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纸筐里捡回的国宝,这件书法不简单

4周前 (11-14 18:13)阅读1回复0
东乐
东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966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9331
  • 回复0
楼主

上海博物馆躲品百万,

此中有一件镇馆之宝,

竟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有意思的是,

那是王羲之的一通行草书手扎,

讲的是关于肚子痛的工作。

王羲之

一件关于“肚子痛”的国宝

说起《上虞帖》,良多人都不熟悉。但它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夜来腹痛帖》。没错,就是晚上肚子痛的意思。此帖通篇58字,是如许写的:

《上虞帖》

得书知问。

吾夜来腹痛,不胜见卿,甚恨!

想行复来。

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未当往。

重熙旦便西,与别,不成言。

不知安所在。

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我们可知,那是王羲之因病未能得见伴侣一面,而写的一封信。信中还提到了一些亲戚伴侣的现状。“修龄”,是王羲之从弟王胡之的字;“重熙”,是王羲之的妻弟郗昙的字;“安”,则是晋太傅谢安。

《上虞帖》部分

此帖为唐人摹本,硬黄纸本,草书,纵23.5厘米,横26厘米,7行共58字。 草法随意潇洒,轻松天然,不顾外表;体势灵动绰约,丰肌秀骨。

《上虞帖》部分

起首,在笔法上,不是靠轻重提按改变来丰富线条内容的,而是以节拍和运行速度(疾涩之变)来充分线条内涵,提按为辅;其次,构造上强调开合改变,收放自若,所以字形构架的视觉效果显露出一种“张力”的特征。

差点藏匿在垃圾堆里

《上虞帖》

做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虞帖》有一段离奇的履历:它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上海博物馆

1972年的一天,上海 文物清理小组的万育仁在仓库中清理书画,偶尔在丢废纸的竹筐中,发现一张硬黄陈旧书法帖。卷端有宋徽宗金书“晋王羲之‘上虞帖’”的绢签。再翻开内页,58字七行草书更是记忆犹新。

万育仁依稀记得此帖,知其非等闲之物。但因为 《上虞帖》多年来埋没不彰,于是他将此帖从筐中捡回,带回上海博物馆,请专家进一步确认。

谢稚柳

最后,那幅《上虞帖》被定为赝品。曲到1975年,经谢稚柳判定,又经上海博物馆科学尝试室用软X光透拍,闪现出南唐内府的收躲印“内合同印”墨印和“集贤院御书印”墨印,于是判定此《上虞帖》为唐摹本。

此帖由拆裱巨匠严桂荣先生修复。严桂荣在上海博物馆修复《上虞帖》时利用了“火烧法”古书画拆裱与修复体例,使帖色深褐、纸本破裂、有18处损坏的唐摹本重现荣耀。

《上虞帖》拓本五种

《上虞帖》拓本其一

《上虞帖》拓本其二

《上虞帖》拓本其三

《上虞帖》拓本其四

《上虞帖》拓本其五

书法超市

品牌翰墨纸砚,非精品,不上架

点击“阅读原文”购置精品 笔、墨、纸、砚

0
回帖

从废纸筐里捡回的国宝,这件书法不简单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