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文化?红糖的来历和象征意义?

刚刚阅读1回复0
东乐
东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49750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9501
  • 回复0
楼主

蔗糖文化?

中国历史上甘蔗的起源

蔗糖文化?红糖的来历和象征意义?

甘蔗并不起源于中国……起码无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甘蔗的起源之地在中国,现如今学术界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认为甘蔗起源于新几内亚或者印度地区,后来才传到了南洋群岛和中国。

不得不讲甘蔗的历史是和糖牢牢绑在一起的。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有关甘蔗的记载是在东周时代,但那时候并无有开发出甘蔗制糖的主要用途,那时的主要制糖方式是用谷物酿酒的方式来制糖,《诗经·大雅》中有这样一句话:“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这里的饴就是饴糖,属于一种淀粉糖,和甘蔗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周朝之后便是群雄并起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那个时候就开端有了有关甘蔗制备糖的具体记载,大名鼎鼎的屈原在《楚辞·招魂》中撰写道:“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就是古代甘蔗的名字,“柘浆”就是从甘蔗中榨出的汁,这讲明起码在战国时期开端,楚国就已经具备了加工甘蔗的能力。

那时候对于甘蔗的加工还只能算的上是粗加工,毕竟榨汁而已,并无有达到制糖的高度。

甘蔗汁

真正将甘蔗和糖这个字联系在一起是在下一个时代——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的杨孚曾著《怪异录》,这本书记载了汉朝到唐朝年间国家出现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物,其中就包含了一段关于甘蔗的描述——“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

可以察看到,到了东汉时期,糖这个概念已经从甘蔗中脱颖而出,只是可惜的是,那个时候的糖并不是我们目前所食用的糖,既不是白糖也不是红糖,就连蔗糖也算不上。

据史学家们考察,东汉被称作为糖的食物是将甘蔗汁暴晒在阳光下之后形成的某种变粘稠半固体的东西,和如今糖的概念相差甚远。

不过好歹是有了些砂糖的雏形,东汉张衡在《七辨》中提到过“沙饴石蜜”这句话,其中的“沙饴”指的就是小颗粒的甜的糖。

当然了,这一切技术的提高都是离不开甘蔗的,古代的甘蔗并无有我们目前食用的甘蔗那么甜,顶多是一嘴的汁水中微微参杂一点甜味,不过那对于缺乏美食的古代人来讲已经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突破了。

到了东汉,甚至是之后的三国时期,甘蔗已经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种植和淘汰,留下用来制糖的那些甘蔗已经有了必定的甜度。

魏晋时期,甘蔗的种植区域开端逐步扩大,长江流域以南的区域开端大量种植甘蔗,而甘蔗的品种也在那段光阴逐渐增多,出现了大如竹子,长丈余的多年生甘蔗,还有可以直接咀嚼就能食用出甜味的昆仑蔗,甚至可以直接加工出砂糖的蜡蔗和之后制作冰糖主力的竹蔗,西蔗等甘蔗也是在那个时候就出现的。

于是制糖的技术也也随着多种甘蔗的出现开端大步发展,唐朝时期甘蔗制糖的技术开端初步形成,蔗糖也是在那个时期开端流入中国。

是的,你无有察看错,蔗糖确实是从国外来的,更准确的讲是从印度来的!

印度地区的甘蔗分布要远多于中原地区,而他们对于甘蔗制糖的研究自然也远胜于中原地区。

季羡林曾撰写过一本《中国蔗糖史》,书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历史中“糖”的由来,其中就推断了中国的蔗糖是从印度在唐代传入的中国。

《新唐书》中也有对应的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新唐书

可见在这一场中印友好交流的活动中,双方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制糖的手段。

土法制作白糖和冰糖的方法就是那时候出现的,用的甘蔗就是之前讲到过的竹蔗和西蔗等甘蔗。

到了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以及大幅度提高的生产技术的刺激下,甘蔗的种植规模开端大增,好些地区都记录下了这一时期的甘蔗盛况:

四川德阳:“蔗林一望皆是。”

简州:“州人多以此致富。”

……

不过在此之后,中国的甘蔗种植便陷入了一段低迷的时期,接连不断的国家动荡和腐败的政府使得甘蔗产业一直处在摇摇欲坠的边缘。

直到新中国成立,党开端大力发展经济,甘蔗糖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海南、湛江、元江、左江、右江等地都加入了种植甘蔗的行列,建国当年的总产值就由264.2万吨增加到了1255.8万吨!

