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答辩时都提什么问题?教师答辩问题类型及答案?
课题结题答辩时都提什么问题?
所提的问题主要是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研究过程中素材的来源,课题组成员的分工以及所需的经费等等。
其中,课题的主题是中心,所提问的问题比较详尽。而素材来源是重点,因为这影响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所以专家们可能问的也很细。
其他的成员分工和经费问题,不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届时提问的不会太详尽,以便节约时间。
教师答辩问题类型及答案?
1.良好的心理水平 :由于答辩的不可预期性很强,考生由于事先并无预备,而又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对考生的心理水平 是1个考验。
2.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贯穿在面试的始终,而答辩环节其实质类似“谈天”,考生能否在短时间内组织自己的语言并有逻辑地清楚的表达自己的看点就变得尤为重要。
3.人际交往能力:答辩就是与考官进行互动,如果考生在答辩过程中能够发明和考官互动的良好氛围 ,效果更佳。
6大类型:
1、基本信息类
比如说,你是哪里毕业的?你是什么专业的?有没有过从教体会?。
答题方向:如实作答就可以,如实向考官反应你的真实情状。
2、专业基础知识
这个问题的可能在于你刚才试讲的时候没有能够把知识点讲清楚,或者知识点表述错误,不够明晰。
答题方向:这类问题也需要考生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来进行作答。如果考生对该知识有1定的熟悉那么就可以自如作答,如果考生对考官所问的问题并不知晓,那倒不如谦逊1些,虚心接受考官的意见 ,同时表明自己在这1块知识的欠缺,最后传递自身会加强自我的提高和夯实,积存知识。
3、课程设计类
是想要更了解你的教学设计的初衷另1方面也许是因为你在试讲中有处理不当的地方,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比如,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
答题方向:此类问题回答的依据来源于你的教学设计,所以需要我们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快速熟悉自己的教案,当考官问到课程设计类的题目可以从教案中很快提取,回答的构思。
4、教学实施类
想要知道你究竟是怎么做的,是关于实施和组织层面的问题。比如,你是如何导进的?你如何组织小组活动?你的教学过程中哪里体现了学生独立探求的?
答题方向:所以回答的构思即:回忆教学环节+重现教学过程+反思阐明 。
5 、教学反思类
想听1听你对自己这堂课的评判,你能不能发现自己这堂课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发现不足,并且能够针对这些不足提出1些弥补的 *** 。
答题方向:实事求是,重点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但是不可以避讳缺点,在谈缺点的同时要附上改良意见方才完全。
6、专业教学论
询问你教诲知识与能力的基础。比如,语文的板书有什么作用?
答题方向:这类问题可以按照教诲学的理论进行作答,也可以给予教学实际来进行作答。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提问问题?
又是1年的毕业季,想来有很多学生紧张最后的毕业论文答辩,恐惧届时老师的提问自己没有预备答不上来以致影响最后的成果 ,下面就给大家罗列几个常见的老师提问:
1、为什么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顿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看法?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熟悉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亲昵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深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扩展资料:
答辩前最重要的,就是和评委老师换位探求、将心比心!像你这样的学生,老师见得太多了,你滑了多少水老师1个眼神就能看破。看破不说破,是他们对自己学术底线更大的和解。
再说你4年本/3年硕/5 年博都熬过来了,如果在最后关头卡住你,1方面你自己很痛苦,另1方面老师1想到明年还要再看你答辩1次,他们其实更痛苦。因此,老师内心都是慈悲为怀,抱着放生的心态来听答辩的,大家大可不必紧张。
护理答辩常问问题?
1.为什么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阐明 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看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看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进的新看法。
7.本文提出的看法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
护理专业论文答辩常见的问题?
常见问题有
1.为什么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阐明 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看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看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进的新看法。
7.本文提出的看法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