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银饰造造身手国度级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正在打造银器。 王磊 摄
中新网凉山11月7日电 (王利文)“叮咚,叮咚……”6日,洪亮的敲打声从四川凉山民族体育场传出,在“家园遗珍·时代新风”非遗展演活动中,彝族银饰造造身手国度级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正在打造银器。鹰爪银杯、凤冠、胸牌……现场一件件闪亮精致的银器均出自那位66岁白叟之手。
做为全国更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非遗资本丰富、民族特色明显,拥有20项国度级和114项省级非物量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据领会,此次非遗展演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构成部门。展演现场,不只展览了以“黑红黄”为主色的彝族漆器、形态各别的绿陶艺术品等让人琳琅满目的非遗做品,还邀请了彝族银饰造造身手、傈僳族火草织布身手、布依族服饰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现“绝活”。
彝族银饰造造身手国度级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正在打造银器。 王磊 摄
勒古沙日告诉看寡,手工银器造造需要锻造、錾刻、焊接、酸洗、漂洗、晾晒等步调,打造一套彝族姑娘婚嫁和盛拆用的银胸牌和银头饰等银饰往往要一个多月。5日,勒古沙日打造的银饰被很多布挈县姑娘佩带到州庆大会表演现场。
“我从12岁跟从父亲进修那门手艺,一晃就是50多年。”做为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突破了彝族银饰造造身手“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祖传造,为勤奋的手艺人开垦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傈僳族火草织布身手展区,身着火草麻布百褶裙的熊国秀(左二)。 王磊 摄
在不远处的傈僳族火草织布身手展区,68岁的熊国秀拉起身上的长裙与参看的小伴侣打趣:“那条裙子岁数比你大多了,是我(20世纪)70年代花了近半年时间织的。”
“家园遗珍·时代新风”非遗展演活动中,看寡正在领会摩梭服饰。 王磊 摄
熊国秀介绍,傈僳族火草织布身手是国度级非物量文化遗产,加工造造要颠末摘、撕、割、晒、淋、泡、理、漂、绕、纺织等20多道环节。固然绵软雪白的火草麻布巩固耐磨、冬热夏凉,但因为造造工艺复杂,火草织布身手曾一度面对传承问题。2016年,熊国秀成立了德昌县国绣傈僳火草麻布造造专业协做社,吸引了百余户傈僳族农户加进,让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庇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