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县丞的选任:从“有出身幕职、令录内选充”说起

1个月前 (11-14 15:28)阅读1回复0
海上森林一只猫
海上森林一只猫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966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9323
  • 回复0
楼主

宋代县按品级分为、赤、次赤、畿、次畿、上、中、中下、下十个品级,因而差别品级的县所任用的县丞也有差别的原则。宋代县丞的设置起首是从赤县丞起头的,因而,关于县丞人选的规定也是起首从对赤县丞的规定起头的。在天圣四年七月初次设置赤县丞的时候,宋仁宗就已经规定县丞要从“有身世幕职、令录内选充”,对赤县丞的人选做出规定,此中关于“有身世人”,在宋代,大致应理解为所有通过科举测验进进仕途的人,而不单单是指进士及第者,还应包罗除进士以外的特奏名、诸科和赐身世等人。

一、县丞的选任

皇祐三年三月,因为赤县丞初用选人,一年无过者就能够改为京官的规定,招致改京官的门槛太低,改为京官的人在短时间内突增,为了改动那一情状,宋仁宗进步了担任赤县丞的门槛,规定此后赤县丞一律用“新改京官人,任满与免远官”,进步了赤县丞的寄禄官资格,同时还要求任满以后外任远官,摘用一任远一任近的原则。

到宋神宗熙宁元年十月,又对赤县丞的选任进一步做出规定:“京畿县丞、簿、尉除举官外,令审官院、流内铨精加抉择。”对赤县丞的选任法式做出进一步愈加严厉的标准。由此可知,宋代赤县丞人选的任职资格是从有身世的幕职、令录人到新改京官人,对担任赤县丞人选的身世有较严厉的规定。

从史料文献中梳理出的《宋代县丞表》中,一共包罗五位赤县丞,此中有吴祥、赵鼎、范祖義为有身世人,而韩公彦、向仲堪为荫补进官,虽然所统计出的赤县丞人数较少,所得结论可能存在必然误差,但既然有“无身世人”担任赤县丞,至少在如许看来,对赤县丞人选的有身世并不是硬性规定,荫补人在赤县丞的选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如韩公彦,做为宰相韩琦的侄子,以荫补的体例从一个紧县宝应县主簿超迁为一个赤县丞,能够看出权要子弟在赤县丞职位的合作中仍是占有的绝对优势的。

宋代畿、次赤县的县丞之设始于何时目前不成考,但至少在熙宁普设县丞之前就已有畿县丞的设置,前文中宋仁宗庆历八年关于“开封府畿、赤县丞不准他处奏辟”的规定中就明白提到了畿县丞。关于宋代畿、次赤、次畿县县丞的人选问题,未见有明白针对此三个品级的县丞的规定,但从目前所能从文献中统计到的县丞来看,能够找出必然的法例。

展开全文

二、担任县丞需要丰富的社会履历

统计的《宋代县丞表》中,一共有畿县丞9位、次赤县丞3位。此中,畿县的9位县丞中,有5位是科举身世,4位荫补身世;次赤4位县丞中,3位科举身世,1位荫补身世。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此三个品级的县丞中,科举身世人数多于荫补身世人数,但总体相差不大。宰相苏颂之子苏嘉以荫补体例从亳州司户从军间接升任畿县襄邑县的县丞一职,可见与赤县丞一样,“有身世”是县丞的选任前提但并不是必备前提,且如韩公彦、苏嘉等以明显低于赤、畿县丞进选资格的前提担任了赤、畿县丞,可见权要子弟显要的门第布景在赤畿县丞的选任中发扬了很大的感化。

此外,还应该重视到,在那15位县丞中,有9位前任官职是以州级官员为迁进官,别的几位在被擢为赤、畿县丞官职之前,也大都已经担任过多任州县级属官,小我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对县级下层的治理有着很丰富的治理体味。

赤县丞韩公彦,固然以其显要的门第布景通过荫补体例担任赤县丞,完全不契合赤县丞的选任要求,但在他担任赤县丞之前,曾历任广南西路岑溪县主簿、淮南东路楚州宝应县主簿的职位,而岑溪县因“风土之恶,在岭南为第一”,天然情况极其恶劣而无人愿就,所以凡在那些地域任过职的官员一般城市得到较快的升迁。

韩公彦有了在岑溪县主簿的任职履历,再加上家中的特殊地位,因而一举被擢为赤县丞;还有一位畿县丞:咸平县丞郭僎,就有愈加丰富多彩的仕路过历,他在最末升任到咸平县丞以前,起首以父荫补体例进进仕途,释褐为海州东海县尉,并在尔后先后担任了祥符县尉、滨州招安县丞、亳州蒙城县丞、鹿邑县丞,才最末抵达咸平县丞的位置上,固然以荫补体例进官,但在担任畿县丞之前,先后履历了五任县级佐官,积存了丰富的治理体味。

还有赵鼎,担任畿县河东县丞后改为赤县洛阳丞,但在此之前,登进士第后,先后为凤州两当县尉、岷州长道县尉,改为京秩后又调任同州户曹,最末才得以先后担任了畿县、赤县丞;张耒以进士进官,先后担任泗州临淮县主簿和西京河南府寿安县尉两任县佐官;张宇发在担任畿县丞之前,以进士进官,先后担任和州含山县主簿、温州瑞安县丞两任县佐官。

从以上那些担任赤、畿县丞的官员事例中,不难看出,他们在最末担任赤、畿县丞之前,都有着丰富的仕路过历,且屡次辗转于处所各个官职上,积存了丰富的下层治理体味。由此可知,除了能否有身世外,从政履历、历任职数以及现实治理才能也是赤、畿、次赤等县丞选任的重要前提之一。

