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曲,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江西修水人,北宋闻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1
《苦笋赋》
黄庭坚《苦笋赋》 纸本行书 31.7×51.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躲
释文:余酷嗜苦笋。諫者至十人。戲做苦笋賦。其詞曰。僰道苦笋。冠冕兩川。甜脆愜當。小苦而及成味。溫潤稹密。多啗而不疾人。蓋苦而有昧。如忠諫之可活國。多而不害。如舉士而皆得賢。是其鍾山河之秀氣。故能深雨露而避風煙。食肴以之開道。酒客為之流涎。彼桂玫之與夢汞。又安得與之同年。蜀人曰。苦笋不成食。食之動痼疾。使人萎而瘠。予亦未嘗與之下。蓋上士不談而喻。中士進則若信退則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頑不成鐫。李太白曰。但得醒中趣。勿為醒者傳。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独树一帜。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能够阐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味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那此中不克不及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进修的深悟。
2
《糟姜银杏帖》
黄庭坚《糟姜银杏帖》(又称《承惠帖》) 纸本行书 28.9×37.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躲
释文:庭坚顿首,承惠糟姜银杏,极感远意,雍酥二斤,青州枣一蔀,漫将怀向之勤,侮慢不功,庭坚顿首。
从黄庭坚传播至今的行辅佐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示出苏轼书法的特征,以至有些夸饰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殊是其末尾数字,沉着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
3
《致雲夫七弟书》
黄庭坚《致雲夫七弟函牍》纸本行书 32.6×65.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躲
释文:雲夫七弟:得书,知侍奉廿五叔母县君万福,开慰无量。诸兄弟中有肯为寡尽量治田园者乎?鳏居亦何能久堪,复议昏对否?寄示兄弟名字盘曲,合族固,几为完书矣但欲为此中有才行者立小传,尚未就耳。庞老《伤冷论》无日不在油案间,亦不时择默识者传本与之。此奇书也,颇校正其差误矣,但末下笔做序。序成,先迭成都开大字板也,谈信可寄矣。蕲州州躲记亦不忘,但老来极懒,故稽缓如斯耳。寿安姑、东卿一月中俱不起,闻之悲塞。二子虽有水皑为生资,子顾弟乔能周旋之乎?窀穸之事,计子顾必能尽量矣。叔母不甚觉老否?徐氏妹寡居,若何调护令不爽邪?无期相见,万万为亲身爱。十月十日,兄庭坚报雲夫七弟。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进修前人典范书法时,对其影响更大的莫过于苏轼,能够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水平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克不及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只是黄庭坚文学上的教师和提携者,并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楷模。
4
《致立之承奉书》
黄庭坚《致立之承奉帖》(教审帖)纸本行书 27.1×43.1cm。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庭堅頓首,辱教審侍奉萬福爲慰。承讀書綠陰,頗得閑樂,甚善甚善。欲爲索兒錄數十篇妙曲做樂,尚未就爾。所送紙太高, 但可書大字,若欲小行書,須得矮紙乃佳。適有賓客,奉答轻率。庭堅頓首。立之承奉足下。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进修前人典范书法时,对其影响更大的莫过于苏轼,能够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水平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克不及不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只是黄庭坚文学上的教师和提携者,并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楷模。
5
《致天民知命大主簿书》
黄庭坚《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纸本行书。25.5×45.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躲
释文:天民、知命、大主簿:霜冷,想八嫂安裕、九妳、四妳、大新婦、普姐、師哥、四娘、五娘、六郎、四十、明兒、九娘、十娘、張九(咩兒)、韓十、小韓、曾兒、湖兒、井兒,各安樂。過江來,甚思汝等,孤单且耐煩,不須憂路上,路上甚安穩。但所經州郡多故舊,須爲酒食留連爾。家中上下,凡事切且和順。三人輪管家事,勿廢規矩。三學生不要令推病在家,依時節送飯及取歸。書院常整齪、文字勿借出也。知命且掉下潑藥草,讀書看經,求清靜之樂爲上,大主簿讀《漢書》必有功矣。十月十四日,立報。諸嬭子以下,各小心赐顾帮衬孩兒們,莫做炒,切切。
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进修书法的一些动静,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末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本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日常平凡所做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情谊师友之间。
6
《致景道十七使君书》
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函牍》纸本行书 27.8×47.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躲
释文:昌州使君景道。宗……秀也。往余與公壽景珍游。時景道方為兒童嬉戲。今頎然在朝班。思公壽景珍不得見。每見景道。另有典刑。宣州院諸公。多學余。道。書。景道尤喜余筆墨。故書此三幅遺之。翰林蘇子瞻。書法娟秀。雖用墨太豐。而韻有餘。於今為全国第一。余書不敷學。學者輒筆愞無勁氣。今乃舍子瞻而學余。未為能擇術也。適在慧林。為人書一文字。試筆墨。故遣此。不別做記。庭堅頓首。景道十七使君。蒲月七日。
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构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其实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坚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测师习。不外也算是歪打正着,那倒促进了黄庭坚蛇矛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构成。
7
《致明叔少府书》
黄庭坚《致明叔同年书》(雪冷帖) 纸本行书 28.8×1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躲
释文:庭堅頓首,承見諭,早嘗過此,延佇甚久,何以不至耶。雪冷,安勝否?大軸今送,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亦來索,匠石斫鼻則坐困矣。庭坚顿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8
《致无咎通判学士书》
黄庭坚《致无咎通判学士帖》(南康帖) 纸本行书 30.8×6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躲
释文:庭坚叩头。比因南康签判李次山宣义船行。奉书。并寄双井。计夏末乃得通彻耳。急足者伏奉三月六日手诲。审别来侍奉万福。何慰如之。
惠寄鲍诗、杨(扬)州集。实副所看。广陵四达之冲。人事良可厌。又有送故迎新之劳。计得近文字之日少少。然旨月‘之奉易丰。又弟甥在亲前。此亦人生极可意事。且仆人相与。生平倾倒。徐复何言。闻说文潜有嘉除。甚慰孤寂。但未知得何官耳。山水悠远。临书怀想不成言。万万为亲身重。搏前颇能刚造酒否。每思公在魏时多小疾。亦不克不及忘念。不次。庭坚叩头。上 无咎通判学士老弟。
蒲月五日。
9
《山预帖》
黄庭坚《山预帖》 纸本行书 31.2×2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躲
释文:当阳张中叔往年腊月寄山预(即山芋)来,留荆南久之。四月,余乃到沙头。取视之,萌芽森然,有盈尺者。意皆可弃。小儿辈请试煮食之,乃大好。盖与发牙(同芽)小豆同法。物理不成尽,如斯。今之论人材者,用其所知而轻弃人。可胜叹哉!
10
《致公蕴知县书》
黄庭坚《致公蕴知县书》(荆州帖) 纸本行书 31.2×4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躲
释文:庭坚再拜,道涂疲曳,不得附承动静。遂六十许日,处处阻雨雪,今甚至荆州尔。春气暄热 本日不审体力何如?王事不至劳勤,颇得与僚友共文字之乐否?所差人极济,行李道上殊得力。荆州上峡,搭船不大费而差安便。遂不须人,故遣回。明日登船即行,方此阻远,临书增情,万万为道自重。谨勒手状,三月四日,庭坚再拜上。公蕴知县宣德执事。
从客看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覆盖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停止碑本连系的书家。关于苏轼书风构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做《冷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力,即可得出明白谜底。黄庭坚是中国书法碑本合成风采之萌芽。
来源:深圳市书法院
既白编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