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是指什么事件?
东欧剧变,西方社会称之为1989年东欧系列革命,是指1989年左右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这是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是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1989年以后,它开始剧变,首先出现在波兰人民共和国,后来扩展到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如德国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等。这一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通常被认为是冷战结束的标志。
-02-
东欧剧变 |原因
1、苏联的干预和压制:1947年,杜鲁门主义发布,美苏冷战开始。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东欧的政策逐渐改变。主要表现为:
1、在东欧国家强加斯大林模式,中断了东欧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
2、苏联干涉东欧国家的内政外交,在处理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时有霸权主义倾向。
3、在与东欧国家的经济交往中,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利己主义,东欧国家通过抵制马歇尔计划走向封闭, 脱离世界。
2、严重的官僚主义:东欧国家共产党执政40多年来,发生了几起大规模的社会动荡,直接关系到官僚主义的作风。
3.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美国对东欧的演变政策是在艾森豪威尔总统执政后期制定的,1958年国家安全委员会NSC5811/ 文件(美国对东欧国家的政策声明)标志着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欧进化政策的全面完成。在杜鲁门政府时期,专门为苏联制定了“遏制战略”和“真理运动”,并制定了“新美国世纪计划” 。1950年,中央情报局成立了非政府组织文化自由大会。
4、共产党的弱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苏联的强烈镇压,并在20世纪80年代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政治形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执政党领导人被迫放弃集权政治的道路,以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为目标,放松了社会实施的高压统治,实施了政治多元化,削弱了对反对派的压制,反对势力大幅增强,通过大选建立新的政权。
五、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
-03-
东欧剧变 |结果
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也发生了类似的政权变动和社会制度剧变。
此外,南斯拉夫分为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南斯拉夫联盟(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五个国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实现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统一。
冷战正式结束,苏联于1991年12月解体。
-04-
东欧剧变 |影响
冷战结束
苏联和东欧国家从盟友转变为普通国家关系,苏美关系从冷战和对抗转变为缓和合作,以1985年11月内瓦首脑会议为转折点,美苏关系开始进入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缓和期。从那时起,两国就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了制度化的对话。以东西方“冷战”为基本特征的两极体系被多方面的“多极化”模式所取代。
共产主义运动受到重创
随着东欧的剧变,苏联和东欧国家退出了一些追求“科学社会主义”的非洲国家,面临着减少投资、贸易和援助的困难。这些非洲国家也进行了政治转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低谷。
北约东扩
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的影响显著减弱,西方共产党受到很大影响,少数小党自动解散,部分政党实施社会民主党,改变党的名称,申请加入社会党国际,世界共产党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270多个,减少到147个。[15] 1993年3月,捷克、匈牙利和波兰成为北约的成员国;2004年3月,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加入北约;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峰会同意加入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
中欧和东欧国家发展困难
2000年至2008年,中东欧国家普遍经历了转型衰退,走上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之路;2007年,GDP超过1989年。一些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
1990年以后,东欧实施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80年以来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结构调整政策”。一些国家(匈牙利、波兰、捷克共和国、乌克兰等)的特权阶层已经演变为政治权力精英。
在西方政治化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快的制度转型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高,人们对新政策的抵抗力高。一些国家有罢工浪潮,东欧国家经常发生政府变化或政府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