三、宋徽宗对县丞的变革

关于次畿、看、紧、上、中、中下、下县的县丞,宋代在神宗熙宁四年三月五日普设县丞时,就发布诏令规定“令诸路转运司具州军繁剧,县分主户二万户以上,增置县丞一员,以幕职官或县令人充”,目标是为了适应推行新法的需要,与赤县丞要求差别的是没有了关于“有身世”的硬性规定。因为县丞是为适应新法需求而设,因而,新法推行的顺利与否间接招致了在元祐以后县丞一职废设无常的场面。

宋徽宗即位以后全面恢复新法,崇宁二年四月十九日发布诏令“诸路除已置县丞处外,余并置丞一员”,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又下诏“诸路创置县丞,见今未差注往处尚多,如两月以上无本等合进人愿就,并未有奏举别官,并许不拘资序、考第权进,仍收与县丞请给。”

跟着宋徽宗朝县丞的普设,县丞的设置逐步与县看品级密切连系起来,对差别品级的县所设置县丞的资序做出了差别的明白规定:今欲承务郎以上知县往处差置县丞,并差承务郎以上亲民人,次新改官合进知县人,并与理为实历知县资序;次序递次二任监当有举仆人。万户以上差职官县令及奏举职官知县、县令人,万户以下差县令及奏举职官知县、县令人,已授差遣待阙人换授。又无,差经任判、司、簿、尉人。

承务郎是元丰改造后寄禄官的一阶,是京官中更低的一阶,属于选人新改京官人中更低的一等,与宋初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将做监主簿相当。

资序,就是指官员的资任、资历,在宋代官职差遣轨制下,指的就是官员差遣职位的任数和凹凸。在宋代,循资原则渗入于官员遴选轨制的各方面,特殊是在中下层幕职州县官的选任轨制中,与官员的进职资格以及升迁间接挂钩。宋代权要的资序次要分为亲民官和厘务官两类,亲民官,就是详细负责与苍生息息相关的行政事务的官员,而厘务官,则次要指辖区内详细事务打交道的官员,像财政、坑冶之类的事务。

四、宋朝官员升调问题

在宋代,亲民官与厘务官之间的详细职务有时是能够互管互兼的。宋代官员资序的升迁喊做“关升”,其与官员的考任密切相关,“积考得资,依资叙阶”,宋代官员大致为一年一考,三考一任。任数与资序间接相关,但“成资”与“满任”又不是统一个概念,在现实中,良多官员就有可能是两年就成资,但三年才满任“国度之造,文臣京朝官、武臣堂除官,皆二年而代,谓之成资;文臣选人、武臣吏部差者,皆三年而代,谓之年满。”

此外,在宋代,官员升迁,除了常调循资以外,还有辟举,不论是举主,仍是被举之人,都有相关的规定。根据《吏部条法》记载,若官员考任数满而举主不敷,改官也需要后延,也就是,官员改官,需要同时称心考任和举主两个要求。

跟着科举取士人数的逐步增加,员多阙少的矛盾在北宋中期以后越来越严峻,形成官员无阙可的场面,以致于有“每三人守一阙,一名在官,一名被替,一名待次,凡五七年才成一任”的情状,给人事部分形成了很大压力。于是,政和七年十月二十三日,规定“诸路知县、县丞员阙,许令尚书侍郎左选不以资序并许通行差注”,降低了对县丞人选资序的要求。

为缓解那一矛盾,还规定诸县丞阙,在经使后,满一月还无人愿就的,“关侍郎左选,通差选人替见任京朝官成资阙”,“尚书左选经使后满一月,无人就而阙到者,以奏举职官知县、县令并常调职官知县及应进县令人,衮同恩例名次差注”,同时规定,有京朝官愿就者优先。所谓经使,就是榜阙出阙五日为非次阙,非次阙后一日为经使阙,以选人注京朝官阙的借阙体例来解缓解员多阙少的矛盾。

但员多阙少并非就是完全的无阙可注,而是因为刚好与待拟人相当的阙次以及待拟情面愿就差的阙次少,“注拟不可”是形成此问题的一大原因,如绍兴元年有县丞并朝廷送下监当阙百余处,但因合进之人不愿指射,无人愿就,故将县丞的注拟资格由“合注第二任知县监当等人”降低到“初任监当无举仆人并新改官未经任人”。针对无人愿就的情状,还有破格差注的规定,京官,在非次阙之后半年即是破格阙;选人,从榜阙出阙首尾榜及三月,便为破格阙,政府规定破格阙,目标就是想以此来处理窠阙无人愿就的问题。

总结

南宋时还容许辟举县丞,建炎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宋高宗就曾下诏“诸县县丞阙官往处,许令本路提刑司依已降批示举辟一次”。但诸司辟举也有考任和举主的限造,如“江西造置大使司辟右迪功郎李琦上犹县丞批示勿行,琦以李纲奏辟,仍乞免避本路茶盐官亲嫌,诏特许,而言者谓丞阙当用京官,琦摄官未及二考,无举主,不在奏辟之数”于是便罢。特殊情状下,也有不拘于资格的情状,在乾道八年九月二日,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镇改为义安县,恳求辟差县官,宋孝宗下诏“将本府监都酒比力务双员各减一员,并减赡军酒库监官一员,主簿兼县尉许辟差选人一任外,知县、丞乞于见任待阙京朝官、选人,不以有无资格拘碍,辟差一任,日后从吏部使阙。”

0
回帖

宋代县丞的选任:从“有出身幕职、令录内选充”说起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