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许多大喷子,他们通常对某些人或事物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不满。有些人可能因为政治观点、宗教信仰或者个人经历而成为大喷子,而其他人则可能由于社会问题、经济不公或者是其他各种原因成为大喷子。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往往会在 *** 上进行激烈的言论攻击,并且对目标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这些大喷子的存在使得互联网环境变得复杂和不稳定,也增加了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的安全风险。
历史上的有哪些大喷子?
喷子是今天 *** 时代造出的新称谓,泛指胡乱指责(批评和漫骂)他人而不通情达理的人。我以为历史上的喷子主要有两类,一为自由生活的文人,二是活跃于朝堂的谏官。有人说谏官就是今天喷子们的始祖,我们从谏官身上的确可以发现某些喷子的特征。大家知道,谏官是皇帝封的,具有喷的合法身份,一般不会因言获罪。但有不少皇上经不起喷哪,他用谏官只是装装门面,做做样子,该喷则喷,不该喷时你还真不能喷。碰上这样的主子,那谏官就得小心在意了。人说文死谏,武死战,这个国家就有希望了。而恰恰有些时候,文贪生,武怕死,导致了亡国丧民。好了,下面简要谈谈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几大“喷子”。
一是三国祢衡。祢衡是个封建正统派,见不得曹操篡汉,于是兴起而喷,击鼓骂曹,裸身击鼓而歌,歌中内容全是辱骂曹贼。曹操也是文人,懂得文人心理,如果杀了祢衡,势必寒了天下士人的心,坏了他招贤纳士的目的,于是来了个借刀杀人。先是把祢衡发往荆州,然后再差江夏,他始终本性不改,一路喷下去,终被粗人黄祖所杀,去了曹操一块心病。
二是唐朝骆宾王。有“初唐四杰”美名之称的骆宾王,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他为反叛武则天当政而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篇檄文历数武则天罪状,言之凿凿;阐发讨武义举,风骨铮铮,在情感气势与思想深刻两方面均势不可挡。这恐怕是文人喷子中一篇更具“战书体”的美感檄文。可惜的是徐敬业兵败之后,骆宾王不知所终。
三是明代雒于仁。纵观有明一朝,谏官喷子还真不少。如万历年间大理寺官雒于仁,上了一篇《酒色财气四箴疏》道:“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如此云云,几乎是破口大骂,历数了万历皇帝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简直一无是处,坏透顶了。把个皇帝搞得灰头土脸,避之不迭,无心理政。而喷子雒于仁只得了削职为民的处分。
四是现代鲁迅。现在有人称鲁迅先生也是个喷子,而且还是高级大喷子。说他的杂文小说全都是骂人的,一篇《秋夜》就是讽刺当政者,而全文不带一点政治内容,岂不是喷中高手?还有《狂人日记》写吃人的历史,拿馒头醮革命者的鲜血治病,用寡妇祥林嫂不住口的阿毛独白,以及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等,无一不是在喷。以至于引来了一个女喷子,台湾女作家苏雪林,毕其一生不婚,活了100多岁,竭尽全力,咬住鲁迅喷了大半个世纪。你说搞笑不搞笑。其实,这些说法十分片面,是在贬损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民族魂,他揭露的是黑暗社会的本质,挖掘的是国民劣根性,向往的是光明与自由,也因此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引来了一大批形形 *** 喷他的人,往他身上大泼其脏水。虽然鲁迅先生英年早逝,但倒下的战士仍然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也不过是苍蝇。如果一定要说鲁迅先生喷,那他也是在为广大的人民大众而喷。
五是台湾李敖。有人说李敖的敖字,应是桀骜不驯的骜或者獒犬的獒,因为他象一条疯狗,逮人就咬。这无疑是反李敖的政客喷子们的说辞。应该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李敖是以反传统、反权威的激烈姿态登上台湾文坛和思想舞台,接着又以反 *** 专横独裁的“斗士”形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他喷了老蒋喷小蒋,在立法院大打出手,以至于对手惊呼“要文斗,不要武斗!”俨然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姿态傲然挺立在台湾岛上。只是晚年未能免俗,喷力已减,似有晚节不保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