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历史与校徽变迁》
北京大学,这所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学府,其源起可追溯至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首座高等学府,对于开启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篇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教育界权威指出,北京师范大学的创立象征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诞生,直至1912年5月,它正式更名成为“国立北京大学”。
1916年12月,教育巨擘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引领北大的革新,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思想活力与学术繁荣。
在这期间,蔡元培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作为顶级学府,北京大学却缺乏专属的标识,于是他求助于鲁迅,后者虽身居教育部要职,但对这项重任充满热情,接到委托后,鲁迅立刻投入到设计工作中。
不久,鲁迅提交了他的作品,一个新颖且富有深意的设计:将“北京大学”四字以人形图案拟人化,仿佛一人背负两人,形成“三人同行”的视觉效果,寓意北大的使命在于启迪民智,推动全民思想的觉醒,校徽中的文字布局宛如“脊梁”,象征着北京大学承载着支撑国家复兴的重责。
据记载,鲁迅的初步设计稿得到了蔡元培的认可,并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的波折,这一设计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得以恢复使用。
我们现今所见的北京大学校徽是在2007年6月进行过调整的版本,新的校徽被称为“北京大学红”,依据北京大学2014年9月公布的《北京大学章程》,校徽的具体描述为:
校徽设计为内外两层圆形结构,核心部分是三个抽象的人形图案构成的“北京大学”字样,呈上下排列,左右对称,外围上半部是大写的英文“PEKING UNIVERSITY”,下半部则是学校的创立年份“1898”。
这个不断演变的校徽,见证了北京大学的成长历程,也承载了其独特的精神内核和历史使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