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这个农历正月中的节气,大约在公历的2月18日至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到来,随着气温升高,冰雪消融,雨水增多,因此得名雨水,在吴语中有个说法叫"荸蒌花",象征着瞬息万变,源于过去人们在雨水节当天,会在灶中干烧锅子,放入早稻谷和晚稻谷,当稻谷受热瞬间爆裂,就称为荸蒌花。
随着温度和降雨的双重影响,春笋蓬勃生长,形成了我们常说的“雨后春笋”,这源自宋代诗人张耒的诗句:“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腌笃鲜作为一道典型的江南家常菜,每逢春季,特别是春笋大量上市的时候,如果餐桌上少了这道菜,仿佛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的描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腌笃鲜的主要成分是竹笋,尤其以毛竹为主,产出的春笋、冬笋和鞭笋各有特色,春笋富含水分,含有适量的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选购春笋时,要注意颜色、笋肉、笋节和笋体形态,新鲜优质的春笋颜色鲜亮、笋肉洁白、笋节紧密且笋体短胖。
历史上对笋的推崇,首推清朝文学家李渔,他在著作《闲情偶寄》中将笋列为首选蔬菜,体现了他崇尚自然饮食的理念,他认为不同阶段的竹笋有不同的营养价值,这也正是腌笃鲜的精髓所在。
腌笃鲜的配料并无固定模式,咸肉与鲜肉的组合最为常见,但也可加入咸鸡或鲜鸡等,烹饪时,新鲜春笋去皮切块,与五花咸肉、五花鲜肉、葱结、姜块和少量黄酒一同放入冷水中煮沸,捞出清洗后切块,再与笋块、姜片一同放入砂锅,按食材重量配比加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2至3小时,若汤汁不够咸,可在上桌前酌量加盐,有些人为了增添色彩会加入枸杞、莴笋、豆制品或其他蔬菜,但这可能会改变原味,失去了春笋的鲜美。
腌笃鲜是一道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料理,从厨房到餐桌的过程不能中断火候,正宗的腌笃鲜汤色清澈,而很多餐厅因追求速度,往往做出的汤色浓厚,显得过于普通,腌笃鲜,不仅是苏州美食的代表,更是江南饮食文化的象征。
【本文由蒋洪原创】
在苏州,腌笃鲜是一种传承已久的腌制菜品,主要原料是酸笋,搭配鲜肉、葱、姜、蒜等调料,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腌制步骤制成,它酸中带鲜,风味独特,被誉为江南四大名菜之一,除了美味可口,腌笃鲜还有助于消化,甚至被认为具有抗衰老和抗癌的功效,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