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叔西游记之十二——羚羊、野驴、棕熊和老乡,这片草原到底属于谁?

2个月前 (11-14 17:27)阅读1回复0
披着凉皮的糖
披着凉皮的糖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10206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0413
  • 回复0
楼主

猴叔曾经跟各人聊过,尼玛县7.2万平方公里,3万生齿,相当于把半个东花市社区的人分离到两个台湾岛那么大的处所,实恰是“地广人稀”。尼玛县14个乡镇中,最北边的乡喊荣玛乡,那个乡面积4万平方公里,超越全县的一半,你猜猜生齿有几?公布谜底,如今那里的居民只要170多人,人均拥有的地盘面积超越230平方公里!

咋会那么丰裕呢?一来荣玛乡北部地处闻名的羌塘无人区的核心,自古以来就是辽阔的荒原;二来荣玛乡是西躲高海拔地域易地移迁政策最早的示范点之一,南部牧区的居民们,在四年前已经全数移家到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安设点往了。如今全乡只剩下了少数干部职工、庇护区工做人员和留守放牧人员了。

早就传闻荣玛乡地区辽阔,除了原始蛮荒的无人区,还有闻名的荣马温泉和加林山岩画。不断以来,那里都是我对尼玛县心驰憧憬的元素之一。来到尼玛县三个月后,末于有时机一路向北,踏上荣玛乡那片神异的地盘。

羚羊

从尼玛县城到荣玛乡近200公里旅程,走了很短一段柏油路之后,就满是草原上的天然路了。同样因为易地移迁,此后那里也不会再修柏油路了。颠末庇护区的查抄站,再往北走,就是羌塘天然庇护区的核心区。第一个让我震动的,就是到处可见的躲羚羊群。

曾几何时,我们担忧高原精灵会在人类的贪欲下永久灭绝;曾几何时,看着片子《可可西里》,为倒在枪口下的躲羚羊而悲伤落泪。现在当我们再来羌塘草原时,自在食草、快乐奔驰的躲羚羊群,让我们眼睛过足了瘾,心理乐开了花。躲羚羊、躲野驴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此前十几年的种群恢复,靠庇护区的成立和反盗猎的动作,而比来几年,还要回功于高海拔地域易地移迁的政策。

同业的躲族同事跟我们说,那里历来都是躲北水草最为丰美的牧场。本地人传说那一句话:“木嘎雪山,山连着山,纳仓的牧人,部落连着部落。”足见古代那里先民的茂盛。解放后荣玛乡的牧民比此外处所更丰裕,因为那里草排场积大,草也好,能承载的家畜数量大,羊的个头也长得大。移迁前荣玛乡的畜牧量超越5万多个羊单元,而如今连三分之一都不到了。本地人感慨,那里实是最不该该移迁的处所啊,那里的牧人最丰裕,那么好的草场舍弃了太可惜。而猴叔如许的外来人,却有差别的设法:我们人类对高原的索取已经太多太多了,该把一些处所还给天然了,让那里从头成为野生动物的伊甸园。

躲羚羊是一种次序严厉的群居动物。一年中的绝大大都时候,雄性羊群和雌性羊群是不在一路的,各有各的巢域和迁移轨迹。到了11月底至12月初的交配季节,雄性和雌性才会在固定的地区集合,之后怀孕的雌性羊群又走了,6个月后产下幼崽。如今是11月初,正值雄性躲羚羊为交配做预备,把本身食得饱饱的,养得壮壮的时候。我们一路上看到的大大都都是雄性羊群,一个个顶着长长的犄角,走起来是古代骑士般的文雅,跑起来又在轻盈中显露出几分角斗士般的刚猛。

盐湖

车开上一座小山,北面就是尼玛县境内更大的盐湖,也是过往躲北地域更优量的湖盐产地——依布茶卡。东面是一片雪山,更高的三座雪峰被本地人称为“盐山三兄弟”。自古以来,摘盐就是躲北地域人民最重要的副业,也是一年中最艰苦而荣耀的一段征途,最神圣而高尚的一个仪式。

摘盐的步队全数是英武精壮的须眉,决不克不及有一个女人。因为躲民认为盐湖的仆人是女神,只要最英俊的小伙子才气让取悦女神,得到盐巴的恩赐。男孩子长到十五六岁,就有资格参与摘盐了,第一次摘盐路程也是男孩子的成人礼,回来后就能够娶妻生子了。每年春天,小伙子们赶着强健的躲北绵羊,一路唱着摘盐歌,奔走风尘来到依布茶卡。含辛茹苦到了湖边,不克不及脱手摘盐,要先立经幡,摆供品,祭湖神。人们唱着歌,赞誉依布茶卡的女神,感激她的恩赐,赞誉盐山三兄弟,感激他们的守护,祈求本年的盐巴丰收。

摘得的湖盐驼在绵羊背上。为啥不消牦牛呢?据说绵羊驮盐,夜晚不消卸担子,四条腿一卧就能歇息,比牦牛更便利。盐队一路向南,到日喀则地域,用盐巴和本地的躲民交换青稞,再驮着青稞回到躲北家乡。整个路程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要禁受冷冷、风雪、饥饿、长途跋涉和野兽袭击的考验。解放后有了汽车,驮盐的路程和仪式才从躲北牧民的生活中消逝。近年来,或许是因为天气变热,雪山熔化,湖水的盐分发作改动,依布茶卡已经不再是人们赖以保存的盐产地了。

依布茶卡和“盐山三兄弟”

