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蒲州||鹳雀楼征联(18 副佳作评析)

1个月前 (11-14 16:37)阅读1回复0
大清
大清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9473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8946
  • 回复0
楼主

襟星月而披风雨,控秦晋而凌覆载,华夏立雄威,且矫矫西行,我欲登楼逃夕照;

借诗文以傲古今,铭盛衰以鉴春秋,山水生壮慨,问滚滚东往,谁曾击柱俯黄河?

做者:福建曾清严

那是为鹳雀楼写的对联。

上联中,“襟星月”,意为鹳雀楼毗连星月,喻指其高。“披风雨”,喻指汗青长远。“秦晋”,交代了鹳雀楼的天文位置。“覆载”, 指水,此处用来代指黄河。“矫矫”, 勇武之意,《诗经》中有“矫矫虎臣”,郑玄笺曰:“矫矫,武貎。”。末两句意为,太阳悍然不顾地向西而往,我要登上楼用目光往逃觅,明显地是化用了王之焕“白天依山尽,黄河进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原意。句式用倒拆法,“矫矫西行”的主语是“夕照”。

下联,“借诗文以傲古今”,是对从古到今吟诵鹳雀楼诗篇文章的赞扬,表达了“楼以诗传”之含义。“铭盛衰以鉴春秋”,赋鹳雀楼予记载和见证汗青的身份,表达楼的盛衰与国度盛衰的联络。末两句提出疑问:“问滚滚东往,谁曾击柱俯黄河?”句式亦为倒拆句,应理解为:问谁曾击柱俯滚滚东往的黄河?“击柱”那里是“拍击楼柱”的意思,与辛弃疾“栏杆拍遍”应做同解,为何“击柱”?理由却又须在前面的“山水生壮慨”句中往觅觅。鹳雀楼,是汗青长远的名楼。做者从正面描写此楼,盖古涵今,以问句做结,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倒拆句的用法胜利,不落窠臼,炼字讲究,“襟”、“披”、“控”、“凌”用法均好,可称佳做。

五峰列嶂,九曲抱关,想它鹳雀栖身,定是沉浸此景;

三省闻鸡,四围眺胜,问尔黄河转首,莫非迷恋斯楼?

做者:吉林李俊和

本联描写鹳雀楼及其周边景物,利用粗线条勾勒,但挠住了特征。“五峰”,即五老峰。“九曲”,指黄河。“三省闻鸡”,亦本地特殊的天文情况。“五峰列嶂”与“三省闻鸡”对仗工稳而又特征凸起。“鹳雀栖身”,是鹳雀楼得名的由来,“因常有鹳雀栖息,故名。”黄河在此处转弯,本是地形形成的特殊景看,做者却偏要发出“莫非迷恋斯楼 ” 的揣度,使黄河具有了人道化,流露出对鹳雀楼的赞誉之情。黄河看了鹳雀楼的西面、南面,还不称心, 竟掉头向北来看楼东, 实算得上做者的奇思妙想了。

宝殿焚香,心到虔时神有眼;

西厢待月,情当钟处佛能言。

(做者:安徽苏自宽)

那是做者为普救寺所撰写的联语。普救寺建于唐武则天期间。

所谓西厢,是位于佛寺西麓的佛居别墅。王实甫写《西厢记》故事即取材于此。佛寺纵持重,也脱节不了千载传播的张生、崔莺莺的传奇色彩。因而必定了普救寺的联语与一般寺庙联语的差别。

上联是一般寺庙本质, 而下联转写西厢故事。“西厢待月”, 出自《西厢记》中张生吟咏的一首五言绝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若何临皓魄,不见美女来?”因而《西厢记》又喊《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情当钟处佛能言”, 恋爱到浓郁之时, 竟然使得不吃烟火食的佛祖启齿说话,足够表达了人世至情的力度。用语纯朴稳重而意境深远是本联的特征。

何必再题诗,有名句千秋,举酒自应多慨叹;

已然皆放眼,看黄河万里,登楼犹可拓肚量。

(做者:北京金锐)

本联亦为鹳雀楼应征联。此联的重点未放在鹳雀楼自己,而是

对王之焕《登鹳雀楼》一诗抒发感触感染。关于王诗,做者用“名句千秋”四字赐与评判,认为在王之焕题过诗的鹳雀楼前,我们只应举酒慨叹,一贴题诗均为余外,与李白于黄鹤楼前所发出的“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感慨异曲同工。下联引申王诗“穷千里目”、“上一层楼”意境,以“拓襟怀”三字做结,表达了做者“已然皆放眼”的达看立场和旷放情怀。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部门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做者联络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做者联络我们,立即处置。】

竭诚欢送广阔读者、专家学者参与评论,提出定见定见,同时欢送各人不惜赐稿,共享永济文化之香醇。

:yjslswhyjzx@163.com

0
回帖

诗韵蒲州||鹳雀楼征联(18 副佳作评析)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