词臣身份住进紫禁城的人。实握宰相之权,家村夫亲热地称他为“老宰相”。张英固然身份显要,却并没有仗势欺人,一封手札平息了一场风波。张、吴两家的礼让之举,至今仍传为美谈。张英之子张廷玉,同为清朝出色政治家,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工头军机大臣等职,谥号“文和”,身后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独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独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因为汗青原因,宰相府早已毁废不存,六尺巷仅为遗址。2000年,桐城市政府在六尺巷遗址上当场恢复原貌,增设了牌楼、照壁、山石等景致。此中,巷道东头的单门牌楼上雕琢“礼让”二字,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足够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和为贵”的优良精神遗产。

在桐城浩瀚的文物遗存中,六尺巷遗址可谓闻名遐迩,它是桐城祖先留下的贵重文化遗产,前些年歌曲《六尺巷》登上央视春晚,更是让六尺巷名气大增,旅客如织。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宽大无限大,协调诗中躲……”

那个传播百年的礼让故事,穿越汗青时空,影响和教导着一代代后人,它将“以和为贵”“和而差别”的思惟植进人心,同时,六尺巷调和法也被利用到日常工做和生活傍边,更是表现了礼让之美,协调之美。

六尺巷景区有座四柱三间的石牌楼,上面写着“懿德流芳”四个字,那是一座为旌表礼让而立的牌楼,牌楼后面是一面诗书照壁,通过照壁上的版画向人们介绍了巷道的由来。

六尺巷的故事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民事,旅客川流不息,现已收进“中国光景名胜词典”,进选安徽省第一批非物量文化遗产名录。

做者:王刚

桐城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官方微信公家号

0
回帖

安徽桐城:德义中间走 礼让站两旁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