之后也的发展虽然也有滑落低迷的时期,但总体还是在不断向上发展,时至今日,中国的甘蔗产业依旧无有停下下发展的脚步,并且更加的科学化,多样化。

国外甘蔗的历史简述

在中国的糖产品远销海外的时期,其他国家也没闲着,七世纪的时候,阿拉伯人把印度的甘蔗种植技术传入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区,从此地中海沿岸也刮起了种植甘蔗的热潮。

在那之后,随着海上商贸的发展,甘蔗的种植技术又从地中海流传到了北美的一些地区,逐步全球化。

到了近代,由于甘蔗的生长需要热带的环境,因此在殖民兴起之后,欧洲各国开端在殖民地上大规模种植甘蔗园,使得当时蔗糖在世界世纪经济中的占比远超其他产品,可谓是盛极一时。

有关于甘蔗的人文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众人喜爱。

红糖的来历和象征意义?

一、红糖的起源

人类对糖的喜爱,是基因里带着的。远古的人类以狩猎为生,肉食为主。除了偶尔采集一些蜂蜜,在水果成熟的季节食用一些浆果外,非常少能够食用到甜味的食品,因此在遗传基因里,携带着对甜味的美好记忆。

因此,小孩子非常少有不喜爱食用糖的,并且非常容易食用过量,以至于大人不停下提醒要少食用点,小心把牙食用坏了。这也是远古人类基因里遗传下来的,由于那时候不容易食用到糖,在浆果成熟的季节,爬上树,食用到饱。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制糖国家之一,用小麦、高粱等谷物来酿酒和制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诗经》里就有与饴糖有关的记录。讲明在周代我们的祖先就会制作饴糖了。

成语“甘之如饴”的饴字,就是指饴糖,满足了我们的祖先对美益事物的向往。含饴弄孙描绘的是人间最美好的天伦之乐。

饴糖也叫麦芽糖,是最为古老的糖,目前还有人制作,在昆明叫叮叮糖,一般是卖糖人背一个装着饴糖的背篓,手拿两块铁块,沿街行行走敲击,发出叮叮的声音。成为好些人美好的回忆。

而我们目前讲的糖,一般是指用甘蔗或者甜菜制作成的糖。

中国最早有关甘蔗的记录出目前屈原《楚辞 ·招魂》的“腼鳖炮羔,有柘浆些”一句,柘就是甘蔗,柘浆就是甘蔗汁。讲明战国时期就能对甘蔗进行原始的榨汁加工。

最早关于甘蔗加工而成的石蜜(固体甘蔗糖)的记录则出目前西汉初年刘歆的《西京杂记》里,有“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的记录,高帝是指汉高祖刘邦,石蜜就是甘蔗做的固体糖,还不是目前的手工红糖。进贡这个,讲明在当时还是稀罕物。

到了东汉张衡的《七辩》中,出现了“沙饴石蜜”这个名词,沙饴就是砂糖,讲明里面有蔗糖的结晶体,石蜜沿用西汉初年的叫法。

晋代,竹林七贤嵇康的孙子稽含在其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中记录了甘蔗的形状、种植地和当时蔗糖的制作方法。

无独有偶,同时期的《南中八郡志》也做了同样的记录,讲明甘蔗种植与两广、云贵等南方一带,使用的制作方法是曝晒法,即将甘蔗榨汁后,在太阳下曝晒,蒸发掉水分,留下糖分等固体物质,估计是受晒盐的启发。

中国官方正史中对老红糖的记载,最早见于《新糖书》太宗遣使者至印度取熬糖法。大唐盛世甘蔗的种植扩大,消费量也明显增加,原来的曝晒法制糖由于效率低下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唐太宗遣使“摩揭它”(现印度比哈尔邦南部),学到制糖技术,这就是手工红糖熬煮法的来历。大大提高了制糖效率。一直沿用至今。沙塘一词就是从这个时候开端使用的,沙就是指手工红糖中的结晶体,今天一般撰写作砂糖。

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制糖师傅已经掌握了蔗糖提纯脱色工艺,制出白糖,当时叫霜糖,同时,四川遂宁出现用甘蔗制作的冰糖。

唐代出现的土法制糖一直沿用到目前,延续一千多年。

唐代甘蔗种植和制糖技术传到日本。与此同时,阿拉伯人把印度的甘蔗种植及制糖技术传到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随着大航海时代来临,这些国家又把他们传遍南北美洲国家。

中国第一部甘蔗制糖专著是北宋人王灼于1130年撰撰写的《糖霜谱》,全书分7篇,分别是中国制糖发展历史、甘蔗种植方法、制糖设备、工艺过程、糖霜性味、用途、制糖行业状况等。明末1637年,宋应星撰写出一本更系统更详尽的专著《天工开物》卷六《甘嗜》。

