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时代魏武卒是当时天下最强军,其以胜秦闻名,但败亡于秦锐士
荀子说:“齐之技击,不成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成以遇秦之锐士”。战国末期,各个诸侯都城在施行变法,奖励耕战,按军功赐与兵士爵位和田宅仆众,那就使得列国兵士的社会地位大大进步,兵士的战斗力也可说是冠绝春秋战国整个期间。
在其时步卒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全国唤之为“ 魏武卒 ”。骑战则以赵国的“胡刀骑士”与齐国的“技击骑士”并称精锐。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兵士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生避世,先后击败以上三国精锐戎行,被全国人惊唤为“锐士”,势不成挡,才有了荀子的评判。
其实要论前期的战斗力,最强的是兵圣吴起操练的精锐魏卒。吴起率领魏武卒身经百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败)”的奇功伟绩,成为中国古代世所稀有的全胜将军。
《吴子·励士》里记载: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 ,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步兵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大军的闻名战争,使魏武卒名动全国,因为选拔原则十分挑剔,享受的待遇十分优厚,魏武卒昌盛期间也只要五到七万,魏武卒也就成为了其时戎行最为精锐和彪悍的代表。
《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意思是说,兵士身上必需能披上三重甲(就是重甲的别称),手执长戟,腰悬白,能开十二石之弩,而且要背负犀面大橹(盾牌),50弩矢和强弩,同时照顾三天军粮,一天能持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兵士,才能够成为合格的武卒,选拔合格后赐赉田宅。如许的原则有点类似闻名世界的古希腊的重步卒军团。
可惜的是,吴原因被权臣谗谄,并没有长久的在魏国为将,他之后逃到了楚国,在帮楚国变法时,得功了显贵,叛乱被杀死,尸身又被处以车裂肢解之祸。
吴起的分开,使得魏卒军魂丧失,其实就是魏武卒式微的起头,公元前353年,庞涓率魏武卒攻破赵都邯郸,虽为齐败于桂陵但却于次年败齐于襄陵,败秦于定阳,此战也成为了魏武卒最初的灿烂。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发作,魏武卒遭齐军伏击,主将庞涓战死前,大叹“遂喊竖子成名”,一战使得孙膑声威大振,魏国却日渐式微,魏武卒更是元气大伤,威风不再。
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于伊阙大败魏韩联军,斩首24万,魏武卒缺失殆尽,从此威震全国的魏之武卒彻底退出了汗青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