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刚离世,皇太极宣密旨让大妃阿巴亥殉葬

1个月前 (11-14 07:41)阅读1回复0
大清
大清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942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8847
  • 回复0
楼主

1626年,努尔哈赤刚离世,皇太极宣密旨让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大食一惊:大汗往世时就我一人在身边,哪来的密旨?

1593年,女实叶赫与乌拉等九部串联进攻建州。努尔哈赤集中军力,大败九部,活捉乌拉部领袖满泰的弟弟布占泰。

3年后乌拉内乱,阿巴亥的父亲满泰被杀,布占泰被努尔哈赤放回,成为新领袖。而年仅7岁的阿巴亥被叔叔布占泰收养。

1601年,努尔哈赤灭掉哈达部后,为保住乌拉部,年仅12岁的阿巴亥被布占泰嫁给努尔哈赤,而那时的努尔哈赤已经43岁,且有7个妾妃。

阿巴亥好像花仙子一般,弥漫着青春的芬芳,给努尔哈赤带来春意盎然。

她从小就是一个美人胚子,一双晶亮的眼睛,明净清澈,好像繁星,肌肤胜雪,娇美靓丽,并且伶俐伶俐,乖巧机智。

努尔哈赤看着面前童心未泯的女孩,娇小的身段,细细的腰身不胜一握,说话间不自觉带着娇憨,心头不由生出垂怜之情。

固然他们的连系始于利益,但阿巴亥的美貌和伶俐征服了草原上的雄鹰努尔哈赤。

13岁的阿巴亥就被努尔哈赤册为大福晋,关于一个没有布景支持,并且还没生儿育女的妃子来说,那应该是汉子对她深挚的溺爱了。

婚后,阿巴亥生下3个儿子,老迈阿济格,老二多尔衮,老三多铎,长大后都成为一代名将,为大清山河立下汗马勋绩。

努尔哈赤也将那3个儿子视若瑰宝,出格喜欢伶俐的多尔衮。

有人的处所就有江湖,集恩宠于一身的阿巴亥则成了后宫嫔妃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跟着岁月流逝,努尔哈裸体体日就衰败,也会思量小娇妻的将来。因为部落不断有收继婚的风俗,也就是说父死子继,儿子在父亲身后,汗位和父王的妻妾都能够继续。

因而努尔哈赤便说:等我百年之后,我的孩子们和大福晋都交给大阿哥代善收养吧。代善性格敦朴,如许阿巴亥也会有个好回宿。

努尔哈赤的心思是好的,但却酿成后妃们争宠的利器。

有一天,妃子向努尔哈赤密告,说阿巴亥与大阿哥代善之间暗昧不清,她经常给代善送食的,在代善屋里待很长时间不出来。只要有代善参与的宴会,阿巴亥都妆扮得美如天仙,两人在宴席中目挑心招。

努尔哈赤听到动静大怒,即便让代善继续,但那是身后的工作,本身还活着呢,哪能受得了儿子和溺爱的女人迫不及待的变节。

暴怒之下,他废了代善,溺爱多年的阿巴亥被以私躲金银的功名休弃。为了赏罚她,还给她订下三条端方:一是禁绝她与任何人来往,二是禁绝她听信诽语,三是与她分房而住。

阿巴亥带着儿子,住进小板屋,只能本身烧饭食,从豪华的生活一下沉进谷底。

但嫔妃们仍是低估了阿巴亥在努尔哈丹心中的位置。占据辽阳后,努尔哈赤便将休弃了一年的阿巴亥召回,又将她从头立为大福晋,并将三旗交给她生的3个儿子管辖。

1626年1月,已经67岁的努尔哈赤率兵13万与明军决战宁远城,明军军力不敷2万,明守将袁崇焕在寡将士面前刺血为书,誓与宁远共存亡,用葡萄牙的红夷大炮11门持续炮击,激战中,努尔哈赤被大炮所伤,率兵溃退沈阳。

那一仗也让努尔哈赤大白本身年岁已高,英雄老年末年,不断郁郁在心,7月染上毒疽,在清河疗养数日仍不见好转,努尔哈赤深知本身的大限将至。

他派人急召大妃阿巴亥前来,等阿巴亥渐渐赶到时,努尔哈赤因疽急性爆发,只来得及告诉她,回盛京,传位给多尔衮,就撒手而往。

一时间如火如荼,只要口谕无法服寡,没有强大后盾的阿巴亥势单力薄。3个儿子,只要阿济格已经成年,22岁,而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都是羽翼未丰。

而35岁的皇太极深知,努尔哈赤往世时阿巴亥在身边,处死她,就能够瞒天过海,还能压制多尔衮。

因而皇太极声称努尔哈赤曾有秘旨,在他身后,要阿巴亥殉葬,“俟吾末,必令之殉。”皇太极那时手中掌握着正白旗,固然军力不如代善和阿巴亥的3个儿子,但掌控了2旗的代善的儿子却投靠了皇太极。

阿巴亥一听,明知不成能有那旨意,但诸王都说先帝有命,不克不及不从。而皇太极更是对她伸出3个手指头,她心里一悲,那是用儿子来威胁她呢!假设本身殉葬,能换来儿子的安然,那也算值得了。

于是平息心绪,穿上号衣,戴上珠宝首饰,悲切地对皇太极说,自12岁侍奉先帝,26年相守,不忍心与他别离,因而情愿跟从他往地下,期看你好好看待我的孩子们。

得到皇太极的许诺,满清美女阿巴亥自尽而往,与努尔哈赤那个给她无尽溺爱的汉子一路进葬福陵,年仅37岁。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克不及自通!在权利的游戏中没有亲情,纵是伶俐美人,也难逃厄运。阿巴亥为了儿子们,甜愿牺牲本身,结局令人唏嘘!

0
回帖

努尔哈赤刚离世,皇太极宣密旨让大妃阿巴亥殉葬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