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藏族主要有两大传统节日:措普节和萨迦节。措普节是藏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在农历6月上旬举行。萨迦节是藏族青年男女聚集的节日,一般在7月上旬举行。藏族还有许多其他的民俗活动,如诵经、穿民族服装、跳舞等。
云南藏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1、藏族习惯上有名无姓。名字一般有男女性别之分,通常是两字或四字,多取自佛教经典,因而重名的人较多,分别在名字上加上大、小或本人的特征,也有在名字前面加上出生地、居住地或本人职业以示区别。贵族、活佛在名字前面有房名、官名或尊称,房名是世袭庄园的称号,没有血缘的意义。
2、 藏族男女多蓄辫,喜戴首饰。男子头发编成独辫盘在顶上,也有的剪短如盖。女子成年后开始蓄辫,有的梳成双辫,有的梳成许多小辫披在背上,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上饰物。
3、藏族男女都喜戴呢帽或细皮帽。藏族的衣着上身穿绸、布长袖短褂,外着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一些农区妇女穿无袖长袍,长袍多用羊毛织成的氆氇制成。牧民男女多 *** 短褂,只穿无布面的羊皮长袍,在领口、袖口和衣襟上,缝上细长皮或色布镶边。男女均穿氆氇长靴或牛皮长靴。男子腰间系长带。农区女子多在腰间系一条图案瑰丽的围裙,藏语称“邦单”。
4、藏族通用栽绒毛毯作卧垫和坐垫,盖羊皮被或氆氇被。
5、哈达是藏族一种特制的丝织长巾,在拜访客人时,双手捧上,表示敬意。
6、藏族农区的主食糌粑是用炒熟的青裸或豌豆磨制成面粉,用茶水拌食。藏族人民喜欢酥油茶和奶茶。酥油茶是将酥油与热茶倒入特制的木筒捣拌而成。牧区的主食为牛羊肉。进餐时,使用随身携带的木碗和带鞘短柄尖刀。
满清是十万骑兵,如何灭掉明朝百万大军和百万义军的?
个人认为,满洲能够占土,入关,定都,西进,南下,统一是一个过程。既是建州爱新觉罗部逐渐一统女真各部,征讨蒙古喀尔喀林丹部,联姻科尔沁部而雄霸关外逐渐壮大过程,也是明万历三大征之后朝廷国库空虚,横征暴敛,党争不断,国困民乏而逐渐衰弱的过程。
明清万历年间的萨尔浒之战后,明朝东北部地区逐渐被后金蚕食,后来崇祯朝本着攘外而先安内的原则,以集中关内的兵力全力清剿高迎祥李自成的农民军为主,关外则以辽东经略(前),蓟辽督师(后)率关外明军偏师(可以理解为明东北集团军)依托于抚顺一线卫城以主动防御为辅。
当时,就靠着明朝这一关外偏师抵挡住八旗铁蹄为关内的剿闯赢取时间,当然关外兵力不是百万,而是只有虚编的十万人马。
而这十万人马,实有兵力不过六万。而且因为常年缺饷,武备荒废,军械不齐而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两三万人,而且还要防守从鸭绿江虎山,抚顺(萨尔浒)到西边朝阳一线的防御。
反观后金军,当时兵力也拿不出十万人,八旗经过努尔哈赤整顿后,每旗最多拿出七千五百人,合兵起来全部兵马也就是六万人左右,也不可能全部出动。
但当时明军主力在山陕一带剿闯的军费,再加上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贪污,藩王众多使得国家经济到达了崩溃的边缘,虽然朝廷加派了“辽饷”,但基本没有几两能真正的用到东北边防,一些士兵的长枪连枪头都没有,战马连三条腿的瘸马都拿来凑数,所以能在这么长的防线上是实是没有能力主动出击,只能是以防御为主,双方也是互有胜负。
直到萨尔浒(抚顺),大凌河两次战役,清军以胜利告终,明军则退守到松,宁,杏,锦防线时,由于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使得明军的防御更加捉襟见肘,虽然明军依托城防取得宁远大捷,但在与后金的对抗中,已经完全的被动。以至于清军多次绕过或者突破明军防线,攻破长城卫所而偷袭入关,劫掠人畜,抢夺财物,甚至出现了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一月二十后金绕过明宁锦防线,从喜峯口长驱直入直指京师,与蓟辽督师袁承焕玩儿命回援的关宁军及京城守军爆发的京城广渠门保卫战。
