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忠良捡到一块石头上交国家,得20元奖励,经鉴定,竟是稀世之宝
1968年,14岁的孔忠良从水沟边捡到一块“白石头”,其父上交国度,得20元奖励,经判定,此物竟是稀世之宝。
此日,咸阳市韩家湾小学刚下学,14岁的小学生孔忠良走在回家路上,颠末狼家沟旁边一个小土堆时,被草丛里一束的亮光反射到眼睛。猎奇的他认为是个什么玻璃球,于是放下书包,用手刨起土来。
三两下,一块亮光的“白石头”就露出来,用手搓往土壤,它发出柔润的光泽,上面还雕琢着一只动物,很是奇异。
石头底部刻着四个字,但他对那些笔划弯曲的字,一个都不熟悉。那块石头不大,放在掌心里刚刚适宜,孔忠良大喜,正好想要一个印章,那就有素材了。
他把那块石头带回了家,和哥哥一路研究半天,觉得那应该是他人丧失的一个名章。于是他俩预备把上面的字磨掉,刻上本身的名字,但希罕的是,无论用啥东西来磨都不成,它太坚硬了。
晚上,孔忠良的父亲孔祥发从消费队回来,孔忠良便把捡到印章的工作告诉父亲,并请他找个刻字摊子帮手把字磨平,然后刻上本身的名字。
可父亲接过来印章左看右看,却发现此物从量地和字样来看,都差别通俗。于是,他便不再让小孩把玩,认真收了起来。
次日,孔祥发带着那块“白石头”曲奔西安陕西省博物馆,告诉工做人员那工具来自于刘邦陵寝范畴内,请他们停止判定。
工做人员认真辨认印章上的动物外型和底部的文字,突然,他欣喜喊了出来:“皇后之玺!”随即又思疑那上面雕琢的动物是螭虎,揣度那是皇后所用的玉玺,是个贵重的文物。
孔祥发事实也是消费队干部,晓得文物回国度所有,于是容许献给博物馆收躲。博物馆赐与他20元奖励,他快乐奋兴回家了。
后来,专家判定,那枚玉玺是汉代皇后身份的象征——皇后之玺。但与后世我们所见到的帝后玉玺差别的是,它的体积相对较小,高只要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那是为了适应其时纸张未大范畴运用,便于在竹简上盖章而设置的。
玉玺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上边蒲伏的螭虎,身形强健乖巧,双目圆睁且眼球凸出,方口隆鼻,露出一排牙齿,双耳微微后耸,尾部躲于云纹之中,外型呈摆动的曲线,非常传神。
螭虎腹部有一孔,是为了穿绶带而设想。整个玉玺纯净剔透,晶莹润泽,令人爱不释手。而后背四个篆体大字,笔划粗细平均,力度深浅一致,构造严谨大气,尽显皇家风采。
如斯精巧之物,到底是汗青上哪位皇后起头利用呢?专家考证后有两种不附和见。
有的专家根据《汉官旧仪》上记载“皇后之玺,金螭虎纽”,连系它被发现于刘邦与吕后合葬墓一公里以内,揣度它是吕后的配印。
说它本来应该置于吕后墓旁的偏殿,用来祭奠,可是后来偏殿坍塌,玉玺便遗落土中,然后被雨水冲到了狼家沟,2000多年后被人发现。
但有的专家却不认同,根据印文的篆体和印面的设想,通过查找材料比照,揣度它应该是文景至西汉中后期的玉玺。
可是无论那枚印章能否出自吕后时代,毕竟因为它是现存最早的皇后玉玺,其汗青和艺术价值很高,因而被列为陕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那等宝贝本应被妥帖庇护和收躲,但6年后,它却“失踪”了。到底怎么回事?
本来1974年,江青传闻“皇后之玺”的考证故过后,颇感兴致。因为她十分钦佩吕后的胆识与气概气派,便想“借”来看看。
当探听到玉玺保留于西安,她立即打德律风给一个正在西安出差的中国女指导,要她速速将玉玺带回北京。
那位女指导不敢怠慢,立即来到陕西省博物馆,找到馆内负责人,传达江青的指示。
后来,陕西省博物馆迫于江青的压力,只能派人将玉玺护送至北京。江青见到玉玺,两眼发光,如获至宝,说是留下来研究研究。
可是,那一研究就是两年多,玉玺不断迟迟不还,博物馆负责人急得食不下饭。
好在1976年汗青风波完毕后,那方“皇后之玺”才得以安然回还陕西省博物馆。从此,“皇后之玺”洗尽铅华,与世人相见。
时间来到2012年12月,陕西省某基金会举办了一次表扬大会,对孔忠良等10名庇护文物先辈小我停止了表扬奖励。
有人问孔忠良能否懊悔把“皇后之玺”上交给国度,他嘿嘿一笑:“有啥懊悔的,既然是国度文物,当然得交给国度啦!”
现在,那枚玉玺成为陕西省博物馆三大镇馆宝贝之一,获得良多人喜欢。根据它的形造设想的“皇后之玺”公交卡,一经面世,就被订购一空。
假设有一天,你来到陕西省博物馆,请你必然要立足认真赏识它,静静聆听它背后的汗青故事,感触感染一份穿越千年的文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