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文《大学》详解
大学全文及解释
出国留学网 2018-11-25 08:38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和《论语》中抽出来、《孟子》、配合《中庸》,朱子写《四书章句集》时,成为“四书”之一。以下是留学网整理的大学全文和解释。欢迎阅读!
[大学全文及解释]
明明德(2),亲民(3),大学之道(1),止于至善。 知止(4)然后确定;安静后可以安静;安然后可以考虑;考虑后可以得到(5)。事有本末,事有终末。知所先后,就近道了。 古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想治其国的人,先齐其家(6);想要齐家的人,先修身(7);想修身的人,先正其心;想正其心的人, 先诚其意;想诚其意的人,先致其知(8);在格物(9)致知。物格后知至;知至后意诚;意诚后心正;心正后身 修;修身修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从天子到普通人(10),一是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它的厚者薄,而它的薄者厚(13),没有也(14)!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古代“大学”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博” 学习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成人学习”。古人八岁小学,学习 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如“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十五岁的大学, 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知识。所以,后者的意思其实和前者的意思有相似之处,也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被延伸为规律和原则。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政治学中,也指宇宙万物的起源和个体,以及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中有所不同 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为动词,有使动的意义,即“即使是彰明”,也就是发扬和发扬。后一个“明”作为形容词,明德也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该是“新”,即创新,弃旧图新。亲民,即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在哪里。 (5)收获: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庭,让家庭或家庭和谐美丽,蓬勃发展。 (7)修身养性:修身养性。 (8)致其知:让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物。。(10)普通人:指普通人。 (11)一是:都是。本:根本。 (12)末:与本相比 也就是说,指枝末、枝节。(13)厚者薄:不注意应该注意的事情。薄者厚:不应重视 但是要注意。 (14)未有也:即未有也。没有这样的理由(做事,做事 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让人弃旧图新,在 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只有知道自己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有坚定的抱负;只有雄心勃勃,才能冷静不躁;只有冷静不躁,才能心安理得;只有心安理得,才能思考周祥;思考 只有周祥才能有所收获。 一切都有根有枝未,一切都有开始有结束。了解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
古人要想在世界上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庭 家庭;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庭,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性格;要培养自己的性格,首先要纠正自己的思想;要纠正自己的思想,首先 要使自己的思想真诚;要使自己的思想真诚,首先,让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方法是理解和研究一切。 只有通过对一切事物的理解和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思想才能真诚;只有当思想真诚时,思想才能正确;只有当思想正确时,才能培养 品质;品质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庭;只有管理好家庭和家庭,才能管理好国家;只有管理好国家,世界才能和平。 只有通过对一切事物的理解和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思想才能真诚;只有当思想真诚时,思想才能正确;只有当思想正确时,才能培养 品质;品质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庭;只有管理好家庭和家庭,才能管理好国家;只有管理好国家,世界才能和平。 从国家元首到平民,每个人都应该以修养为基础。如果这一点根本被打扰,家庭、家庭、国家和世界就不可能得到治理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这也是不可能的 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