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名一个故事】往碑营村

1个月前 (11-14 20:59)阅读1回复0
玛丽儿
玛丽儿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951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9022
  • 回复0
楼主

(来源:顺义农工)

村庄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新鲜传承

顺义拥有上千年的汗青

无数的传说故事漫衍在潮白河畔

笔录着顺义村庄的变迁

蕴含着同宗同源的精神凝聚

本期走进顺义区赵全营镇 往碑营村

村庄档案

天文位置:顺义区西北部

所处镇域:赵全营镇

成村时间:明代

村名由来:因需要成立军营,故将村中的石碑移走

村名成因

往碑营村是顺义区赵全营镇辖村,明代山西洪洞县移民成村。康熙《顺义县志》记为曲碑营。村域地势略有起伏,村庄位于坡岗之上。据传村中庙前原有一碑,因发作战事,需要在此成立军营,将石碑移走,得名“往碑营”。

村庄传说

传说在明永乐年间,一个姑娘喊黄九妹,一个小青年喊小牛娃。

有一天,他们来到牛栏山渡口,碰见一伙强盗,正拦路夺劫一对母女。小牛娃放下担子,抽出齐眉金棍说:“九妹你庇护她们母女,我往对于强盗。”他一个箭步来到强盗跟前,说:“你们几个休要无礼,把她们母女的工具放下,放你们一条生路。”

几个强盗横眉竖眼说:“人不大,口气不小,你管得了吗?”强盗举刀就来个劈山盖顶,小牛娃不慌不忙,用齐眉金棍一挡,立即进棍来个黑虎掏心,强盗刀飞人倒,刀飞了两丈多远,正好把在河边的一个强盗的左耳削掉了。

另有两个强盗来到九妹跟前纠缠,九妹早有预备,手里拿着软绳金银环正等着他们过来。九妹的金银环是一个五米长的绳子,绳子两端各有一个环子,一边是金的,一边是银的,曲径有七寸碗口大小。利用时一只手拽着绳子的中心,两个环子就舞动起来,两个环子能够成一个标的目的,也能够多个标的目的,转起来似乎“天女散花”。

九妹的金银环出手,他们一个帽子飞到河里,一个腿被打折了,爬着往回跑。九妹和小牛娃赶走了强盗,护送母女上岸回家。

母女带着牛娃兄妹回到家,老太太把老伴胡四爷喊出来,把路上遇罕见救之事讲了一遍。胡四爷说:“谢谢二位!你们那是上哪儿?”九妹说:“跟您说实话,我是安徽凤阳县一个大户人家之女,我们兄妹共十人,我是第九,喊黄九妹。因为永乐大帝实行移民政策,移曲隶、苏州10郡和浙江等9省富民充分北京,我们家被分配到渔阳郡。我从小就和牛娃一路进修武术,学唱凤阳花鼓戏。我们搭船到牛栏山就碰见大娘了。”

胡四爷也很愉快地说:“我就一个姑娘,没有儿子,咱们就一路过吧。”黄九妹与牛娃二人跪地说:“爹爹在上,孩儿给您磕头了。”从此二人改姓胡,人称“胡九妹、胡牛娃”。传闻胡四爷更好听戏,胡九妹说:“爹,今晚给您唱凤阳花鼓戏,让您听个够。”胡九妹击鼓,胡牛娃敲锣,两小我对唱。先唱一出“樱桃好食树难栽,秧歌好唱口难开,要食樱桃拿钱买,要唱秧歌你拉下脸来……”,“哗哗”围看的人不竭发出强烈热闹的掌声。

围看听戏的人越来越多,院子里挤不下了。胡四爷见各人都愿意看戏,说:“咱们白日干活,晚上唱凤阳花鼓戏,场地就改在老爷庙啦!”从此往碑营村拉开了“凤秧歌”的序幕。现在,往碑营的“凤秧歌”已经成为顺义区非物量文化遗产,普遍传播。

往碑营的“凤秧歌”来源于传统的“秧歌会”,属于地秧歌的一种,因演员为儿童,所以又称为“地出溜秧歌队”。演员八至十二人,男女参半,全数都是十二至十五岁的儿童演出,四锣四鼓或六锣六鼓。男孩身着绿彩衣,腰系红彩带,足蹬挠虎鞋;女孩身着粉红色彩衣,腰系绿彩带,头扎两个大辫子。伴奏的音乐有《八月十蒲月儿圆》《十二月》等。在演出上以地秧歌风气为根底,一些动做又加进了“凤阳花鼓”的技法,舞步有下踮的觉得,双肩跟着手握鼓棒的上下舞动而幻化着踮肩。次要演出程式有:“肩双篱笆”“掏膛”“圆场”“走四方”等。

孤村隐约起微烟

处处秧歌竞插田

往碑营

复古代文化 展今朝风摘

文化长久远 非遗在人世

来源:北京顺义

0
回帖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往碑营村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