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ENTY-FOUR SOLAR TERMS
中国书院楹联
彝山书院
在开封城彝山之麓。彝山“东控淮徐,北连赵魏,西有成皋洛阳之固,南抚汝邓陈蔡之疆,大气澎湃”,为古城一大胜地。清道光八年(1828),开封知府栗毓美在此创建书院,专为童生月课之地,有房屋五十六间。二十二年重修,计有大门、奎星阁、讲堂、考棚、东亭、卷石山房、小琅琊精舍、正业堂及迎旭、延明、仁静、知乐、慎行、资深、广益、躲密诸斋,还取艮岳遗石叠成留云峰,峰下有小蓬池,加以古槐苍松,情况极为清幽。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开封中私塾。今为开封五中。
门楼联
仁规义矩;
秋实春华。
讲堂联
躲修息游,须念贤公卿之创作发明;
文章道义,勉循古濂洛之渊源。
清·史致昌
风气会八方,认定指回,端在濂源洛委;
学人展初步,拓开眼界,还从岳色河声。
清·许乃钊
励志肇童蒙,溯彝山笔直,汴水流芳,中土英贤回手授;
储才先士习,况孟氏遗风,程门立雪,千秋正学著心传。
清·邹喊鹤
留伊洛之典型,道脉连绵,须共体传心如哲;
钟河嵩之灵秀,人才振起,要在端朝上进步于基。
清·王怀玉
正业堂联
讲院秋高文境辟;
梁园雪满赋才多。
清·张祥河
笃行在明伦,列门生于班,愿吾徒敦崇实学;
读书期致用,为庙堂之器,从此地立定根底。
清·史致昌
奎星阁联
近北阙之辉光,人占星聚;
焕中州之文物,岁纪河清。
清·史致昌
东壁图书在掌握;
中州文物罗气度。
清·钱梠叔
圣神教同,文炳千古;
天人理贯,笔灿一枝。
清·徐应辰
考棚联
文无订价惟求是;
理得实诠始见精。
清·王怀玉
此日不得再;
所游必有常。
清·史致昌
东亭联
一亭临水地幽极;
群山在目情欣然。
清·史致昌
嵩阳书院
在登封县城北的太室山麓。太室山和少室山是嵩山的主体构成部门,山峦起伏,峰奇峻异。境内有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看星台、少林寺、中岳庙、石淙河摩崖题记和嵩阳书院等名胜奇迹。嵩阳书院原为嵩阳看,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北宋至道三年(997),赐名太室书院,有生徒数百人。仁宗景祐二年(1035),改名嵩阳书院,教学昌隆,与白鹿、岳麓、睢阳并称宋初全国四大书院。程颢、程颐等理学家先后来院讲学。金元期间,书院毁。明嘉靖八年(1529),知县侯泰修复。明末又毁。清康熙十三年(1674)重建,尔后又有屡次扩修葺,设备齐全,儒学巨匠廉洁、汤斌等在此传布程墨学,盛极一时。清末改为小私塾。今为省级文物庇护单元,已补葺一新,供游人看瞻。院内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元年(110)。武帝游嵩岳时,见三柏干粗冠大,封为上将军。二将军、三将军。三将军明未毁于火,现上将军柏腰粗约六米,二将军柏周长约十五米,苍劲笔直,已有两千多年的汗青。院外高达九米、宽约二米之石碑,是唐天宝三年(744)镌刻的《大唐嵩阳看纪圣德感应颂碑》,书法遒劲,是嵩阳更大的石碑。
东溪流水西溪月;
少室奇峰太室云。
嵩岳名山,阳城古邑;
书躲万卷,院集群英。
大门联
近四旁,惟中心,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城市,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做高山。
清·乾隆皇帝弘历
先圣殿联
至圣无域浑全国;
盛极有范垂人世。
讲堂联
满院春色催桃李;
一片丹心育新人。
道统祠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立雪堂联
九转金丹,虚夸妙药求方士;
程门立雪,还似菁莪育俊英。
正义书院
在封丘县。清同治元年(1862),知县骆文光捐资倡建。光绪年间重修,并仿省城开封大梁书院停止治理,增置图书,以供师生参阅。光绪二十一年(1905)改为高档小私塾。
有本然后有文,喜此邦古处独敦,愿导士民兴礼让;
犯罪必先立德,际今日妖氛未靖,好将俎豆戢干戈。
清·骆文
百泉书院
在辉县苏门。此地百泉汇涌,万木扶疏,光景极佳。元代建有太极书院。明成化十七年(1481),提学吴伯通重建,始名“百泉”。有先贤祠、讲道堂、主敬堂,择庠生之优者数十人讲学。弘治、万历年间重修增建,有思贤亭,祀孙登、嵇康、邵雍、李之才、姚枢、许衡、窦默等乡先儒。清顺治十六年(1661)重建,大学者孙奇逢居院讲学二十五年之久,成就人材甚寡,成为豫省一大文教中心。乾隆十五年(1750),曾改为万寿行宫。道光年间重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为高档小私塾。今为书院街小学。
书不读秦汉以下;
意常在山川之间。
胜地集名儒,轶姚许赵窦以抗宗传,群仰夏峰做乔岳;
熙朝开理学,继濂洛关闽而昌后嗣,从教睢水得渊源。
清·程梓庭
来源:《中国书院楹联》邓洪波著
编纂:马明珠
校对:教导中心
末审: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