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切勿忘形,此人功大过也大,要对三国百年的乱世负责

1年前 (2022-11-14)阅读2回复1
kanwenda
kan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18902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3780
  • 回复1
楼主

王允在《三国演义》刚一退场,就已是身居司徒的尊贵身份。其时的东汉更高三个官员唤做为三公,即司徒、太尉、司空。做上司徒的王允,其实手中底子没有几权利,因为最后朝政都掌握在十常侍手中,后来又被董卓挟持。司徒王允只是朝廷的一个安排,无用之物。俗话说,乱世莫为官,可是王允却没有大白那个事理,在乱世当了官。

自得切勿忘形,此人功大过也大,要对三国百年的乱世负责

乱世当官,要么趋炎附势,可享高官厚禄,要么鹤立鸡群,遭到排斥,很可能丢了人命。王允期看能当个载进史册的好官。所以王允不断在冬眠期待时机,末于比及十常侍被扑灭,却迎来了更可怕的西凉枭雄董卓。王允与董卓第一次碰头,是在被阉宦权力的余党逃杀的疲于奔命的时候。

阉宦余党挟持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碰着了衔命进京勤王的董卓,王允无邪的认为董卓实的是来救驾的,认为大汉能够像光武中兴一样。让王允始料不及的是,他们刚离开阉宦的狼窟又进了西凉董卓的虎穴。董卓掌握了汉少帝刘辩和朝臣,掌握了京城洛阳,肆意妄为天人共怒。

王允恶感野蛮粗鄙的董卓,但也十分恐惧董卓的残暴不仁。那种情状之下,王允想廓清宇内,却又深感实力不济。王允到底是个文人,他懂得隐忍不发期待时机,并且王允心里十分大白,胳膊拧不外大腿。假设悍然不顾地贸然行事,不只于事无补,反而会坏了大事,枉自送了人命。

所以,其时的后军校尉鲍信前来谋害,声言董卓野心勃勃和倒行逆施,想要和他一路诛杀董卓,以免姑息养奸时,王允的答复是:“再议。”王允想诛杀董卓的设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他比鲍信更想除掉董卓。但王允认为,要胜利地到达目标,必需起首能保留本身,也就是常言所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其次,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再三思量王允决定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期待时机。在那三层思维的批示下,他与董卓停止了貌合神离的协做,外表上为董卓的鹰犬爪牙,背后与董卓势不两立。在王允精湛的假装下,董卓对他产生了相信,把一般的朝廷事务交给了他处置。

跟着董卓倒行逆施与野心膨胀的急速加剧,王允欲除之然后快的念头日积月累。可是,应当怎么筹谋,怎么动作?董卓有三国第一勇将吕奉先,手中掌握着西凉大军。若派刺客刺杀底子行欠亨,前先有曹操刺董失败后惶惶如漏网之鱼,后伍孚挺身行义被诛。

后来王允也曾想过要联络反对董卓的各地军阀,做里应外合,可那些军阀们外表强大,实是一群鼠辈,绝非董卓敌手。王允食之无味,梦寝难安,他觅遍勇士,觅遍俊杰,觅遍英雄,可竟然没一个汉子可以担任那一重任。在汉子堆里打转的王允,已是黔驴之技,一筹莫展。

后来有天王允灵光一现,名顿开,既然不克不及钢正面,若何不以柔克刚,为何不克不及让女人来尝尝。于是便有了有了花园夜拜歌伎貂蝉,有了别致的连环计。吕布对董卓怀恨在心,诛杀了董卓。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次要目标是要写出仁君、忠臣、烈士,认为全国人表率。

王允是开篇之后的第一个大忠臣,他煞费苦心,掉臂身家人命,除掉了倒行逆施的董卓。董卓身后,王允成了秉执朝纲的首席大臣。咋一看汉室就要起死回生了,可是王允接连犯下了几个无可挽回的错误,以致不只未能挽救汉室,反而招致了全国的四分五裂。

更大的错误就是是不愿释放董卓余党,董卓旧部李催、郭汜、张济、樊稠,在董卓暴亡后,逃居陕西,派人到长安上表恳求释放。可陈腐至极的王允不愿赦宥,穷途末路的李催等人杀了个回马枪,西凉军残部曲奔长安。成果京城被李傕攻下,王允勇猛殉国。

想当初,身处优势的王允,为了诛灭强大的董卓,不吝屈身事董,可胜利后,却自得忘形、我行我素,不只葬送了大好场面,且启开了全国的乱势。做者认为王允确实是个忠臣,可有功有过,功大但过也大。

0
回帖

自得切勿忘形,此人功大过也大,要对三国百年的乱世负责 相关回复(1)

飞翔的梦
飞翔的梦
沙发
对于自得之人,切勿忘形;若想对三国百年乱世负责的贡献更大些。
15小时前 (00:22:58)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