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与欲望经典电影大片有哪些?
2011年,《熔炉》红极一时。我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相比于什么妖魔鬼怪,更加令人感到恐惧的怕不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几个字。
《熔炉》便是如此。
2000年至2005年,光州福利残障学校连同数十名老师,对校内聋哑学生实施了长达五年的虐待和性侵,受害学生最小的仅7岁。
而《熔炉》正是以这一故事为原型,讲述了这场悲剧事件,该电影一经上映,就收到了巨大的反响,其揭露的社会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熔炉》也被称为改变韩国国家的影片。
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首尔的哑语美术老师姜仁浩。他的妻子很早就去世了,家里留有年迈的老母亲和身患哮喘的女儿,因此不顾路途的遥远前去谋职养家。
姜仁浩来到雾津,应聘于慈爱聋哑人学校。刚刚入职,他就被校长和教导主任索要高额好处费,美其名曰为了学校的发展。虽然他很不情愿,但为了能有个工作,还是交了这钱。
在这里,他遇到了很有绘画天赋的金妍斗,贪吃的陈宥利以及伤痕累累的全民秀。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渐渐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有些奇怪,随后姜仁浩就发现了这所学校里不为人知的罪恶。
女厕所中的哭喊声、老师对学生的殴打以及校长对警察的贿赂等等。
这一系列触碰了道德、法律以及人性底线的行令姜仁浩忍无可忍,无法再继续置之不理。
最终,他与人权组织的成员徐有真一同走上了声张正义、为弱势群体发声的道路。
然而,这注定是一条充满着艰辛与不易的道路。
他们想尽了用完了几乎所有可能的办法将罪犯告上了法庭,但在社会黑暗网络的庇护下,罪犯也只是收到了相当于无罪释放的判决,哪怕是已经铁证如山。
想必许多和我一样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震惊不已,久久不能从悲痛压抑的情绪中走出来。
在那个属于社会机构的聋哑学校里,那些原本已经很不幸的孩子们应该快乐地成长,没想到会隐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肮脏。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之所以这么真实,不完全是因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导演没有一开始就将主人公姜仁浩塑造成一个敢于与恶势力斗争的大英雄形象。
最开始来到聋哑学校的姜仁浩,面对好处费,明明心不甘情不愿,最终却如数奉上。
为什么?因为他要养家糊口,他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和依靠,这份工作对他很重要。
为了母亲和女儿,哪怕他知道这件事违背了自己的原则,最终还是妥协。这是作为一个父亲的担当,也是作为一个儿子的责任。
然而,当他亲眼目睹学校的老师就这样明目张胆地殴打学生时,作为一个人来说的良知和底线使得沉寂已久的一腔怒火终于爆发。
我想,当他举起那盆原本要送给校长的兰花,砸向那名施暴老师时,他心里想着的一定是他女儿。
如果受到侵犯和虐待的是自己的女儿,他还会隐忍这么长时间而坐视不管、无动于衷吗?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会是“不会”。
没有人一开始就是个英雄这一点在姜仁浩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只是个普通人,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面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也会慌张,会害怕,会顾虑,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绝大多数人在面对比自己“高一等”的人的时候总会如此,这就是人性脆弱的一面。
可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呢?不禁让人深思。
校长,教导主任,包括学校里的老师为什么能够作恶多端却有恃无恐呢?
就是因为他们有权有势又有钱。在他们眼中,自己犯下的罪恶足以用金钱来弥补,自己的权利可以掩盖一切。这一点在影片中展露无遗。
有钱人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
在我看来这不过是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人的一厢情愿的“意淫”罢了。不管坐拥多少财富,不管身居多高的位置,都不应该成为罪恶的保护伞。
生而为人,如果连“人”字大写的一撇一捺都忘了,还谈什么为人?
就像另一部电影《寄生虫》的结尾,主人公基宇将随身携带的那块石头放在水池中才发现,它与其他石头并没有什么不同。
这也恰恰暗示了当你脱下了华丽的外衣,人人都是平等的。
除此以外,在这场儿童性侵悲剧的背后,那些本应该主持公道、维护正义的人与罪犯狼狈为奸,背地进行肮脏的交易。而那些平凡又渺小的人,却成为了受害儿童生命里的唯一的曙光。
还记得姜仁浩的妈妈愤怒地问他啊:“难道他们比你的女儿还重要吗?
他说:“我认为只有真正的帮助他们了,我才能有信心做一个合格的爸爸。”这句话平淡朴实却直击心底。
当女孩在厕所里被性侵,明知道真相的学校保安置之不理,还劝姜仁浩不要多管闲事。
当老师在办公室堂而皇之殴打学生,其他人无动于衷,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当徐有真为了受害的孩子们四处奔波,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却互相推托,毫无作为.......
或许他们之中也有心存正义的人,但在权势面前,终究敢怒不敢言甚至沦为罪犯的帮凶。
我们总是说这个社会需要正义,这个国家需要正义,可如果都没有人敢站出来,又有什么正义可言呢?
最后的最后,将影片中的一句台词送给大家。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