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的传说概括?
混沌是在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中是四凶之一的怪物,根据《左传》记载,四凶分别是形象如同巨狗的“混沌”、人头羊身并且腋下长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穷奇”以及人头虎腿长有野猪獠牙的“梼杌”。
神兽说
《山海经》中较早记述了混沌神话,《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显然,这里“浑敦”指太阳。那么浑沌怎么又与帝江联系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
在《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庄子叙“七窍出而浑沌死”故事。故事大意为: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对待他们很好。倏和忽想报答浑沌,见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没有七窍,就为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出,而浑沌则死了。《庄子》中的浑沌其形象其实更接近《山海经》中的神帝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
汉代地理书《神异经》西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意指混沌是一种像狗,却长着长毛动物,四条腿,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能走却无法移动,有两只耳朵却无法听见,能通人性,有腹部却没有五脏六腑,有肠子却是直的不弯曲,吃下的食物径直通过;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混沌对华夏文化的影响
古代传说中央之帝混沌,又称浑沌,生无七窍,日凿一窍,七日凿成而死。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态。
《史记·五帝本纪》:“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唐·刘知几《史通·言语》:“用使周秦言辞见於魏晋之代,楚汉应对,行乎宋齐之日,而伪修混沌,失彼天然。”
《南史·齐江王锋传》:“锋闻叹曰:‘江祏遂复为混沌画眉,欲益反弊耳。’”
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篇章以含蓄天成为上,破碎雕锼为下。如杨大年西昆体,非不佳也;而弄斤操斧太甚,所谓七日而混沌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