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攻灭秦国后不称帝,而后又继续实行分封制,这是为什么?
要搞清楚项羽为什么不在秦国灭亡后称帝这个问题,应当从两个方面思考,一个外部的客观因素,另一个是项羽自身的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秦末汉初的反秦运动
在秦末汉初的农民起义运动中,有一个现象常常被人们忽略,那就是山东六国的复国运动,其根源就在于六国复国运动均没有成功,且对后来的汉帝国影响甚微。实际上这是秦汉之际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开始进行统一战争,到公元前221灭齐统一六国,前后不过九年的时间。秦国统一后根基不稳,六国贵族的反抗运动此起彼伏。况且秦国依旧以法的“刑重赏轻”“以刑去刑”思想治国,导致民怨沸腾。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陈涉听从张耳建议,“遣人立六国后 ,自为树党 ,为秦益敌”,这就是“假立诸侯以伐秦”,到了反秦运动后期,六国势力已超过农民军成为抗秦主力。
公元前208年,项梁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君,仍号楚怀王。从这可以看出,楚国势力也是借着反秦复国这股东风发展起来的。公元前207年,项羽斩杀宋义,于巨鹿大败秦军,威震天下,诸侯无不归附与项羽。
项羽攻入咸阳后,撤回江东,分封诸侯。项羽与其他各路反秦势力只是类似于一个松散的联盟关系,各诸侯只是畏惧项羽的威名,暂时归附于项羽而已,这点从后面楚汉相争可以看出来,六国诸侯大都做骑墙派,甚至干脆暗中支持刘邦。如果项羽此时称帝,与六国的复国意愿相悖,势必会激起各路势力反击,成为众矢之的,况且还有刘邦这样的实力派。在没有绝对势力压服各路势力时,实行分封也不失为一个不坏的选择。如果仔细分析项羽分封的各诸侯王,不难发现这是他精心设计的一个限制刘邦的战略布局。将刘邦分封在最西边,压缩刘汉集团的发展空间,而把最好的一块的分给了自己。然而,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项羽精心设计的这个布局既没有压制住刘邦的发展,又招致了各诸侯之间的不满,等于是给自己挖了坑
主观因素:性格决定命运
千百年来,人们对项羽这个悲剧式的英雄充满纠结,褒贬不一。鸿门宴让他贴上了“妇人之仁”的标签,焚烧咸阳,撤回江东使他“沐猴而冠”的印记再也洗不掉。其实这些都源于他纯粹的军人性格。他崇尚力量,不屑于阴谋诡计,无心于帝王权术。在他的理念里,以堂堂之军攻堂堂之阵的胜利才是最纯粹的胜利。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莫不如此。他理想中的制度应该是诸侯争霸,唯强者可号令天下,并且他也一直致力于恢复这种秩序。项羽自号“西楚霸王”,其实就是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向往。直至最后,乌江自刎,虽然失败,确保留了军人最后的尊严。
原创不易,给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