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人民日报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找论点 中心论点的提出1般有5 种方式: 第1种,文章的题目本身是个明确的推断,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文章的题目往往不是论点就是论题,如果是论题,就从文中找出能对题目涉及的问题有明确看法的句子) 第2种,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第3种,回纳全文,篇末点题,显示 论述中心。
第4种,在文章的中间提出总论点。
第5 种,原文没有明确表达 论点的语句,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少数议论文)。
2、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切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事)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原理、定律等。
(引的话) 特例:事例中有话某人说了1句什么话。
这种要看这句话的用处,如果是为了直接证实论点的,则属道理论据, 如果是在事件中表明1定作用的,也就是为事件服务的,则属事实论据中的1部分。
3、论证过程: 要诀:摘用什么论据,通过什么论证,证实了什么看点 格式:举……例子,证实了…… (事实论据) 引了……的话,证实了…… (道理论据) 不可漠视 的:在论证过程中如出现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也要在论证过程中提及。
最后写出从而证实了中心论点。
如: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实了……看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证实了……看点,通过对比论证,证实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实了……,从而证实了中心论点。
4、从什么角度(方面)证实作者看点的? 如果是几段文字,要各概括出每段的中心, 如果是1段文字,则要看这段文字可以分几层,每层的中心是什么, 每段或每层的中心,就是作者论证的方面或角度。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答题要点:文章内容,生活实际,自己感受,缺1不可。
要诀:正如文章所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自己感受最深的1句话) + 生活中(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 + 我认为(对以上两点的自己的看法) 6、锻接题:(可出现在3种文体中,非只在议论文中,是本次中考必考题型) 步骤:1)阅读锻接素材,分析和原文的锻接点(即相关的内容) 2)分析锻接素材与原文的关系 A对比 B类比 3)分析锻接素材对原文起的作用 A加深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B对原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4)审题目要求,若有几则素材看就从几则中概括共性,还是选1就可以,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锻接素材的内容,还须谈出自己的感受。
并注重字数要求。
写过秦论因不施仁义灭亡的议论文?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西汉,贾谊,1句话,秦之过。
当秦始皇站在自已雄伟的宫殿前,看着牢固的城墙倒塌的1瞬间,他会怎么想?是悲伤自己的帝业,还是悲伤自己未施仁义?1切无从知晓。
霸业的毁灭,国人的辱骂,1切的1切都因为他的暴政。可这真的怨他吗?
从“南取百越之地”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从“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到“受天下直兵,铸以金人十2”,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到“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率陈利兵而谁何。”
他为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秦王朝的.稳定?难道不是为了秦国几百万的百姓的安居乐业吗?
是的,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却是这样。
如果始皇不这么做,那么秦国就不会强大;如果秦国不强,那么这几百万的百姓只能遭遇战乱,每日受留离失所,失往亲人之苦。
虽然始皇的“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让国人怨声载道。但我们想象 ,如果没有始皇的统1全国,人民在战乱中苟且偷生,他们的怨声会比这小吗?我想,不会。
秦始皇是爱自己的子民的,只是他爱错了方式罢了。
发布法令,按亩征税;统1法律、货币、车轨、度量衡和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击匈奴,定百越,戍5 岭。
这1切的1切也是他所为,到底是功?还是过?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以1句话论始皇的功与过,似乎太过于绝对。
他,或许也是被自己的帝王之位所逼罢。
我手中的书,被风吹到始皇的那1页:
“秦始皇,即赢政。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21年统16国,建立了中国第1个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之过,究竟谁之过?始皇吗?1个值得探求的问题……
秦朝因为不施仁义,穷奢极欲,修建阿房宫致使国库空虚,于是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严刑峻法, ***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陈胜吴广起义,项梁项羽起义,刘邦起义等,结果秦始皇想传千秋万代,没想到只传了2世,就被推翻了暴政。如果施行了仁义,体恤民间疾苦,应该不会那么快,就退出历史舞台。
关于明辨是非的议论文排比结尾?
”我想说的是,倘若整个社会都是如此老练世故风气,每1颗年轻激越的赤子之心都被刻意老化,我们何时重视东方红日从地平线上蓬勃跃起之姿?
如同《人民日报》写到的:“或许善意的环境还需涵养,善意的制度还需托举,我们首先要燃起心中那团熊熊的火。”是的,我们首先要坚守我们那颗赤子之心。
无论是学术研究之精益求精,亦或改革发展之步步为营;无论是个人素养之明善深涵,亦或是社会风气之融洽协调 ,1颗赤子之心,1份明辨是非的执念,怎可缺失!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需要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不受舆论的影响,拒绝成为网络暴力的参与者,让网络的天空更湛蓝。
社会如同1条未经过滤的海水,里面鱼龙混杂,令人眼花缭乱。如果我们不能够擦亮眼睛的话,1不留神便会跌进深不可测的深潭不可自拔。而要说如何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1帆风顺,那就只有明辨是非,谨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