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怎么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名篇《咏柳》。
第一次读完全诗,就知道这是一首咏物诗,它的主轴“柳”生机勃勃。有“树高”、二月份,“绿丝绦”和“细叶”被剪掉,展现出美丽。
读了三遍之后,也许你的脑海里有一个形象:株柳河边的鹅黄如碧玉妆,成千上万垂下的柳丝像几根布条一样被剪成碎片。真的是剪刀吗?“二月春风”。
读了很久,你会勃然大悟:原来贺知章这首诗有套路,不直白,是借喻,确实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他把“柳”比作一个年轻的女孩,然后一切都是“化妆”和“丝”、梳“剪”自然。
按此类推,读古诗并不难,关键在于设身处地,融入情感。为什么这么说?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古诗,就是与古人打交道,虽不见其真身,但能预测其外貌。
李白的《静夜思》,现在的人熟之可背,但也百思不得其解,总有很多疑惑。尤其是“疑是地上霜”这句话,让人含糊不清。既然是“床前明月光”,为什么是“地上霜”?
要真正理解它的句子,我们必须从“床”这个词开始。这张“床”不是睡在“床”里,而是古代的一种躺椅或井边的栏杆。井栏在外面,躺椅也可以移到外面。这样,“疑似地霜”就合适了。
简而言之,要理解古代诗歌,首先要了解诗人的背景和诗歌的主要目的,然后从作者的心中探索或讨论它的延伸意义,然后才能完全理解诗歌的真实艺术概念和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违规立即删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