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最终目的地?

刚刚阅读1回复0
东乐
东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4778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5563
  • 回复0
楼主

长征的最终目的地?

起初,没有明确的目标。红军只想找个地方摆脱敌人的追求,休息一下,呼吸一下,积累力量。他们不知道遥远的陕北地区将成为红军长征的终点。

长征的最终目的地?

起初,他们计划带领红军从南线突破广东军阀陈济棠的封锁线,然后沿着赣、粤、湘、桂的边境到达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面,然后进行战略反击。

国民党军队集结重兵,堵住了通往湘西的道路。无法实现中央红军到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寻求战略转移立足点的计划。

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在湖南通道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未来行动计划。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放弃了原来的计划,转向了敌军薄弱的贵州,开辟了一个新的基地。

毛泽东的主张被博古和李德拒绝,但得到了周恩来、张闻天和王嘉祥的支持。因此,红军突然改变了湖南通道城的进军方向,向贵州黎平前进。这是长征方向的第一个重大变化。

1934年12月14日,红军占领黎平县。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对贵州向敌人力量薄弱的正确主张,否定了博古、李德坚持去湘西的错误意见,并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

根据决议精神,红军从黎平向贵州挺进。到12月底,红军成功占领了乌江边的猴场。

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猴场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行动政策的决定》,明确红军下一步要强渡乌江,转向川黔边地区反击,建立新的苏区根据地。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分三路强渡乌江,解放黔北重镇遵义。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总结决议进一步明确了红军长征的基本任务,即"为了保持我们主力红军的有生力量,在广大无堡垒地区寻求有利时机,转向反击,粉碎'围剿',创建新苏区,保卫旧苏区"。

遵义会议纠正了苏区中央"冒险主义、防御保守主义、转移逃跑主义"毛泽东的错误确立了正确的政治和军事路线。从那时起,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就有了稳定可靠的骨干。

到1月中旬,红军在遵义休息期间,敌情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蒋介石聚集了四川、滇、湘、桂、黔的各种军阀,以及蒋介石的"中央军"共有40多万人对红军进行了新一轮"围剿"。

中央红军所在的黔北地区,位于长江与乌江之间,回旋余地不大。事实上,要想突破重围,站稳脚跟,建立新的根据地,是做不到的。

此时,中共中央不得不放弃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决定在敌人合围前,从遵义地区向北移动,渡过长江,转移到川西北地区,首先摆脱敌人的追捕和拦截。

然而,为了防止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国民党四川军队刘翔动员了12个旅36个团,封锁了长江沿岸。当红军从黔北进入四川南部时,敌人也聚集在四川南部。为此,党中央和毛泽东立即决定暂停渡河计划的实施,改为四川、云南、贵州边境地区的机动作战。毛泽东运用高超的军事战争艺术,灵活地与敌人打交道,穿越赤水,在云南、贵州、四川边境地区疾驰,使敌人头晕,疲惫不堪。

4月29日,中央红军前往金沙江,5月初全部渡过金沙江,迅速跳出数十万敌人的圈子,然后从会理北上,通过彝族区,穿越大渡河,飞越泸定桥,穿越夹金山,6月中旬在川西茂功地区和红军。

中央红军和四方红军在川西北会合后,总兵力已达10万余人。此时,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侵华气焰日益嚣张,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抗日救亡成为全国各界人士的共同要求。

然而,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仍然顽固地坚持"必须先安装在外面,#34;在调动优势兵力继续"的政策的同时;围剿"面对日本妥协和让步,红军开始积极寻求抗日对策,并在行军途中大力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因此,到达川西后,中共中央决定继续北上,以抗日救亡为首要任务。并提出了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此时,红军长征的目的地又发生了变化。

但红四军主要领导人张国涛站在右倾机会主义的立场上,夸大了向东向北发展的困难,提出了西进青海或南下川康的主张,反对中央北上抗日的政策。

党中央和毛泽东耐心地说服和教育了张国涛。张国涛不仅忽视了他,而且一再拖延和阻挠,导致红军在毛功和毛盖地区停留了两个多月,错过了利用敌人向北发展的好机会。

无奈之下,党中央不得不将原来的北上路线改为穿越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草原,北出巴西和班佑,占领甘南桃河和夏河。从那以后,张国涛仍然独自一人,最终冒险带领以红军四方军为主力的左路军和部分右路军南下川康,走上了分裂红军、建立另一个中央的反党之路。

由于张国涛的分裂行动,跟随党中央和毛泽东北方红军只有红军一方面,三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约800人,以这样的力量,控制甘南,建立陕西和甘肃基地困难,党中央和毛泽东不得不放弃原计划,提出改变"四川陕甘计划",通过游击战争的国际路线,到接近苏联的地区,寻求新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红军长征的目的地经历了几次曲折,做出了新的也是最无助的选择。

1935年9月17日,红军陕甘支队突破天险腊子口,翻越岷山,9月20日占领甘肃岷县西固间哈达铺,脱离雪山草原,是红军长征的重大转折点。

红军在哈达铺休养整编,在当地邮政所意外获得了国民党发布的一些大公报、在《山西日报》和其他报纸上,党中央和毛泽东从报纸上得知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一支由刘志丹领导的红军队伍仍然活跃在陕北。此外,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红军25军已成功与陕北红军见面!

因此,9月26日,中共中央在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形势,决定改变前往中苏边境地区的原战略政策,最终选择在陕北定居红军长征。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红军25军成功会师,革命根据地在陕甘宁迅速发展壮大。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军也抵达陕北,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的最终胜利。

0
回帖 返回影视

长征的最终目的地?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