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系列39:法安闲之生与灭

4周前 (11-14 18:14)阅读1回复0
大清
大清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944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8885
  • 回复0
楼主

「会中有菩萨名法安适,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进不贰秘诀。」第一位领头站出来的是法安适菩萨,他的名字表达,他一切佛法都通了,都成就了,于法安适。换句话说,他也能够酿成外道身,或魔王身来说法。在佛经中还有文殊菩萨有那个资格,文殊菩萨代表了大伶俐,他是七佛(包罗释迦牟尼佛在内)之师,早已成佛了,因为学生们要来当校长,他只好来教书,捧学生的场。有一次释迦牟尼佛说法,木鱼敲了一声,佛还没启齿,文殊菩萨就说:「谛观点国法、法国法如是」,随即公布下课,已经说法完毕。佛是一切法王,也称空王。空王等于中国人称孔子为素王,素王也是空的,固然没有实正的子民、疆土、财帛、权利,但是他的影响万古长存,是帝王中的帝王。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都是一样。

那法安适菩萨就等于文殊菩萨一样,于法安适,类似于佛。他讲的那一段很严峻,你们研究禅宗,那个处所要同六祖《坛经》等等共同起来参究。他说,生与灭相对为二,能生灭的阿谁「能」是不生不灭的。以物理世界做比方,我们看到那个电灯,接通了电源就觉得是不断在亮,其实那个放光是一个不竭、极敏捷的生灭现象,你往看电表在走,就是生出了又消耗了,它是生灭法。可是宇宙间的能源是不生不灭的,你找到了那个源就懂了佛法。你能到达那不生灭境,初步的禅就懂了。那可不是什么看到桃花,青蛙跳井悟道了,都是些空话、口头禅、野狐禅。可是世面上有些书写的就是那种禅,假设论原因果,是很可怕的。

我们岔进来讲什么是野狐禅,唐代百丈禅师在江西说法,那说法可不是讲经,是没有经本的。说法等于是如今的演讲,森林中说法者,在大堂中要登上一个台子坐下,各人站鄙人面听。百丈说法时,下面有好几百人听法,以其时生齿比例来讲,等于如今几万人了。百丈重视到在听寡中有一位白叟,三年中每会必到,并且每次听完法之后都最初离往。后来百丈就问起白叟,白叟自称是后山来的狐仙化身,过往身曾经是个落发人,因为说法时说错了一个字,就堕成野狐仙五百年的果报,而且请百丈禅师为他解脱。百丈就问他说错了什么?白叟说昔时有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报应?(你看人家学禅的问话就是那么简单间接,你们学禅的同窗问起问题来之啰唆,实把我缠死了。)他答复说,不落因果。就是说,得了道的人不受因果报应了。他因而就受五百年野狐身报应,他尚不晓得错在何处。百丈就说,好!你问我!白叟就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不昧因果!谜底就差一个字,你们往参参看。白叟听了立即跪下,自称已经得解脱,并请百丈禅师以落发人礼节,为他火化遗体,就告辞了。

第二天,百丈上堂公布,有位同参道友在后山迁化(死了,分开了那个身体喊迁化),召集全体僧人往做好事,为道友荼毗(火化之意)。僧人就都换上袈裟,同百丈上后山,公然在山洞中有一只死狐,有小牛那么大,就以比丘的礼仪将它火化。那就是野狐禅的典故,警惕我们没有悟道的人,不要随意乱谈禅,你谈谈看!变狐狸还算是好的,酿成此外更惨,那不要说百丈了,就算再来个万丈也没办法。

实证得初步禅,见到了不生不灭之地,一切法原来不生不灭的。看花开花落,你说落了吗?没有,年年春照旧,能开能落的阿谁不在花上。所以禅宗祖师说:「明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它生生不已,永久无行尽,也能够说是灭灭不已,能生能灭。

就说我们那个念头,你们参禅打坐,只想把本身念头按下往,不起妄图,你在生灭法上磨什么?你管它来也好往也好,你晓得念头能来往的阿谁,本没有动过啊!一点不要用力的,念头来了,你按个什么呢?你像是在水中按葫芦,按下往又浮起来,坐了半个钟头,唉,好累!你当然累嘛,你在用功夫按念头嘛!在生灭法里头打滚,心在参与运动会,心累啊。你晓得生灭来往本不相关,法原来不生不灭,你懂了就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生而不生,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天然把生灭法割断了。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喊做进进不贰秘诀,只要那一个,没有第二个。

