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东北方言了解多少?你还知道它的意思吗?
东北方言是一种发音更接近普通话的方言,在接近普通话的同时也会让人感到非常有趣和幽默。这可能与东北人的直率和乐观有直接的关系。
随着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笑星在全国的流行,全国各地的观众可能会把能说几句东北话作为一种时尚。东北方言似乎越来越成为幽默和幽默的代名词,并受到广泛欢迎。然而,东北方言并不是一个整体,东北地区可以简单地分为四部分 由黑、吉、辽、内蒙古的一小部分组成,不同地方的口音差别很大。赵本山说的是辽宁铁岭的地方话,范伟在小品中的口音更接近胶东和辽西的口音。很多人把辽宁话误认为是东北的一种说话方式,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东北方言中,辽宁当地口音最强,吉林方言一般等于略带当地口音的普通话,黑龙江是普通话的原型样本——有些人认为青年人口流动导致整个黑龙江,吉林语言复合,也进一步增强了语言能力成为普通话原型的基础——所以,黑吉辽三省语言特点,在普通话发音黑龙江更好,吉林第二,辽宁最后。就差异化而言,辽宁各城市差异更大,其次是黑龙江,吉林差异最小。
东北方言是一种基于汉族本土语言和汉字4000多年的语言文化。沿着方言的道路寻根,可以追溯到古代没有文字的时代。当时,在偏远的偏远地区,文字普及缓慢,只有语言交流,没有文字,所以民间有很多无声的语言。“嘎达”是一种没有确切文字的语言,如“鬼道”,表示智慧和智慧;另一个例子是“你开始(读和发音)”,意思是让你离开;玩具“羽毛球”东北方言读“欠”声;还有“嘎达”、“磕酸”,“角”、“角落”等都属于只能意、不能用文字言传之类的。
东北方言中满语的残留物
东北是满族祖先的发源地。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后,衣食住用和民俗逐渐与汉族融为一体,民族的语言和文字逐渐停止使用。然而,东北和北京作为其祖先“龙兴之地”的方言中,有许多词来自满语。还有一些不仅用于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而且成为现代汉语中的标准词汇。比如“下垂”、“埋”、“马马虎虎”、“嘎拉哈”、“萨其马”等等。 现在,推崇日韩流行文化的年轻人被称为哈日族和哈韩族,这也存在于北京话中。这个“哈”字也来自满语,满语里管拍马屁,奉承叫“hadaba”。
东北方言中的俄语借入词汇
由于历史原因,东北方言深受当地民族语言和俄罗斯、日本等周边国家语言的影响。特别是现代借入的词汇量与日俱增。19世纪,沙俄在中国修建了东清铁路。随着铁路的建设和运行,沙皇俄国以派遣护路军和运输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的名义向哈尔滨移民。1917年10月革命后和国内战争期间,大量不满苏维埃政权的俄罗斯人来到哈尔滨,华侨数量急剧增加。随着大量的俄罗斯海外华人来到中国,两国居民之间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交流的主要工具或媒体自然是语言,一些俄语语言的音译逐渐渗透到东北方言中。
这种语音俄语,不中不俄。例如,俄罗斯监狱被称为“巴里斯”,哈尔滨道里监狱所在的街道也被称为巴里斯街。中国人把它翻译成“栅栏”,已经传播了一百年了。另一个例子是,今天,东北人仍然称酒店后门拉剩菜的容器为“喂得罗”,这意味着它来自俄语桶;“连衣裙”大连话叫“布拉吉”,再比如“马葫芦”、“撇了疙瘩”等词汇来自俄语音译。俄语音译词在东北方言中也表达了很多事情:比如“里道斯”、“大列巴”、“沙一克”、“格瓦斯”等。
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进口词
从清末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历史变化,汉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引进西方科学术语外,它还从日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汉字。日俄战争后,日本势力进入东北。自1932年以来,日本支持伪满政权在中国东北统治了14年。在此期间,日语中的各种词汇也汇入了东北方言。比如“便所”这个词东北话和日语写法完全一致,就是厕所的意思。还有东北方言中的“挖搜”,意思是不大方,偷偷摸摸,也可以看作是汉日语音的融合。与东北方言相同的日语音意思相近。
在长春方言中,左转和右转被称为“大回”和“小回”?请注意,这张30年代伪满时期长春站老影像左下角的小圆铁牌。
上面写着“右大回,左小回”六个字,意思是日语中的大半弧和小半弧。因为当时长春是左边通过的,和现在的日本一样,所以大小回的说法是左右错位的。
上图是解放后长春街景的一张照片,左右顺序变了。“大回”和“小回”这两个词后来在长春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