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1551—1624)《郭子章奏绩序》丨范红杰先生供给
江西吉安,是明代学术一大重镇。
金明时,字鲵桓,德清大麻(今属桐乡)人,万历二十八年进士,明末闻名的政治人物,著有《金氏疏草》,其诗文不经见,范红杰先生读邹元标《存实录》时,发现一段金明时写给邹元标的信,固然不长,却可见金氏对吉安学术的领会和推崇。其时金明时在任泰和知县,泰和县属吉安府,邹元标是吉安府吉水县人。
那封信被邹元标节录在《郭子章奏绩序》中。郭子章(1542—1618),泰和县人,隆庆五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他次要的功绩,是与李化龙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
郭子章又是一位理学家,他以理学带兵,相当于王阳明式的人物。郭子章、邹元标都是胡曲的学生,胡曲是欧阳德、罗洪先的学生,欧阳德、罗洪先又都是王阳明的学生。论辈份,郭子曲、邹元标都是王阳明的三传门生(附及,大麻人陆典与郭子章、邹元标辈份不异。王阳明—邹守益—李材—陆典)。
那里录下金明时对吉安学术的阐述:
吉州名献麟麟,然无逾西昌、文江两邑。予阅西昌邑乘,理学则两文庄,勋业则文贞、文端,忠节则周纪善、刘比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那封信的内容。
先说地名,吉州,即吉安府的古称。吉安,汉代属豫章郡,三国吴时分豫章设庐陵郡,隋朝改称吉州,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改“吉安路”,明称“吉安府”。
西昌,是泰和县的古称,三国吴时,分庐陵县地设西昌县,隋朝改名“泰和”。吉州、泰和,都是隋朝新改的。
文江,吉水县的雅称,吉水,别名“吉文水”、“文江”。吉水、泰和,都是吉安府的属县。
金明时说:理学则两文庄,勋业则文贞、文端,忠节则周纪善、刘比部。射人先射马,举起荦荦大者,言简意赅,可见金明时是一个擅长挠住要点的人。那段话,别离指明代的罗钦顺、欧阳德、杨士奇、王曲、周是修、刘魁,他们都是泰和县的乡贤。
那里简单介绍一下明代思惟史上的三位重要人物:罗钦顺、欧阳德、刘魁。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弘治六年(1493)的探花,嘉靖时仕宦部尚书,谥“文庄”。罗整庵是明代中期的哲学家,属程墨系统,与王阳明心学“逆向行驶”,屡次与王阳明手札争论。
欧阳德(1496—1554),字崇一,号南野,嘉靖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庄”。《明史》说他:与徐阶、聂豹、程文德集四方名流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国都讲学之会,于斯为盛。《明儒学案》说:先生以讲学为事,当是时,士咸知诵“致良知”之说,而称“南野门人”者半全国。对阳明学术的“营销”起到了十分大的感化。
刘魁,字焕吾,好晴川,官做得比罗钦顺、欧阳德小,却是嘉靖朝有名的曲臣,因为得功了嘉靖皇帝,先后两次下狱,在狱中仍然讲论阳明学。他起先从王阳明学,阳明往世后,又拜师兄邹守益为师,所以他既可喊王阳明“教师”,也能够喊“太教师”,足见刘魁实是一个勤学的人,道之所在,师之所在。但刘魁绝不是一个自觉崇敬的人,不会帮王阳明“造神”,有学生问“阳明言动气象”,他答复说:只是常人。《明儒学案》记载黄德良说:阳明学问,初亦未成片段,因从游者寡,夹持起,歇不得,所以成就如斯。刘魁晓得了,必定道:也是如斯,伴侣之益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