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露天电影常常让人想起温暖的阳光和宁静的氛围。它们不仅是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历史的痕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的记忆中,有一部经典农村电影《英雄》深深打动了我,讲述了一个农民如何在困难时期挺身而出,成为村庄的英雄的故事。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经典影片。
你看过乡村放映的露天电影吗?同时,看过哪些记忆深刻的乡村露天电影?
你好!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我是@陈尊群 。
我看过乡村放映的露天电影,那是小时候最开心的事。
只要看到打麦场上搭起了银幕,就知道晚上有电影,心里就会像要过年一样。时刻看天上有没有云彩,心里想:千万别下雨啊!
巴不得马上就天黑,到了下傍晚,就早早搬上凳子占地方。更佳位置是银幕前10步左右的地方,近了要仰头,远了看不清。
为此,每次都要上演“诸侯争霸”,胜者,洋洋得意坐下,败者只好把凳子挪到稍远的己的封地,可怜那最弱的只好去银幕的背面看。
终于到了晚上,打麦场上人山人海,放映员小顾不紧不慢的摆弄着发电机、放映机。随着一阵轰鸣声,场上的电灯亮了,小顾用他那地方普通话说:“社员同志们,现在开始放映”。
照例是先放《新闻简报》 ,当看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会见那个大鼻子的美国人“一棵松”(尼克松)时,我们会高呼“毛主席万岁”!
《新闻简报》放完后,接着就放正片。有时候,停下不放了,小顾说:“今天跑片,片子没到”。
大家只好等,大人们吸烟闲聊,孩子们欢起来,窜来窜去,疯累了,就在地上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听到“片子来了”,又睁开眼,尽管是不知看了多少遍片子,像《白毛女》、《地道战》、《地雷战》、《上甘岭》、《英雄儿女》,台词都能背出来了,仍然看得热血沸腾。
电影放完了,还舍不得走,围着小顾问,下次什么时候再来?
有时候,我们几个干脆就跟着片子跑,一连能跑好几个庄,山路把脚磨破了,心里却美滋滋的。
现在,当我在电影院看大片时,总会觉得没有小时候的乡村露天电影,看得过瘾,看得带劲。
我是@陈尊群 ,专注情感领域,共 创美好人生。你们看过乡村露天电影吗?有什么感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国内老电影还有哪些?
解放前黑白老电影:《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七十二家房客》、《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大革命时期的影片:《大浪淘沙》、《怒潮》、《羌笛颂》、《红孩子》、《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大地重光》。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东进序曲》、《地道战》、《地雷战》、《苦菜花》、《三进山城》、《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血战台儿庄》。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林海雪原》、《董存瑞》、《红日》、《柳堡的故事》、《烈火中永生》、《战火中的青春》、《停战以后》、《黑山阻击战》。反映抗美援朝影片:《上甘岭》、《英雄儿女》、《铁道卫士》、《鹰击长空》。反映民间传说影片:《刘三姐》、《阿诗玛》、《柳毅传书》、《三笑》。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游园惊梦》、《创业》、《女理发师》、《魔术师的奇遇》、《大李小李和老李》、《李双双》、《今天我休息》。反映文革期间的影片:《牧马人》、《天云山传奇》、《戴手铐的旅客》、《芙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