我正在眺看蔚蓝如玉、平静如镜的依布茶卡,眼尖的同事喊我往下看。本来在我们的脚下,立陡的山崖边,竟然有一座人工搭建的小屋子。闭关修行的僧人,会在光景绝美又地势绝险的处所搭建的修行洞,躲语里称为日逃。那个山崖上的小屋,面临依布茶卡和盐山三兄弟,人迹罕至又神工鬼斧,将灵台方寸置于天高地阔之处、雪山神湖之滨,确实是个修行的好处所。

沿着细细的小径,小心地走到屋门口,发现那里已经烧毁了,里面没有修行的僧人,小屋的铁门向里躺倒在地上,铁门上有明显的凹痕和爪印,屋里佛像经书尚在,家什却多破损。认真看察现场,我们破了案。修行的僧人分开后应该是封闭了铁门,但屋内的酥油和食物的气息,引来了四周的野生棕熊。馋嘴的熊大攀上陡壁,几巴掌拍倒了铁门,进往祸患了一圈,又大模大样地走了。因而我们到来时,既没碰着僧人,也不见了棕熊。

岩画

沿着依布茶卡西岸陆续向北,看到大片的红色山体,也就看见了乡政府所在地。“荣玛”在躲语中就是红色山峡的意思,荣玛乡因其特殊的地貌而得名。一处峡谷里面,就是有名的荣玛温泉。那是躲北地域最闻名的露出地表的温泉,温度高的池子下不往脚,能够几分钟煮熟鸡蛋。我们本想带几个鸡蛋来,试试温泉煮蛋。不巧的是,尼玛县正在闹“鸡蛋荒”,全县已经有好几天买不到一枚鸡蛋了,此次我们也不往温泉了。

过了乡政府陆续向北十几公里,远远地看到巍峨的加林山向依布茶卡标的目的延伸出了一个孤兀的山包,山腰上绿色的铁栅栏围了大大的一圈,那就是让良多躲地考古学者沉迷的加林山岩画。以往我只见过洞窟中的古岩画,历来没想过岩画还能呈现在山坡散落的石头上。那里的山包上漫衍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棕红色石头,只如果大块的石头,有光滑平整的一面,往往都有古代人类创做的岩画。履历了上千年的风霜雨雪,朴拙有利的笔触仍然栩栩如生。

两端正在顶架的牦牛

据专家揣度,加林山岩画的年代大致在距今3000年到1400年之间。岩画的内容大多是反映其时人们的放牧生活场景的。最多的是牦牛,还有山羊、狗、马和人。最完全的一幅岩画上,有牧民赶着成群的牦牛和山羊,还有狗跟在旁边,就是一幅生动的放牧图。有专家在论文中提到,加林山岩画有一个马车图案,由此证明躲北地域的先民与北方的羌人和更北边的匈奴有文化的交换。但我们走遍了那片山坡,也没有见到那辆传说中的马车。但从岩画中至少能证明一点,那片草原孕育过相当兴旺的游牧文明,自古就是人类赖以保存的牧场。

内容最丰富的一幅岩画

留守人

下一站就是往荣玛乡政府。我们路过一个又一个无人栖身的游牧点,颠末荒废的村子,房屋其实不很久,但已残缺不胜。居民移迁后,一些房子就酿成了棕熊的家。

乡政府是两排平房,中间用玻璃顶棚搭出一个温热的大庭院,留守的干部职工在那里办公和住宿。那种阳光屋顶在我们县很常见,不同凡响的是,那里两侧的玻璃幕墙外都加上了方格状的粗铁蒺藜。乡长笑着说:防狗熊用的,要不晚上狗熊就拍碎玻璃进来了。有时三更听到屋外狗喊,各人就晓得,熊大或者熊二又跑进乡政府的院子里找食的了。

玻璃幕墙外的铁蒺藜

乡政府留守的干部职工凑到一路,也只要十来小我。乡里有个派出所,只要一名干警和一名辅警;乡里有个卫生院,只要一位护士;乡政府没有食堂,各人本身脱手做饭;乡政府只要一辆汽车,生活物资一周往县城集中购置一次。我们到的时候,正赶上分发物资,两个姑娘根据统计好的表格,给留守的放牧居民发放酥油,达吉2斤,旺扎3斤……地上还堆着好多箱年轻人喜好便利面和奶茶。

全乡移迁后,乡里的道路、房屋、供电、卫生等根底设备就没有资金再维修改进了,因而那个乡的工做生活前提是全县14个乡镇中最艰辛的。乡长告诉我们,干部职工和放牧的群寡,应该是一个月轮换一次,乡里和移迁点的人员倒班。本年因为疫情,无法通行,那拨干部职工和牧民已经在乡上呆了三个多月了,至今仍下不往。看到地上堆着数十箱的老坛酸菜便利面,能够想见,那三个多月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我们有些懊悔,早晓得应该从县城给他们带点别致的蔬菜和生果上来。

羌塘草原,荣玛乡,棕红色山峡和碧蓝色盐湖之地,那里曾是牧民生生不息的家园,现在渐渐酿成躲羚羊、躲野驴、野牦牛和棕熊们自在生活的天堂。但那里历来都是祖国的地盘,只要还有一户牧民,政府都要留下干部职工担任起各类本能机能。即便牧民们全都走了,庇护区也需要有巡护员,陆续守护那里的山川和生灵。

自在奔驰的躲野驴、快乐跳跃的躲羚羊、斗胆出没的棕熊,它们能否领会,为了那片草原恢复万类霜天竞自在的生态情况,曾经的人类仆人们分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改动了传承千年的消费生活体例,他们付出了良多良多。但恰是他们的伶俐和坚韧,为人类与天然协调共生的地球,走出了一条新的文明途径。

0
回帖

猴叔西游记之十二——羚羊、野驴、棕熊和老乡,这片草原到底属于谁?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