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课文与原文本的异同?
1.文本内容有改动,所选文本的语言文字。相比原版,统编版教材《鸿门宴》的文本内容有1处改动,即将“秋豪不敢有所近”中的“豪”改成“毫”。
2.文本段落、标点等与原版相比都有改动,统编版教材将原著2、3、4、5段合并,第6、7段合并,第8、9段和第10段的“坐须臾,沛公其如厕,因招樊哙出”合并。
3.注释数量的个数不同,统编版教材更加注重对单个词的阐明 ,增加了专有名词、动词等阐明 ,并大胆舍弃短语、句子中易于理解成分的阐明 ,这更加符合高1下学期学生文言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情,也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法则 。
鸿门宴司注释生字词重点词和史记司马迁的介绍?
鸿门宴词句注释
1.行略定秦地:将要夺取秦国本土关中之地。行,行将,将要。
2.王(wàng):称王。
3.旦日:明天。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指犒劳。
4.说(shuì):劝导。
5.幸:宠幸,宠爱。
6.气:预示吉凶之气。汉代方士多有看气之术,认为看某方云气就可以测知吉凶。
7.左尹(yǐn):令尹的辅佐,为楚国官名。
8.善:亲善,跟……要好。
9.具:全部。
10.毋(wú)从俱死:不要跟着沛公1起死。又王念孙认为“从”当作“徒”,意思是白白地。
11.亡往:逃离。
12.语(yù):告诉。
13.鲰(zōu)生:肤浅 愚陋的小人。鲰,小。
14.内:同“纳”。
15.当:挡住,反抗。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文言文怎么讲?
文言文的讲解需要把握1定的技能,以下是1些意见 :
1. 熟悉教材:首先要对文言文的教材非常熟悉,了解每1篇课文的背景、作者、写作目标等。这样在讲解时才能有条理。
2. 分析课文结构:文言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开篇、正文和结尾3个部分。开篇部分主要是引进主题,正文部分是论述的主体,结尾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在讲解时,要注重把握这3个部分的内容。
3. 重点讲解难懂词句:文言文中有很多难懂的词句,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在讲解时,要重点讲解这些词句的含义和用法,扶助学生理解。
4. 举例阐明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扶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义。例如,可以通过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5. 注重培植学生的兴致:文言文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存和沉淀,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致。可以通过讲解文言文中的美丽诗词、寓言故事等,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6. 互动教学:在讲解过程中,可以设置1些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致和积极性。
7. 课后巩固:课后要布置1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要及时批改作业,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挥和纠正。
首先,在高中语文面试中文言文和诗歌的考查频率较高,是大家复习的重中之重。
文言文1般要求讲解文言字词,翻译片段,分析感情等。考到的篇目多是经典诗文,如《鸿门宴》《兰亭集序》《回往来兮辞》《雨霖铃》等。
大家在预备的时候要多参考教材中的注释,理解每篇文章的大意。教学时要侧重朗读,如教师范读、齐读、个人读、分组读、配乐读,等等。如果文言文要求分析人物形象,可结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描写角度来让学生讨论探究。
而像《劝学》《过秦论》这样的议论性文言文,要注重分析论证构思和论证 *** 。诗歌教学要侧重意象解释、艺术手法和情感主旨。诗歌中的意象都有特定内涵,如丁香代表着忧愁和相思,长亭代表辞别 。试讲时要能通过意象把握诗人情感。常用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衬托、象征、用典、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
在品味诗人情感时,切记要注重知人论世。教师可适时点拨,弥补背景资料,学生讨论总结,获得情感体验。
什么用文言文怎么?
文言文也没那么难,不要想得太复杂。题主既然已经想要用文言文写文章,那应该是有了相当的基础。高中的文言文水平想必是有的,或者超过这个水平。有了这个基础,首先要做的是进1步熟悉文言文的语感。这就需要进行1定量的阅读。我的意见 是看原文,看叙事性的文章,史书或者传奇、小说之类。不要看先秦时的书或笔记类的书,因为看这类书你势必要看注解。史书推举《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首推《史记》,不仅文笔好,文风正,而且书中很多记述已成为典故。这就相当于学习了1部分典故。小说类可看《唐宋传奇集》、《聊斋志异》等等。看本人的兴致所在,主要是选1本自己感兴致,能吸引自己看下往的书。如果题主对个人文集如《贾谊集》、《苏轼文集》等更感兴致,也可以看文集。 我也没有系统学过古汉语。文言文基础也是高中水平。我1开始看的是《史记》、《通鉴》。前面几页会有些枯涩,看了十来页就顺畅很多,后面越看越快。其实没什么难度。看多了之后,当你沉浸在文言文的语感里面,探求时会潜意识地使用1些文言文的表达。这时候,下笔写文言文也没有什么困难了。2、3个月的时间我觉得就可以达到这个程度。 当然,开始这只是能写,不见得写得有多好。古时学童67岁开蒙,没过几年就要开笔写文章。现在的高中生强化学习几个月,达到古时十岁学童的水平不难吧? 有人会说,几个月的强化阅读时间,写出来的文字徒具文言文的“体”,没有文言文的“神”。确实是这样。要写出文言文的神韵是没这么简单。你必须要较了解古人的思想文化、掌故风俗、审美趣味等等。只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神思象古人,趣味也象古人,真的很有意义么?当年梁启超写的文章有很多新名词,却被很多遗老遗少认为半通不通。 所以学习文言文,重点应该放在“读”上面,而不是放在“写”上面。你从写进手,花了很多功夫,不见得能写得多好。就算你写得很好,现在也没有1个适宜的体系来给你评判。现在普通人的文言文鉴赏水平可能还低于诗词。你写出了性灵,或许1些只宗秦汉的人会给你当头棒饮。如果你古文读得够多,能够读得很顺畅,就算不能写什么,起码也学习了解了许多古代文化历史知识。我根本没看过音韵学的书,但我可以很顺畅地阅读2十4史原文,看1般的古文也不需要注解。而能够顺畅地阅读,写1些浅显的文言文不是什么难事。 话已至此,不才恐怕也只能略为献丑。只是不才实在未认真写过文言文,粗率之处,尚请海涵。 夫文言古之国文也,旧时童蒙皆习之,亦有可难。或说习文言应汲汲于小学,致力于声韵,积数年之功,冀有小成。此皆旧学门徒诡说以崇其所宗,高其门楣,良可哂矣。今之学童,初中以来即以稍看文言,至高中毕业,习之当有数年矣。虽今日学校课程之繁,非曩时庠序可比。然今之高中毕业生,于文言1科虽无大成,亦可谓小有根柢也。 余少慕诗词,壮好书史,惜无家传,终乏明师。仍自购《史记》、《通鉴》诸书读之。略读数页,诘屈聱牙。继之十数页,渐自得趣。累月读之,乃可通其梗概。复读《信陵》、《淮阴》诸篇,略无凝滞,如饮甜泉。 然则今之习古文,其要在于能读,非在于能写也。文言于今为用可谓穷矣。今之少年,日嬉戏于段子之中,徜徉于弹幕之上。于白话小说散文或未能品鉴,况于古文乎。即君才并班马,笔追韩苏,然非能投策于朝堂,干谒于权贵。独与12知己唱和往复。人渐中年,检视少作,孤灯旧文,心境俱寂。此情此境,君尚有志于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