随着明藩属朝鲜和皮岛明水师基地的相继沦陷,喀尔喀蒙古的臣服(林丹汗死),清军的左右侧翼稳定之后,清军则全力攻击明朝松锦防线,但依然不能攻克。于是就采取围而不打的 *** ,皇太极命多尔衮,豪格等诸王率军围困锦州,摧毁锦州农田。并屯田义州(辽宁义县)步步为营,企图拖死饿毙明军,或者逼着明军突围。
但此时关内洪承畴指挥的“剿闯联合机动部队”在车厢峡取得大胜,几乎全歼了李,张的义军主力。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终于腾出手的明廷,命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率领缴闯的陕西兵前来解围,双方在松山,杏山一带多次发生战斗,互有胜负,处于僵持状态,锦州依然被围困。
崇祯十三年冬,大明蓟辽督师洪承畴亲率十三万兵马前来营救被围困的锦州城。此战成为宁锦战场的一场关乎生死的大决战。洪承畴亲自在松山城内指挥明军,与围困锦州城的清军展开会战。皇太极本人带病也亲自率军来到前线,将部队屯于松山和杏山之间,并派济尔哈朗截断松山和杏山之间明军的联系,切断明军退路。并命阿济格焚烧了明屯于笔架山的粮库,因粮道被断,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而此时明军军心涣散,各部总兵官都主张南撤,经过商议之后决定突围,结果正好撞进了皇太极的埋伏,明军十数万人土崩瓦解。洪承畴则只能退回到松山城里固守。
松山一直八旗军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明朝松山守将夏承德失节叛变,秘密派人来清营请降,并派他的儿子夏舒为人质,与清军里应外合,清军主将豪格命令所率军队分成左右两翼,趁着夜黑风高登梯入城,后边的兵士迅速跟进,经过一夜激战,天亮之时,攻克松山城,俘虏了大明蓟辽督师洪承畴及巡抚邱民仰,并斩杀明军将士千余人,松山城破后,紧跟着杏山,塔山接连失守,宁远也成为孤城。
大明精心布置的松锦防线全面崩溃后,山海关就直接暴露八旗的铁蹄下,防御变得更加被动,北京的城防压力猛增。虽然宁远一直没有失守,但也毫无战略性可言了。
而当年关内剿闯的车厢峡之战中由于明总兵陈奇瑜在围困李闯义军时犹豫不决,受贿放人,李自成才得以逃脱并死灰复燃,一路向东最后攻取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后由于刘宗敏霸占吴三桂小妾陈圆圆并绑架了其父吴镶,导致本想降顺的山海关总兵平西伯吴三桂怒发冲冠,返回山海关。
李自成与刘宗敏亲率兵马二十万攻打山海关,并派明朝降将唐通率军两万埋伏于九门口一片石,切断吴三桂于多尔衮联系(相隔不到二十里),以防止吴三桂降清。
然后主力猛攻攻打山海关,关宁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亲帅随从狂奔到清营向多尔衮请降,并剃发易服。多尔衮率两白旗在九门口击溃了唐通的军队,并列阵于渤海之滨(秦皇岛海港区),命令吴三桂率关宁军为先锋冲杀顺军,在双方胶着之时,多尔衮利用突然刮起的的风沙,命令八旗军冲击顺军,顺军阵脚大乱,全军大败撤往京城,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匆忙登基数天后再撤往“故都”西安。
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为先锋,清军随后进入北京,三个月后顺治率盛京诸王贝勒驾临北京,在太和殿登基,祭天告祖,定都北京。
综上所说,后金关外一隅之地,兵少民寡,之所以能够不断南下取得对明作战的胜利,主要还是利用了明朝末期的“内忧,内战”。明朝多线作战无法集中力量剿灭关外的后金,只能聚城驻守,才反而被后金(清)定点打援不断消耗有生力量。
至于大顺的“百万大军”,那就算了吧,一帮抢掠后想分钱吃饭的流民,来的快去的也快,无信仰无主义无组织无纪律光喊口号的乌合之众,几仗下来也就基本崩溃了。另外南明军队就不是“ *** 军”了,基本上算是地方割据武装,内耗严重,互相掣肘,毫无团结可言,随后也被清军各个击破了。