13~16世纪,随着东南沿海居民的下南洋,制糖技术传到东南亚岛国。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法两国的化学家发明了甜菜制糖技术,工业化制糖开端出现。二十世纪初,工业制糖开端在中国出现,手工制糖开端衰落。中国真正形成完整制糖工业体系是在1949年以后。高效低成本几乎完全取代了手工制糖,除了在极少数蔗糖产区还保留着手工红糖的生产外,几乎全被工业化取代。

二、红糖的消亡

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中国开端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其中就包括食品的大规模工业化。大量的面包厂、饮料厂、饼干厂诞生并且迅速发展。这些食品加工厂,一律需要大量糖的供应,而块状的红糖,完全无法满足这些工厂的需求,一来其手工制作的方式无法量产,无法大量供应,二来是因其特殊浓郁的香味以及颜色。

于是,白糖厂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从1947年开端,中国陆续兴建了两百多家白糖厂。绝大部分工厂,采取了国际上普遍的硫化法脱色制糖,不过总有一部分尾料颜色无法脱除,这部分尾料,由于颜色呈现红色,被命名为“赤砂糖”。

赤砂糖投放市场以后,为了更快地被消费者接受,就借用了“红糖”这个名字,毕竟红糖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已被消费者接受,因此非常多赤砂糖的包装上都进行了这样的标注:红糖(赤砂糖)。

近十年以来,为了顺应消费者的养生需求,赤砂糖厂家不断推出新产品,如大枣红糖、阿胶红糖、姜汁红糖、益母红糖,这些糖的价格比普通赤砂糖要高非常多,并且直接冠上了红糖的名称,因此获得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从严格意义上讲,赤砂糖并不是红糖,由于两者的工艺完全不同,前者是工业化制糖的产物,后者是传统手工制糖的产物,从物理性状,到营养物质、功效,都有非常大差异。不过,由于赤砂糖价格低廉、包装精美、食用速溶方便,在几十年的光阴里,几乎将传统的红糖赶出了商业市场,仅仅在一些偏远山区仍然在集市上出售。

中国一直无有红糖的国家标准,因此市场上的赤砂糖按照“红糖”名义进行销售的现象,一直无有得到更正。不过,作为消费者,众人可以通俗地这样理解:红糖分两种,一种是最近几十年产生的赤砂糖,它是工业化制糖的产品;另外一种是几千年前传承下来的传统红糖,它一直是明火大铁锅的熬制方法制作的。

三、红糖的复兴

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人们对食材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非常多工业化加工品也产生了非常多的质疑,而传统天然的食材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最流行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淘宝上新兴起的“挑食”频道,恰恰反应着这种潮流。

传统红糖,也随着人们对品质的追求,逐渐回到人们的视线。农家土红糖首先在淘宝的渠道上慢慢复苏。

传统红糖与赤砂糖(红糖)相比,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其优点是纯粹手工制糖,柴火大铁锅熬制,无有任何化学物质添加,味道好,甘蔗的各种营养成分保留得比较好,古籍中关于红糖功效的记载都是指传统红糖。不过它的缺点是融化之后,经常会有白色的沫子或者杯底有杂质残留,让非常多消费者误认为是生产过程不洁净导致。当然,最大的缺点在于其采用古法小榨的方式制作,无法量产,生产成本也始终在那里下不来。而赤砂糖是工业化制糖的产物,基本只含有蔗糖,但具有成本低廉、融化迅速的优点,因此在市场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四、红糖市场的现状

现今红糖市场鱼龙混杂,我们了解下来发现市场上纯正的红糖基本只占1%,网络上关于红糖的信息也非常混乱,不实的情况非常多。由于中医里关于红糖的药用功效,所指的是传统方式明火熬制的红糖,是手工无添加的红糖,因此在红糖的选择上我也比较倾向于这种。。

好红糖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好的原料和好的技艺。好甘蔗才能出好糖,而甘蔗的品质不仅与甘蔗的品种有关,还跟土壤和种植方式有非常大关系。有的甘蔗根本榨不了糖,有的能做出来糖但做的糖不香也不甜,剩下一部分可以做出来又香又甜的纯正红糖。有了好的原料,还需要好的技艺,但由于近几十年工业对于手工艺的冲击,技艺好的熬糖师傅已是越来越少。从原料到工艺都决定纯正的天然红糖其数量必定是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以前糖是限量供应的原因,由于在工业化以前全都的糖都是无添加的天然糖

0
回帖 返回体育

蔗糖文化?红糖的来历和象征意义?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