就算你打坐时有个沉寂的境域,那个现象是生。把腿一放,下座后同以前一样,阿谁沉寂的境域没有了,就是灭,那仍是在一生一灭中,说你在修行,那是掩耳盗铃的话。实修行人要得无生法忍,静也沉寂,动也沉寂,醒着,睡眠,行住坐卧,都在沉寂的境域中,那才能够说大乘佛法算是进门了。生灭是一种现象,不生不灭就不是现象,是心性的自体,要见道才气领会。用唯识来说,生灭是相分;见到不贰秘诀,见到不生不灭而能起生灭的本体,是见分。实见了道,见分到了,生灭心就不起别离了,如如不动进无生法忍,就是自证分。

我们的心理情况,一切的思惟觉得,譬如一池清水,或是平静无波的大海,那是天性。大海起了海浪,每个海浪都是生灭,一个浪起了又消了,下一个浪又起了,就像思惟,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那个是生灭。你觉得是动态,可是也不是动态,海浪是水,平静无波能起海浪的也是水,水的自性没有动过。所以说,「全波是水,全水是波」。

小乘怕生灭法,硬想把思惟妄念灭了,什么都没有了,认为那是得定。其实错了,你思惟觉得没有了,那仍是个海浪,是什么海浪?是平潮,不是高凹凸低的潮流,可是平潮也是潮流!假设认为如许是道,是空,是属于小乘的成见。所以小乘的人不敢动念,如斯空定,最多八万四千劫。我们凡夫看似乎是很长久了,觉得很羡慕,可是在定中的人觉得只像弹指一般,就像睡了一醒觉来罢了。睡醒了仍是心动了,仍是生灭法,所以不是大乘的解脱。

大乘的解脱是要晓得生灭就是不生灭。我们如今在说、在听、在看,都是念头在生灭。能起生灭的「那个」是没有动的,也没有生,也没有灭。不起别离心,管你生也好灭也好,如如不动,就得无生法忍,进不贰秘诀。那不但是在盘腿时如斯,要在进世,出格在不为本身,为他人忙乱之中,处处体味那点,才是实正修大乘。

禅宗用文学来表达就很有意思。各人都晓得五代时有位李后主,他诗词都很好,不外成本很大,培养一个大文学家而成为一个亡国皇帝。他是亡国之君,痛苦很深,所以诗词就很好。还有一个亡国之君隋炀帝,他也是对文学有兴致,又忌恨下面的人文学比他好。不行帝王,几乎所有的指导人,甚至一间公司的主管,都怕下面的人本领比他高。假设不克不及干的人,主管嫌你才能不敷,太能干了又会忌恨你,那就是人类的弊端。

五代南唐的冯延巳做了一阕词,讲「吹皱一池春水」,原来水面平静无波,春风一吹,水面就皱起来了。后来他上朝,中主李璟就问他,「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同你什么相关?我们就借用那一句,改成「吹皱一池春水,生灭干卿底事?」。假设用禅宗祖师的手法来说,如有人问:要若何修到无生法忍?他就可能会答:「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下往!」那就讲完了,生灭就是不生灭。

刚似乎我们如今讲经,教室外面的声音很大,都传进来了(此时室外有人高声说话),对你有没有障碍?没有?好!你从那里懂进往,修行就对了。此心不起别离,外头的吵闹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没有什么值得厌恶的。听念佛的声音同吵闹声音一样的,「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如斯一笑,佛法就在前面,你还往哪儿找?非烧香打坐不成吗?学佛就是解脱安适。你看,外面如今又不说了,对你一点没有障碍。假设你起个念头,我们在听经,他在骚乱我,那你的心里就起懊恼痛苦,经也听不进,什么都乱了,更好就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的不贰秘诀。嘿!那在密宗来讲,就是传你大手印了!大手印不是武打功夫或气功,大手印就是大心印。

0
回帖

《维摩诘经》系列39:法安闲之生与灭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