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一驾崩,苏轼就被神速提拔,背后是谁“操盘手”?

3个月前 (11-14 22:56)阅读1回复0
路亚哦哦哦
路亚哦哦哦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11722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3444
  • 回复0
楼主

元丰八年(1085)三月,神宗皇帝驾崩,他十岁的幼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哲宗年幼无力主持朝政,因而神宗生母、太皇太后高氏出头具名主持大局,垂帘听政。

苏轼的好日子起头了。

日后苏轼曾与垂帘听政的高太后有过一番对话,讲的是元祐初年某日太后召他进宫觐见,问他前年做的什么官、现在做的什么官,苏轼答曰本身前年乃是团练副使,本年已经是翰林学士了,提拔速度之快,几乎匪夷所思。高太后又问他,说你知不晓得本身为何会被提拔得如斯之快呢?那下苏轼却是丈二僧人摸不着思维,只好乱猜一气,先说是太后膏泽,又说是小皇帝青眼有加,再猜是朝中大臣推荐,成果被高太后逐个承认,最初就在苏轼如坐针毡的时候,高太后说出了本身的谜底:你苏轼能有今天,靠的是神宗皇帝的垂青啊!你不晓得,先帝当初称你为“奇才”,在世时早有提拔重用你的意思,只可惜还没来得及下旨就病死了,所以你要尽量侍奉新皇,不要孤负了他的一番好意啊!

/《宋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像》,现躲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对此天然是感恩涕零,不外他心里能否相信那话,倒很难说——熙宁四年 (1071)苏轼妄议朝政,进攻变法,触怒了神宗与王安石君臣,被丢到了杭州。其时司马光曾为苏轼求情,神宗皇帝不认为然,亲口为苏轼定了性,道是“苏轼非佳士,卿误知之”。尔后苏轼在外面兜兜转转十几年,固然屡有传言说神宗有意升引苏轼,可最初重用没比及,反却是遭了一次“乌台诗案”,差点连人命都给丢了。如斯算来,苏轼在神宗一朝中从三十几岁不断蹉跎到五十岁出头,人生大好韶华全被荒废掉了。然而比及了元丰八年,苏轼头顶的玻璃天花板突然就碎掉了——三月神宗驾崩,蒲月苏轼就升任登州知州,九月被召回京城出任礼部郎中,到了东京汴梁之后屁股都没坐热就升任六品起居舍人,佩上了银鱼袋、换上了绯色官袍。而转过年来更是平步青云,当上了四品的中书舍人——所以高太后说什么“不关老身事”“此是神宗皇帝之意”,你猜苏轼会信吗?

其实苏轼那人一贯很有“太皇太后缘”:昔时乌台诗案,苏轼被严加审讯,“自谓不克不及堪”,最初几乎是全盘认下本身的功名,差点掉了脑袋,据说关键时刻是靠沉痾中的太皇太后曹氏一句“不须赦全国凶恶,但放了苏轼足矣”捡了条命。而太皇太后们如斯偏心苏轼,一方面天然与他的才调脱不开相干,另一方面,却跟两位太皇太后与反变法派之间的渊源有关。

0
回帖

宋神宗一驾崩,苏轼就被神速提拔,背后是谁“操盘手”?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