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准妈妈们并没有如今这般被呵护备至,尤其对于劳动女性来说,往往直到生产的最后一刻仍坚持工作,比如我母亲,在1948年生育我妹妹时,白天还挥汗在稻田中收割,傍晚时分,我和妹妹已沉入梦乡,母亲却还在灯下缝补衣物,午夜时分,我们被婴儿的啼哭唤醒,才发现母亲已在床边诞下了小妹,十一岁的我妹妹立刻起身,为妈妈准备热水和清洁用品。
甚至在我母亲生下妹妹仅三天后,由于堂兄意外溺亡,家中劳动力短缺,她便被恳求帮忙收谷,同样的情景在我妻子身上也发生过,1964年,她诞下长女的前一天,如常参与生产队的劳作,深夜起,她开始阵痛,我急忙唤来母亲并联络了助产士姐姐,清晨八点左右,我们的女儿降临人间,一个月后,她又回归生产队继续工作。
到了1966年,妻子生下第二个女儿时,她早晨还在距离家五、六里外的学校教书,就在同一天,她竟顺利产下双胞胎,学校同事对此无不惊愕,尽管产后体弱,但她仅休养18天后,便不得不带着小女儿步行回校授课,那时她身为私立教师,难以找到替代者。
关于70年代孕妇为何会坚持劳动直至临产,答案或许并非无畏,而是现实所迫。
如今的孕妈们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不仅定期接受医疗检查,更会在预产期前就进入休养状态,当我的大女儿怀孕时,她提前住进医院保胎直至分娩;小女儿则坚持工作直至生产。
我的大孙女得知自己怀孕后,马上申请休假以专心安胎,产后在专业护理中心度过了四十多天,并辞去工作全心照顾新生儿,小孙女也同样在护理中心度过近两个月,由亲生父母悉心照料新生儿,这样的变化,无疑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对母婴健康的重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